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嗨遊京城,地鐵八號線的這些景點都在這兒啦~
奧林匹克森林公園
奧林匹克森林公園位於北京中軸延長線的最北端,是亞洲最大的城市綠化景觀,佔地約680公頃,於2003年開始建設,2008年7月3日正式落成。
北五環路橫穿公園中部,將公園分為南北兩園,中間有一座橫跨五環路、種滿植物的生態橋連線。南園以大型自然山水景觀為主,北園則以小型溪澗景觀及自然野趣密林為主,是北京城區當之無愧的“綠肺”。森林公園裡最著名的景觀是“仰山”和“奧海”。“仰山”為公園的主峰,與北京城中軸線上的“景山”名稱相呼應,暗合了《詩經》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詩句,並聯合構成“景仰”一詞,非常符合中國傳統文化對稱、平衡、和諧的意蘊。而公園的主湖稱“奧海”,一是借北京傳統地名中的湖泊多以“海”為名,二是借“奧林匹克”之“奧”字,既有奧秘、奧妙之意,又有奧運之海之妙。“仰山”、“奧海”,意為“山高水長”,寓指奧運精神長存不朽。
公園南區的“主山主湖”是森林公園的標誌性工程。主山體以398萬立方米土方堆砌填築而成,與北京西北屏障———燕山山脈遙相呼應,既符合中國園林建造的傳統,又與周邊大環境相得益彰。
主湖區“奧海”和景觀河道構成了奧林匹克森林公園中的“龍”形水系,122公頃的水面超過了1/2個昆明湖。在這條水系中,龍的身體蜿蜒穿越森林公園,張開的龍嘴對著清河,而其尾巴則環繞著國家體育場。在中國的神話與傳統文化中,龍是最為尊貴與神聖的圖騰,總是與水結合在一起。如此巧妙的設計,正是暗合了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方位學和神話寓意。
交通:8號線森林公園南門站
中華民族博物院
北京中華民族博物院(中華民族園)是一座復原、收藏、陳列和研究中國56個民族文化、文物、社會生活的大型人類學博物院,是國家首批AAAA級旅遊景點。中華民族園位於國家奧林匹克公園內,佔地50公頃,園內規劃建設中國56個民族的博物館和景區。
作為國際博物館協會和中國博物館學會的重要成員,中華民族博物院的宗旨是:展現民族建築,保護民族文物,傳播民族知識,研究民族遺產,弘揚民族文化,促進民族團結。現收藏文物10萬餘件。復原陳列展覽涵蓋建築、環境、人文、文物等四個方面。社會教育圍繞愛國主義主題,擴充套件到眾多領域。走進生活,走進歷史,走進文化,走進自然,就是中華民族博物院建設的新理念、發展的新方向、陳列的新形式。
交通:8號線奧體中心站
什剎海
什剎海風景區位西城區西北部,由前海、後海和西海三個水域組成,俗稱“後三海”是北京城內最富於老北京特色的傳統風景區。隨著時間發展逐漸形成西海﹑後海﹑前海,三海水道相通。自清代起就成為遊樂消夏之所。三海碧波盪漾,岸邊垂柳毿毿,遠山秀色如黛,風光綺麗,為燕京勝景之一。
今天,這裡仍舊儲存著十分難得的自然景觀和人文勝蹟交相輝映的歷史風貌,宋慶齡故居、郭沫若故居、恭王府花園、廣化寺、火神廟、鐘鼓樓和銀錠橋等古蹟將什剎海點綴得美麗燦爛。
交通:8號線什剎海站
南鑼鼓巷
南鑼鼓巷位於北京中軸線東側的交道口地區,北起鼓樓東大街,南至平安大街,寬8米,是一條全長787米的衚衕,與元大都同期建成。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區之一。南鑼鼓巷與皇城只有一街之隔,衚衕、四合院、綠樹,相對於紅牆金瓦的皇家文化,這裡的灰牆灰瓦,更是一種民間色彩的體現。
近年來,南鑼鼓巷成為北京最熱鬧、最時尚的衚衕區,風格百變的個性店鋪,精巧時尚的私房小館,元朝古巷新舊混血,中西完美交融,就此重生,全球遊客都愛來此“迷失北京”。
交通:8號線南鑼鼓巷站
茅盾故居
茅盾故居坐落於南鑼鼓巷的衚衕裡,完全就是一個北京地地道道的四合院,有著濃烈的煙火味。
葡萄藤下盛開的月季,院落處為小孫女做的鞦韆,都很有生活的氣息~
交通:8號線南鑼鼓巷站
中國美術館
中國美術館是中國唯一的國家造型藝術博物館。1958年開始興建,1963年由毛澤東主席題寫“中國美術館”館額並正式開放,是新中國成立以後的國家文化標誌性建築。主體大樓為仿古閣樓式,黃色琉璃瓦大屋頂,四周廊榭圍繞,具有鮮明的民族建築風格。主樓建築面積18000多平方米,一至六層樓共有21個展覽廳,展覽總面積6660平方米;建築周邊有3000平方米的展示雕塑園;1995年建現代化藏品庫,面積4100平方米。
中國美術館集展覽、收藏、研究、公共教育、國際交流、藝術品修復、文創產業於一體,是中國美術最高殿堂,也是公共文化服務平臺。中國美術館的事業蓬勃發展得益於政府支援及文化和旅遊部的直接領導,政府設立了專項收藏資金,為美術館收藏藝術珍品奠定了良好基礎,而一些藝術家、收藏家出自社會使命感和把藝術奉獻大眾的信念,向國家無私捐獻,為中國美術館藏品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資源。
中國美術館現收藏各類美術作品11萬餘件,從古代到當代,各時期的中國藝術名家代表作品,構成中國美術發展序列,兼有外國藝術作品,同時也包括豐富的民間美術作品。藏品中有蘇軾、唐寅、徐渭、任伯年、吳昌碩、黃賓虹、齊白石、徐悲鴻、林風眠、劉海粟、潘天壽、蔣兆和、吳作人、李可染、董希文、吳冠中、朱德群等中國藝術大家的作品,于右任、高二適、沙孟海、啟功等書法家的作品,劉開渠、滑田友、王臨乙、曾竹韶、蕭傳玖、張充仁、王朝聞、潘鶴、劉煥章、文樓、朱銘等雕塑家的作品,也包括畢加索、達利、珂勒惠支、安塞爾·亞當斯等在內的外國藝術家作品。
交通:8號線中國美術館站
中國科技館
中國科技館是我國唯一的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的大型科普基礎設施。中國科技館新館位於朝陽區北辰東路5號,東臨亞運居住區,西瀕奧運水系,南依奧運主體育場,北望森林公園。新館建築很有特色,整體是一個體量較大的單體正方形,利用若干個積木般的塊體相互咬合,使整個建築呈現出一個巨大的“魯班鎖”,又像一個“魔方”,蘊含著“解鎖” “探秘”的寓意。新館設有“科學樂園”“華夏之光”“探索與發現”“科技與生活”“挑戰與未來”五大主題展廳、公共空間展示區及球幕影院、巨幕影院、動感影院、4D影院等四個特效影院,其中球幕影院兼具穹幕電影放映和天象演示兩種功能。此外,新館設有多間實驗室、教室、科普報告廳、多功能廳及短期展廳。
交通:8號線奧林匹克公園站
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
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全景影院影片由長征途中血戰湘江、強渡烏江、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五部分構成。為真實還原長征場景,專案團隊查閱50餘萬字的黨史文獻,與黨史、軍史、長征史專家及音影片專家反覆探討考證,整理出7萬多幅歷史照片,借鑑了50多部影視作品內容。專案團隊還到瑞金、遵義、夾金山、松潘草地等地現場走訪調研,參觀甕安縣檔案史志館、瀘定縣博物館、雅安市寶興縣黨史館等30多家展館,蒐集到大批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在製作中,專案團隊採用全新的數字化多媒體展示技術,最終透過“3D+實拍”合成的方式完成全片,精準呈現每一幀畫面。成片既真實再現戰爭之殘酷、自然環境之惡劣、生存條件之艱苦,又展現了紅軍戰士堅定的理想信念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將共產黨人追求理想、不畏艱險、勇往直前、浴血奮戰的場景逼真再現,讓觀眾以“參與者”的身份融入其中,增強沉浸式體驗。
交通:8號線奧林匹克公園站
鐘鼓樓
鐘鼓樓是坐落在北京南北中軸線北端的一組古代建築,位於北京東城區地安門外大街北端,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兩樓前後縱置,氣勢雄偉,巍峨壯觀。鐘鼓樓作為元、明、清代都城的報時中心。鐘鼓樓由鐘樓和鼓樓二樓組成,相互呼應,各司其職。
鐘鼓樓是中國古代用以司時的公共性樓閣建築,鍾和鼓原本都是古代樂器,以後才用於報時之用。中國古代鐘鼓樓起源於漢代,據史籍記載漢代已有“天明擊鼓催人起,入夜鳴鐘催人息”的晨鼓暮鍾制度。唐朝都城長安是一個繁華的都城,其結構實行裡坊制,即以裡坊為單位,每個裡坊圍以城牆,在四面或兩面設房門,定時開啟。而在宮城正門承天門上設定鐘鼓,作為全城的司時中心,早晚根據承天門的鐘鼓聲開啟各坊門及宮門。元代在大都城(即今北京)內,也於宮城之北建了鐘樓和鼓樓。
北京鼓樓坐北朝南,為重簷三滴水木結構樓閣建築,通高46.7米。樓身坐落在4米高的磚砌城臺之上,東西長約56米,南北寬約33米,臺上四周圍以宇牆。鐘鼓樓作為元、明、清代都城的報時中心,是古都北京的標誌性建築之一,也是見證中國近百年來歷史的重要建築。
鼓樓為古代城市的報時臺。清代劃每夜為五節,晚八時(戌)曰定更(又稱起更或初更);十時(亥)曰二更;十二時(子)曰三更;二時(醜)曰四更;四時(寅)曰五更;五時(申末卯初)曰亮更,即天明之意。定更及亮更,皆先擊鼓,後撞鐘。而二更至五更則只撞鐘不擊鼓。擊鐘鼓時先快擊十八響,再慢擊十八響,俗曰:“緊十八,慢十八”,快慢相間計六次,共108響。北京鼓樓樓身有上下二個功能層和中間的一個結構暗層,平面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外帶周圍廊;城臺(下層)外顯面闊七間,進深五間,內部為拱券結構,前後各有三座券門,左右各一券門,南門前有一對石獅。樓臺東北隅有一門,門內有石梯69級,由此登臨。
鐘樓在鼓樓以北約100多米處,原是元代萬寧寺的中心閣,始建至元九年(1272年),後來毀於戰火。永樂十八年(1420年)與鼓樓一起重建,成為鐘樓,但不久後就再次被毀。清乾隆十年(1745年)奉旨重建,兩年後竣工。這次為了防止火災,建築全部採用了磚石結構。曾被北京防空指揮部作為辦公地,1980年代後謄退。鐘樓佔地約6000平方米,為重簷歇山頂建築,通高47.95米。底層基座的四面均有券門,內設75級石階可上二層的主樓。主樓面闊三間,上有黑琉璃瓦綠剪邊覆頂,下有漢白玉須彌座承託,四面分別開一座券門,券門的左右各有一座石雕窗,周圍環繞著石護欄。
交通:8號線什剎海站
故宮角樓咖啡
故宮角樓咖啡上榜“首屆北京網紅打卡地”,故宮角樓咖啡位於故宮博物院神武門西隅,2018年12月1日開業,無須“進宮” 即可享用咖啡,感受故宮文化。位列北京咖啡廳熱門排行榜第一位,備受年輕人喜愛,成為全國乃至國內外消費者必到打卡地之一。
圖片來源:文旅北京
故宮角樓咖啡,以現代生活方式融合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在挖掘中國傳統文化深度內涵的基石上,不斷追求創新與提升。以最新穎、更符合現代人生活方式的咖啡餐飲服務、文創用品設計,表達對紫禁城文化的敬意,透過餐飲服務及衍生品讓更多人瞭解傳統文化。
圖片來源:文旅北京
店內場景選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千里江山圖》為背景,打造皇家沉浸式空間體驗。富有創意的 “康熙最愛巧克力”“三千佳麗奶茶”“千里江山卷”等透著濃厚“宮”味兒。以故宮祥紋為靈感的文創品,傳承紫禁美學,復原文物紋樣,讓文物在尋常生活中再次綻放藝術活力。
故宮角樓咖啡一開業便迅速爆紅,說是當下的網紅也不為過!在這裡一邊喝咖啡,一邊看遍故宮風景,還能拍出大片,試問哪個小夥伴能拒絕?
交通:8號線中國美術館站
鐘鼓樓
鐘鼓樓的鐘高7.02米,直徑3.4米,重63噸,是我國現存最重且最大的古代銅鐘。此鐘聲音悠遠綿長,圓潤洪亮,可傳播數十里遠。鼓樓位於北京中軸線地安門外大街北端,是古代的報時臺。北京鼓樓坐北朝南,高46.7米,東西長約56米,南北寬約33米,為重簷三滴水木結構樓閣建築。
鐘鼓樓是坐落在北京南北中軸線北端的一組古代建築,位於北京東城區地安門外大街北端,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兩樓前後縱置,氣勢雄偉,巍峨壯觀。鐘鼓樓作為元、明、清代都城的報時中心。鐘鼓樓由鐘樓和鼓樓二樓組成,相互呼應,各司其職。
鐘鼓樓是中國古代用以司時的公共性樓閣建築,鍾和鼓原本都是古代樂器,以後才用於報時之用。中國古代鐘鼓樓起源於漢代,據史籍記載漢代已有“天明擊鼓催人起,入夜鳴鐘催人息”的晨鼓暮鍾制度。唐朝都城長安是一個繁華的都城,其結構實行裡坊制,即以裡坊為單位,每個裡坊圍以城牆,在四面或兩面設房門,定時開啟。而在宮城正門承天門上設定鐘鼓,作為全城的司時中心,早晚根據承天門的鐘鼓聲開啟各坊門及宮門。元代在大都城(即今北京)內,也於宮城之北建了鐘樓和鼓樓。
北京鼓樓坐北朝南,為重簷三滴水木結構樓閣建築,通高46.7米。樓身坐落在4米高的磚砌城臺之上,東西長約56米,南北寬約33米,臺上四周圍以宇牆。鐘鼓樓作為元、明、清代都城的報時中心,是古都北京的標誌性建築之一,也是見證中國近百年來歷史的重要建築。
鼓樓為古代城市的報時臺。清代劃每夜為五節,晚八時(戌)曰定更(又稱起更或初更);十時(亥)曰二更;十二時(子)曰三更;二時(醜)曰四更;四時(寅)曰五更;五時(申末卯初)曰亮更,即天明之意。定更及亮更,皆先擊鼓,後撞鐘。而二更至五更則只撞鐘不擊鼓。擊鐘鼓時先快擊十八響,再慢擊十八響,俗曰:“緊十八,慢十八”,快慢相間計六次,共108響。北京鼓樓樓身有上下二個功能層和中間的一個結構暗層,平面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外帶周圍廊;城臺(下層)外顯面闊七間,進深五間,內部為拱券結構,前後各有三座券門,左右各一券門,南門前有一對石獅。樓臺東北隅有一門,門內有石梯69級,由此登臨。
鐘樓在鼓樓以北約100多米處,原是元代萬寧寺的中心閣,始建至元九年(1272年),後來毀於戰火。永樂十八年(1420年)與鼓樓一起重建,成為鐘樓,但不久後就再次被毀。清乾隆十年(1745年)奉旨重建,兩年後竣工。這次為了防止火災,建築全部採用了磚石結構。曾被北京防空指揮部作為辦公地,1980年代後謄退。鐘樓佔地約6000平方米,為重簷歇山頂建築,通高47.95米。底層基座的四面均有券門,內設75級石階可上二層的主樓。主樓面闊三間,上有黑琉璃瓦綠剪邊覆頂,下有漢白玉須彌座承託,四面分別開一座券門,券門的左右各有一座石雕窗,周圍環繞著石護欄。
交通:8號線什剎海站
來源|北京旅遊網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