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57位上將中,除陳明仁、董其武、陶峙嶽三位起義將領,其餘54位都是跟隨共產黨南征北戰的過來的將領。
有一位上將叫程載道,為何在57位上將中找不到他的名字?
程載道不是別人,正是戰功赫赫的陳再道。
很多人疑惑,為何陳再道會改名換姓呢?
如果說起這一切,要從共產黨的主張傳播到黃安、麻城開始說起。
1921年共產黨一大後,董必武、陳譚秋把共產黨的主張帶到湖北,發展黨組織。不少在武漢讀書的人加入黨組織,其中王幼安等人在麻城成立工作組,宣傳革命主張。
1926年,17歲的程載道參加麻城農民協會領導的農民義勇隊,在填寫報名報時,登記人員問程載道叫什麼名字,他用方言說:程載道。登記人員根據口音和諧音的關係,給他寫上“陳再道”,讀起來差不多。
在後來的戰鬥中,程載道才發現自己的名字已經寫錯。可是大家已經熟悉他叫陳再道,要改名字需要寫報告,也不想麻煩組織,就將錯就錯吧!
在陳再道的家譜上,正正經經寫著他叫程載道。
陳再道改名後,並沒有改回去,他的子女繼承“陳”,沒有人姓程。
其實,在開國將領中有不少人的名字與原來不同。
開國中將陶勇,原名叫張道庸,他改名是因為革命鬥爭需要。在紅軍時期,他一直叫張道庸。在新四軍中,陳老總讓率領一支部隊到蘇中作戰,番號不對外公佈,名字最好改一下,就這樣,改為陶勇,從此叫幾十年。
還有一些人只改名,沒改姓,像蘇振華上將。他原名叫蘇七生,顧名思義是第七個出生的孩子。加入紅五軍後,彭老總給他起名蘇振華。
還有王平上將,原名王惟允 、王明。叫王惟允時,很多人把他叫王嗡嗡;改為王明後,因為“王明路線”問題,他找張愛萍改名,在毛主席的同意下改為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