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前3個月,北京青年政治學院英語專業的陳彥章和朋友合夥創業,開了一家人力資源的公司,剛起步不久,公司運營遇到了困難,短影片推廣和百度推廣引流受阻,吸引不到客源,創業失敗。父母建議他畢業後進入國企工作,但他覺得那種日子“太過平淡,索然無味,接受不了。”
因為“有一顆不甘平凡的心”,陳彥章想一直迎著風口去跑,“這樣是最快的”。20歲出頭,他喜歡接觸社交,喜歡接觸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事情。相比80後、70後在一個崗位上做了幾十年的日子,“太苦了”,他接受不了這樣慢慢熬的生活。他入職了一家企業,打算做一個緩衝期,等自己準備好了,“還是要出去創業”。
近日,《中國青年報》教育科學部向全國職業院校學生髮放調查問卷,調研職業院校學生的就業意向。共收到有效問卷26596份。追求工作的自由度成為00後職業院校學生的新要求。根據問卷顯示,45.21%的受訪職業院校學生希望傾向於選擇靈活自由的職業,44.36%的受訪職業院校學生會因為工作很自由而選擇該工作。
追求自由工作之中,學生的就業心態也“飄起來”。陝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就業處、校企合作處負責人盧文澈曾去一家單位回訪,臨走前,老闆告訴他,從學校裡招聘的一個孩子技術不錯,學習能力很強。但沒過多久,老闆打來電話說這小孩離職了。盧文澈詢問這個學生離職的原因,學生告訴他,“心情不好”,他繼續追問是不是想家了。學生說,就是心情不好想離職了。盧文澈發現,現在的學生“沒有沉下心來去鑽研的這個心氣兒了,整體感覺到學生在就業時心態很浮躁。”
還有一個畢業生私下跟他聊天,抱怨自己在企業工作薪酬低,每天都是在流水線上做一些重複性的勞動,“玩不了手機”。幹了3年後,“崇尚自由”的學生辭職,因為自己愛養貓,便去當地開了一家貓舍。“現在00後的就業觀念確確實實發生了變化,他們可選擇的空間太大了。”盧文澈說道。
如今,我國共有職業學校1.13萬所,在校生3088萬人,已經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但據浙江工業大學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劉曉、錢鑑楠的調研發現,從結構看,“十三五”期間,我國新增高技能人才1000萬人,但高技能人才僅佔技能人才總量的28%,這個資料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從產業工人隊伍質量看,《2020中國製造強國發展指數報告》顯示我國製造業全員勞動生產率為30948.41美元/人,僅為美國的1/5,日本的1/3,德國的1/3。“在當前的新競爭格局中,最佳化結構、提升質量效益仍舊是我國產業工人隊伍建設的短板弱項。”
要讓職業院校學生沉下心來磨鍊技能,成為高技能水平人才。盧文澈建議,得吸引職業院校畢業生自主選擇製造行業就業,一方面要加強勞動精神教育,把就業教育納入思政教育的體系之中,從思想引領上讓學生有吃苦精神、奮鬥精神。
另一方面企業要提高崗位酬勞,做好企業文化教育。盧文澈認為,“學生從工作中不僅是獲得了物質上的收穫,同時在精神上也要獲得極大的滿足。”
幾年前一個場景讓盧文澈印象深刻:他曾去陝西一家航空航天企業調研,那裡十分之一的技術一線員工都來源於他所在的學校,幾乎沒有學生就業後選擇離職。談起工作中的細節,他發現,在那裡工作的學生會自豪地提到:自己生產的零部件也跟著火箭上了天,神州載人飛船也有自己的一份付出,“他們內心有極高的職業成就感,就願意踏實鑽研技能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