氧氣是動物生存的基本條件,細胞、器官和機體,保持健康執行都需要氧氣。動物透過呼吸系統吸入充足的氧氣,轉變成所需能量,細胞才能正常代謝,生命活動得以正常進行。處於缺氧狀態,動物短時間內會感覺呼吸困難,一段時間的嚴重缺氧將會致其死亡。
魚兒也是靠水中的氧氣,來維持生命運轉。由於水中氧氣含量較空氣中更低,而且水體容氧量會隨著天氣情況、水體狀況變化而變化,因此魚類更具趨氧性。水體哪個地方氧氣含量高,魚就越喜歡遊向哪兒待著。氧氣含量高,魚兒比較活躍,就食慾望較強;氧氣含量低,魚兒活躍度低,就食慾望較差,缺氧較為厲害時,魚就會出現浮頭現象,不再開口覓食。
魚種不同,抗缺氧性不同
種類繁多的魚類,生活在不同的水層。一般來講,越是水體上層的魚類,趨氧性就越強,抗缺氧就越差。
1.半水魚種。鰱鱅、鯿魚、草魚等,趨氧性最強,抗缺氧性最差。因此垂釣這類魚時,要將較高的容氧量作為釣位選擇的重要因素。
2.底層魚種。青魚、鯉魚、鯽魚等,趨氧性較強,抗缺氧性一般。因此垂釣這類魚時,也要考慮到水體容氧量的高低。
3.泥底魚種。鯰魚、鱔魚、黃顙魚等,趨氧性沒有以上兩類那麼強烈,抗缺氧性也最強。因此垂釣這類魚時,可以適度淡化水體容氧量的因素。
影響水體容氧高低的因素
水體氧氣含量受外部環境的影響較大,具體容氧量高低的影響因素,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
1.溫度。氣溫跟氣壓成反比,氣溫越高,氣壓就越低;而氣壓與水體容氧成正比,氣壓越高,水體容氧量就越高。也就是說氣溫越高,水體容氧量就越低。
2.颳風。風兒吹動了平靜的水體表層,形成漣漪或者波浪,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空氣與水體的接觸面積,並加快了容氧高的表層與容氧低的深層之間水體的流動交換,有利於整個水體,尤其是水體深層溶氧量的增加。
3.降雨。雨前天悶,雨後爽朗,降雨使得大氣氣壓升高,同時雨點從高空落入水中,加速了水體的運動,這都有利於水體溶氧量的增加。
4.水生植物。大家都知道,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利用光能,消耗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水化合物,並釋放出氧氣。水生植物多的水域,包括水草、浮游植物、藻類等,容氧量自然就會比較高。
由於白天太陽直射、陽光充足,植物光合作用強烈,因此水生植物多的水域,白天容氧量就高。而夜間植物光合作用幾乎全部停止,容氧量自然就會偏低。
5.水質。在相同的其他條件下,水體越清澈,容氧量越高;水體越混濁,容氧量越低。或者可以說,水越瘦,水體容氧量越高,水越肥,水體容氧量越低。
6.水深。由於水越深,離大氣就越遠,再加上水體的部分阻隔作用,因此水深與容氧成反比關係。水體表層的溶氧量最高,隨著水深逐步遞減,水體底層容氧最低。
垂釣的應對之策
雖然本文只討論了魚類的趨氧性,但趨氧性、趨溫性、趨食性、趨安全性,這是魚類的四大基本習性,這四個方面的習性需求,也會隨著季節、時間、天氣和水體等不同而此消彼長,有一個優先排序,釣友們在垂釣時應加以關注。
1.統籌考慮四大習性。魚類的四大習性,完整地統一到一條條魚的身上。釣友們在垂釣時應該統籌考慮魚的這四大習性,切勿僅僅追求其一,而忽略其他,那樣垂釣效果也不會太好,甚至會空軍一場。
比如垂釣鰱鱅時,如果單純追求容氧量高,就會去釣水皮,如果水皮溫度較低,鰱鱅就會適度下潛。因此趨溫性也要同時考慮周全。
2.特定情形突出重點。如果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水域,這四大習性之中就會有一個習性充分突出出來,成為垂釣者需要優先和主要考慮的因素。
比如在仲秋季節垂釣,由於很快面臨寒冬,趨食性就會成為突出的習性,垂釣時首先就是考慮水體中魚類食物的多少;再比如在夏季高溫垂釣,由於高溫缺氧,再加上魚兒遊動較多,氧氣消耗較大,趨氧性就會成為其突出的習性,垂釣時首先要考慮釣點容氧量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