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老徐。
香港人的住房問題,可能有救了。
前兩天,香港政府發表2021施政報告,這是林鄭在任期內的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也是最有份量的一份。
林鄭表示這份報告注重未來,不僅要讓香港更加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還要解決住房和土地問題。
這,也正是這份報告裡最牛逼的地方。
裡頭重點提及了香港政府會在香港北部區域劃出約300平方公里的地塊建設都會區。
整個北部都會區建成後,將提供數量達到90至92萬個住宅單位,可以容納至少250萬人居住。
不僅如此,香港政府已覓得約350公頃土地,可興建約33萬個公營房屋單位,
要注意,香港目前的人口總數才700多萬。
這裡一下子就解決了三人之一人口的居住問題。
報告發出後,香港地產股股價罕見大漲。
困擾香港人多年的住房問題,真的有機會解決了。
為什麼老徐我專門會為這件事寫個文章呢?因為香港人的住房條件,實在太差了。
很多看過港劇的人印象裡頭香港人大多住的都是高大的住宅樓,甚至是大豪宅。
可現實並非如此。
好點的房子,那是香港富人住的。
大多數香港人居住的地方是內地人無法想象的「劏房」,也就是內地俗稱的房中房。
在香港,房東或者二房東通常會將一套房子分隔成兩個以上的小房間出租,每個小房間的面積只有幾平方。
劏房是什麼樣的呢?
香港媒體曾採訪了一名住在劏房中的香港本地人鄧雯筠。
因為家庭經濟原因,她從小就住進了劏房。
鄧雯筠表示第一次進入劏房時,完全無法想象這是人住的地方。
在一間小得不能再小的小房間裡,擠滿了床,桌子和一切生活用品,能供走動的地方,只有一條連她這樣纖細身材的女生都很難邁開腿的過道。
而這,居然還算是劏房裡非常好的房子了。
一般人住的劏房不但更小,還沒有窗戶,更別說什麼空氣流通,就像這樣。
這種劏房不但安全隱患極大,在疫情下還成了一個防疫漏洞。
曾經香港媒體就曾報道過因劏房過度擁擠,不少家庭將廚房設定在衛生間中。
而衛生間的下水道里殘留新冠病毒,直接就汙染了飯菜導致更大規模的傳染。
想不到吧?我們平時在電視裡看到的高樓大廈,其實內部是如此混雜不堪。
而這樣的房子租金居然都要三到五千。
香港普通人居住得如此艱難,而富豪的居住環境,相比之下如同天堂。
在香港最有名的富豪聚集地,就是“半山豪宅”了。
香港富豪們大多迷信風水,一般都會買入建在太平山上的豪宅,這裡不但環境清雅,還能俯瞰整個維多利亞港的夜景。
那麼這些豪宅,要多少錢呢?
2019年時香港最大宗豪宅交易總價達到了14.5億港幣,約合人民幣12億。
而單價更是嚇人,達到60萬人民幣一平。
據瞭解,這棟麵價大約2770.83平方米,有三層結構,搭配游泳池和車庫的豪宅,是在1958年時被當時的買家以2016萬港元買下的。
如今出售,一套有著61年樓齡的房子價格足足翻了70倍,極其魔幻。
這種天價操作,每年都在香港上演。
絕望的是這些天文數字般的交易,不過是富豪們的一個金錢遊戲罷了。
一些人經常調侃在貧富差距極大的香港,普通人想要逆襲只能靠投胎。
可這,卻是真實存在的情況。
香港人買房不是以多少平方計算,而是「尺」,電視劇裡那些號稱幾千萬的千尺豪宅。
其實就是100方左右....
可能很多人會說,但香港工資高啊。
沒錯,比起內地香港人的工資是真的高,但是根據香港今年公佈的資料顯示,接近一半的港人月收入也就是2萬左右。
而我剛剛說到的那種劏房,月租動不動就是5000打底。
這還不算其他生活成本,老徐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幾年前去香港,只是吃一頓很普通的燒臘飯,因為我忍不住加了一個雞腿。
那頓我們三人就花了幾百港幣。
而同樣的標準在內地,幾十塊就破天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香港人想要存錢買房,難上加難。
香港的房價為什麼這麼高呢?
這還要從港英政府時期說起。
當時英國要求港英政府出租土地提高財政收入以達到自給自足,於是就出現了我們現在的「小區」概念。
因為地貴,高樓大廈才能最大利用起來。
港英政府按需買地勉強能維持住房價穩定,但英國人的狼子野心我們也不得不防。
因為97年定好了迴歸,誰也不知道他們會不會在迴歸前把土地都賣拿著錢跑路。
於是中國與港英政府簽訂協議,要求每年限制土地供應。
土地供應有限量,當時不少人看中這點,紛紛跑去投資房地產。
這些投資不僅讓香港經濟一度繁榮,也養肥了不少地產資本家。
這不是香港房價如此貴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後來的事情。
當香港房價走到97年的高位時,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了。
香港樓市泡沫破滅,房價暴跌之時,董建華上任的特區政府恰好擁有自由土地供應權。
為了穩定房價,時任特首的董建華提出了讓人們有房可住的「八萬五計劃」。
八萬五計劃也就是香港要供應8.5萬個住宅單位,如果計劃成功,10年內全港七成家庭將擁有自己的房子,且輪候租住公屋的平均時間由6.5年縮短至3年。
不僅房子多了,公租房的等候時間還縮短了,這其實是很惠民的政策。
如果這個政策一直延續下來,香港的房價,可能不是今天這幅模樣,計劃的第一年,香港房價的確跌了。
而且是跌了超過一半。
可是,當時有產的香港人就開始帶頭鬧事,各種抵抗港府,要求撤銷這個計劃。
迫於「民意」,港府唯有撤回該立項。
於是從此以後,香港房價繼續一路飆升,跑到了現在的高位。
可能看到這裡有人會問,當年8萬個單位都這樣了,那現在要供應250萬人,香港人不得鬧翻天。
會不會有人不爽。
肯定會。
這個政策利好香港的普通人,特別是無產者,但對於香港的富豪和有產階級而言並不友好。
他們的想法只有一個:香港的樓價,得上天。
但這次,他們可能沒那麼容易如意了。
因為香港人,開始有點醒悟了。
事實上,在我們印象裡香港似乎是地少人多,寸土寸金。
但其實香港有80%的土地是閒置的狀態,更多的地方都是靠填海造陸來擴充土地空間。
一直以來,香港政府只要是想開發這些閒置土地,總會有一些所謂的環保組織出來阻止。
而香港的環保組織,又是什麼來頭呢?
還記得動亂時期,有香港的一些民間組織出來說不買內地電,要香港自己發電的事情嗎?
這就是香港環保組織出來叫囂的。
他們高舉環保大旗,實則卻在暗中和地產商幹著不法勾當。
從2017年開始,就有香港媒體報道環保組織總幹事譚凱邦多次借活動名義收取地產商的捐款。
在動亂期間,譚凱邦更揚言支援美國國會透過所謂的“香港人權及民主法案”,還帶頭阻撓香港地鐵落閘,干預警方執法。
嘴上是環保,背地裡全是生意。
經歷過前幾年的修例風波,再加上越來越多港人看到內地的發展已經開始吊打香港。
他們終於明白,原來香港都是被這些既得利益者拖著,最不想香港發展的,其實就是這些「地產得利者」。
一方面,民眾開始醒悟了。
另外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這次跟當年最不一樣的事情是,香港有了內地的全力支援。
早在9月6日,中央就印發了《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其中就提到了會支援粵港澳三地建設大灣區。
而香港的北部新區,就是大灣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只要有了內地的支援,香港沒有什麼不可能發生的,不信的看看隔壁澳門,說地方太小怎麼辦?
沒關係,珠海夠大,劃點給你。
甚至還有突破想象的划過去以後的珠海片區,就跟著澳門的模式走。
香港就更加好解決了,背靠深圳這個超級城市,只要國家想,扶一下香港又何妨。
但前提是,為了香港的普通老百姓。
那些不愛國的,亂港亂國,亦或者原本就是既得利益者還經常踩上一腳的,這些人就別想太多了。
不收拾你們都算客氣了,還敢來分一杯羹。
這臉皮,比長城牆還厚。
也希望更多的香港普通人再像當年一樣被人帶偏,解決香港普通人的住房問題,已經迫在眉睫。
你們,真的不要再被人騙了。
國家這次,是真的來幫你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