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典電影《大決戰之淮海戰役》中,當中原野戰軍、華東野戰軍正在集中精力圍攻被圍困在雙堆集的黃維第12兵團時,1948年11月30日,徐州“剿總”副司令官杜聿明率領大軍離開徐州,向西南方向撤退。
煮熟了的鴨子怎麼能讓它飛了呢?華東野戰軍當即對杜聿明集團開展圍追堵截,最終將這支龐大的軍隊包圍在位於河南永城東北的陳官莊地區。
一
杜聿明集團在離開徐州時,有邱清泉第2兵團、李彌第13兵團、孫元良第16兵團共30萬人,建制完整,人多勢眾。這3個兵團都是國軍主力兵團,特別是邱清泉統領的第2兵團,直到淮海戰役後期仍然是國軍中最有戰鬥力的部隊,給華東野戰軍帶來很大的威脅。
那麼,華東野戰軍憑什麼對包圍這個龐然大物?
在這之前,我軍有過無數次圍殲敵人的經歷,卻從來沒有一次性包圍30萬大軍。在遼瀋戰役中,東北野戰軍在錦州包圍範漢傑兵團,在黑山、大虎山中包圍廖耀湘兵團,在長春包圍鄭洞國兵團,在瀋陽包圍周福成集團,敵人最多不超過15萬。在淮海戰役第一階段,華東野戰軍在碾莊包圍黃百韜第7兵團,中原野戰軍、華東野戰軍在雙堆集包圍黃維第7兵團,敵人兵力也都是10萬有餘而已。
《孫子兵法》說:“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這是說,我軍有10倍的兵力,可以包圍敵人,有5倍的兵力可以攻擊他,有2倍的兵力可以拼一下(但是沒有把握)。在上面這些戰役裡,我軍對國軍都有2倍以上的兵力。現在,華東野戰軍包圍杜聿明集團時,有多少兵力?
華東野戰軍由抗日戰爭時期的新四軍和八路軍山東軍區部隊一部逐步改編擴建而成,到淮海戰役爆發時總兵力有16個縱隊(包括地方部隊)40多萬人。可是,由於此前中原野戰軍包圍了黃維第12兵團,打起來比較吃力,已經從華東野戰軍抽調了2個縱隊。為了防範李延年兵團、劉汝明兵團北進,華東野戰軍又在南線安排部署了7個縱隊。部署在北線的,只有7個縱隊。
對此,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心裡也非常焦急。光靠北線的7個縱隊對杜聿明集團圍追堵截,是要冒著很大的風險。所以在電影《大決戰之淮海戰役》中,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罕見地發脾氣說:“好像手裡有七個縱隊就可以包打天下了!”
解說詞也說:“多年以後,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和家人圍坐閒話時說,打了大半輩子仗,最讓他緊張的是淮海戰役第二階段。華東野戰軍因為多次任務轉移,兵力使用已經達到極限。這時候,杜聿明率三十萬之眾從徐州南下,如果稍有失誤讓杜聿明跑掉,或者和黃維兵團會兵一處,給整個戰役帶來的不利影響是很難估計的。而僅靠北線原部署的七個縱隊,要承擔追擊合圍杜聿明集團的任務,是不夠的,無論如何是不夠的。”
二
幸運的是,李延年兵團、劉汝明兵團並沒有從蚌埠北上,減輕了南線的壓力。華東野戰軍得以從南線抽調了3個縱隊,加入到圍追堵截杜聿明集團的行列。
就這樣,圍追堵截杜聿明集團的華東野戰軍總兵力達到了10個縱隊,分別是1縱、2縱、3縱、4縱、8縱、9縱、10縱、11縱、12縱、魯中南縱隊。不久,渤海縱隊、兩廣縱隊和冀魯豫、豫皖蘇軍區部隊也趕來增援,使得我軍兵力超過了杜聿明集團。
從1948年12月4日到12月10日,華東野戰軍多次擊退杜聿明集團的突圍行動,大部分殲滅了孫元良兵團。杜聿明集團不敢輕舉妄動。華東野戰軍的壓力頓時減輕不少。12月10日,華東野戰軍派遣陳士榘率3縱和魯中南縱隊南下,增援中原野戰軍圍殲黃維第12兵團。
到了12月下旬,形勢的發展對華東野戰軍越來越有利。
一方面,12月15日,黃維第12兵團被殲滅,李延年兵團、劉汝明兵團逃之夭夭,華東野戰軍得以集中所有主力部隊,專心致志地圍攻杜聿明集團。另外中原野戰軍也一邊休整,一邊充當華東野戰軍的總預備隊。另一方面,為了配合平津戰役的進行,華東野戰軍不需要窮追猛打杜聿明集團,而是持續圍困,從而獲得寶貴的戰場休整機會。
相比之下,由於寒冬降臨,給空運帶來巨大的困難,杜聿明集團普遍缺少糧彈,陷入空前的恐慌,不斷出現攜槍投誠、格鬥火併現象。
1949年1月6日,當平津戰役局勢趨於穩定後,華東野戰軍向杜聿明集團發起總攻。經過14天的激烈作戰,華東野戰軍全殲杜聿明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