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早上好
比亞迪的DM-i系列上市後,虧電狀態5升左右的百公里油耗,瞬間引爆了自主品牌的混動市場。直到今天,比亞迪的幾款DM-i車型都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
不過在自主陣營中,混動技術並非只有比亞迪一家獨大。前兩天,泡芙就試駕體驗了哈弗赤兔混動版,一車四人在城市工況駕駛,油耗始終保持在5L/100km以內。油耗上,已經完全不遜於豐田THS、本田i-MMD以及比亞迪DM-i混動技術了。
赤兔混動距離上市還有一段時間,但是長城旗下的另一款搭載同一套混動技術的車型——WEY瑪奇朵,已經開啟預售了,預售價格14.68-16.38萬。
DM-i系列車型已經取得了初步成功,實力並不差的瑪奇朵,是否也有成為爆款的潛力呢?今天我們就好好聊聊瑪奇朵,以及市面上那些最受關注的混動車型。
WEY瑪奇朵是臺怎樣的車?
首先從前臉就能看出,瑪奇朵採用了WEY新一代旗艦SUV摩卡的設計風格,但是它的尺寸卻和後者差了接近兩個級別。4520mm長的瑪奇朵,是一臺相對較小的緊湊級SUV,而4875mm長的摩卡,在中型SUV中已經算是大塊頭。
當然,和泡芙前不久試駕的赤兔混動相比,瑪奇朵還是大了半圈。而在WEY品牌內,瑪奇朵的尺寸則大於VV5、小於VV6,介於二者之間。
整體來看,WEY瑪奇朵在各個維度的尺寸都比比亞迪宋PLUS DM-i要小一截。除了軸距有一定優勢外,它的車長、車寬也都不及豐田的RAV4和本田CR-V。
不過由於軸距達到了2710mm,瑪奇朵內部的乘坐空間還是比較寬敞的,擔任家庭主力用車完全沒有問題。和其它3款車型相比,乘坐空間也基本沒有劣勢,而且後排地臺和宋PLUS DM-i一樣,做到了純平。
瑪奇朵後排
只是由於車頂有一定的溜背設計,為了給頭部留足空間,瑪奇朵後排座椅的坐墊相對較低,乘坐舒適性有一定犧牲。
瑪奇朵內飾
在內飾上,作為長城的高階品牌,瑪奇朵在用料、質感方面還是有明顯優勢的。瑪奇朵從中配就配備了顯示面積很大、資訊很豐富的W-HUD抬頭顯示器,同級別還是比較少見,尤其是在混動車型的類別裡,目前基本是獨一份。
整體來講,作為長城旗下高階品牌的車型,瑪奇朵整個座艙的用料、氛圍確實比較出色,軟性皮革包覆基本遍佈整個座艙。不過同價位的比亞迪宋PLUS DM-i,座艙氛圍和細節也並不差,瑪奇朵並沒有拉開明顯的差距。
比亞迪宋PLUS DM-i
動力上
能追平合資對手嗎?
對於混動車來說,最受關注的點當然還是動力總成,關於長城的混動技術的特點,泡芙在哈弗赤兔混動版的試駕文章裡已經作了分析。這款車和瑪奇朵都採用相同的DHT混動系統,只是效能引數上略有差異,具體體驗和油耗表現,基本都是一致的。
簡單回顧一下,長城汽車的DHT混動系統是一套側重電機驅動的模式,也就是說,能用電的時候,這套系統會盡量用電,這點和本田的i-MMD比較相似。不過,長城DHT的變速機構中又增加了兩個擋位,系統能根據工況自動切換,更加提高了整套系統的效率。
瑪奇朵混動變速箱
當然,比亞迪DM-i系列車型也有自己突出的特點,就是全部都配備了容量較大的動力電池組,能夠進行較長時間的純電行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PHEV混動。這樣一來,類似宋PLUS DM-i車型,就可以在上海、深圳等限購城市上新能源車牌,並享受免購置稅的新能源補貼政策。
有了這一點,對於限牌限購城市的消費者來說,比亞迪的DM-i系列車型就有了HEV混動車型無法取代的優勢。
簡單看一下引數對比,大家可以把這些引數作為參考。但其實混動系統中,發動機的動力並不是最重要的,不管長城的DHT、比亞迪的DM-i,還是本田的i-MMD,發動機更多的職能都是用來發電,只有在我們給出較大動力請求的時候,發動機才會和電機共同出力。
比亞迪1.5L插混專用發動機
所以對這幾款發動機來說,整體的熱效率才是更關鍵的指標,DM-i系統採用的1.5L插混專用發動機,熱效率高達43%;長城DHT混動系統的熱效率也超過了43%;i-MMD上的2.0L發動機熱效率為40.6%。
效能上,瑪奇朵0-100km/h的加速成績和宋PLUS DM-i的低功率版本一樣,都是8.5秒。而宋PLUS DM-i的高功率版本效能更強一些,破百成績達到了7.9秒。
整體來看,四款混動SUV的動力效能都相差不大,可以輕鬆地應付日常各種場景。考慮到混動系統響應更快,這些車型的實際駕駛體驗,基本會比賬面引數的表現要更好。和純燃油車相比,它們也基本達到了2.0T車型的水平。
至於更關鍵的油耗表現,其實反而是最不重要的一點,因為這四款車都已經證明了自己的節油能力。日常使用時,綜合油耗基本都在5L/100km左右,即便互有高低,也基本拉不開差距。
瑪奇朵能量轉換示意圖
起碼對宋PLUS DM-i和瑪奇朵這兩款車來說,從它們目前的駕駛體驗和油耗表現來看,都基本追平了混動領域的優秀代表豐田和本田。當然了,在混動的可靠性這方面,兩款國產車型還有待進一步驗證。
那麼當最核心的技術已經和合資對手站到同一水平時,自主與合資同級對手之間,綜合性價比又會有怎樣的差異呢?
國產選手 性價比遠超合資
瑪奇朵和宋PLUS DM-i的價格區間都在14-17萬元之間,而本田CR-V銳·混動的起售價就達到了20.98萬,豐田RAV4雙擎的價格門檻更是高達22.58萬。論主銷區間,自主與合資陣營競品的價格差,高達5萬元以上。
如此大的價格差距下,自主與合資競品之間的客戶群體,基本很少會有重疊。考慮瑪奇朵、宋PLUS DM-i的消費者,首先在預算上可能就無法承受豐田、本田的混動車型。而看中合資陣營的人,品牌本身可能就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
即便如此,我們還是有必要將它們放到一起來對比,起碼能讓我們瞭解到,在技術水平、動力效能以及油耗表現等各方面都非常接近的情況下,自主品牌混動車的價效比,到底會比合資競品高多少。
首先,和兩款合資混動車型不同,瑪奇朵和宋PLUS DM-i都沒有四驅版本,對混動和四驅這兩點都有硬需求的話,可能首先就要把兩款自主車型排除掉了。
而在功能配置方面,我們先看兩款自主車型。在各類安全性配置上,瑪奇朵全系標配了L2級駕駛輔助,而宋PLUS DM-i從15.68萬開始配備,價格差距大約1萬元。
不過考慮到宋PLUS DM-i可以節約1.5萬元左右的購置稅,價格門檻反而更有優勢。
瑪奇朵從16.38萬的頂配配備主駕駛的腰部支撐,這對長途駕駛的舒適性比較重要。宋PLUS DM-i全系缺失,但是後者從15.68萬就配齊了前排的座椅加熱和通風功能,瑪奇朵在這兩項上則都需要額外選裝。
瑪奇朵主駕位置
整體來看,兩款自主混動車型的功能配置都比較全面,而且各項配置的價格門檻也比較接近。宋PLUS DM-i有著免購置稅的優勢,不過瑪奇朵還多了HUD抬頭顯示、10+揚聲器等配置,以及相對更高階的用料做工,兩款車最終的價效比其實基本相當。
當然,如果你對限牌城市的新能源牌照有硬需求,或者日常通勤希望可以採用純電模式,那麼宋PLUS DM-i就成為4款車型裡唯一能滿足的了。所以雖然價效比旗鼓相當,宋PLUS DM-i確實有著更強的不可替代性。
至於兩款合資混動車型,RAV4雙擎的價格依然非常堅挺,價格門檻還在22萬元以上。而CR-V銳·混動已經有2萬多的優惠,實際的入門門檻大約在18萬元區間。
不過考慮到具體的功能配置,兩款合資車型與自主車型的差距就非常明顯了。RAV4雙擎全系都沒有全液晶儀表、HUD抬頭顯示、手機無線充電和多色氛圍燈,座艙的科技感已經明顯落後了。
RAV4版雙擎內飾
CR-V銳·混動的配置相對豐富些,但是電動座椅調節的門檻就高達24萬元以上,四門車窗一鍵升降這種自主車型標配的功能,門檻也直逼26萬。
CR-V混動版內飾
即便不和自主車型對比,如果你想有電動後備箱和全景天窗的話,RAV4雙擎的門檻是25.98萬。如果你想要座椅加熱的話,CR-V銳·混動的門檻是25.98萬。這些配置對於大多數消費者來說,應該都是能配都要配的實用功能了。
如果把這些都考慮在內,兩款自主混動車型與合資車型的價格差距,甚至已經接近10萬元。
看到這裡,原本只考慮豐田、本田混動的小夥伴,真的不會對兩款自主車型動心嗎?
寫在最後
瑪奇朵混動和宋PLUS DM-i的出現,不僅大幅拉低了混動緊湊型SUV的價格,讓我們買車更實惠,它們的出現還有一個重要意義:
之前自主車型在發動機、變速箱等核心技術上確實普遍落後於合資對手。不過在混動領域,就些差距被大大的彌補了。不管是賬面資料還是實際體驗,瑪奇朵、宋PLUS DM-i等自主混動車型的表現,都基本追平了合資。並且它們在用料、功能、配置以及綜合性價比上的優勢,還十分明顯。
當然了,國產混動的可靠性依然有待驗證,但至少目前看起來,我們已經初具挑戰兩田的實力了。這種情況下,你願意多給自主品牌一些機會嗎?歡迎大家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