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曉雁(副主任醫師)
坊間不時聽到“某某年年體檢,還是讓癌症漏網了”等傳言,不得不令人思考為何年年體檢還會有這樣的悲劇重演。其實,並非體檢沒用,但一些常規體檢專案無法早期準確地查出癌症來。為此,筆者就幾種常見癌症的準確早篩方法做一介紹,供讀者參考。
緝拿肺癌“利器”——CT
癌症排行榜上的首位非肺癌莫屬,發病率與死亡率均佔第一。究其癥結,吸菸(大約造就了30%的肺癌患者,包括被動吸菸與廚房油煙)與環境汙染(特別是空氣汙染,包括霧霾、氡氣、PM2.5)等難脫罪責。
目前提倡低劑量螺旋CT,可以篩查出90%以上肺癌。研究顯示,定期接受低劑量螺旋CT篩查的男性肺癌死亡率可降低26%,女性肺癌死亡率可降低61%。建議40歲以上普通人群每2年做1次;高風險人群(年齡50歲以上,有吸菸史或肺癌家族史)每年做1次。
提示:X光片很難篩查出肺癌,若能看到,通常都屬於晚期了。也不主張用胸部增強CT,因為它主要用於手術前評估,且有檢查前需要打造影劑(少數患者可能存在過敏風險)與輻射劑量較大等缺陷,所以就不要“勞駕”它了。
緝拿胃癌“利器”——胃鏡+胃組織病理活檢
胃癌在癌症排行榜上排位第四,有“重男輕女”傾向,幽門螺桿菌感染、高鹽、加工肉類、煙燻與燒烤食物等是其禍根。
胃鏡+胃組織病理活檢被譽為篩查早期胃癌或癌前病變的“金標準”,最大優勢是可在內鏡醫生的肉眼下分辨是否發生胃黏膜改變、息肉或其他瘤狀物。建議高風險人群(包括45歲以上伴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患有慢性胃炎尤其是萎縮性胃炎者,胃潰瘍、胃息肉患者,有胃癌家族史者,有吸菸、嗜酒、喜食高鹽或醃漬飲食者)每年做1次胃鏡檢查,其他人群可每2~3年做1次胃鏡檢查。
提示:常規體檢中的幽門螺桿菌檢測,只是對高風險人群進行初篩的一種方式,不能確診胃癌。
緝拿腸癌“利器”——肛門直腸指檢+結腸鏡
腸癌包括結腸癌、直腸癌等,在癌症排行榜上排位第三。嗜吃紅肉與高溫油炸食物、大量飲酒、經常憋便等不良習慣難辭其咎。此外,腸息肉(發生腸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5倍)、炎症性腸病(如潰瘍性結腸炎,較一般人高出5~10倍)、腸癌家族史,亦可增加腸癌臨身的機率。
一旦出現大便習慣改變,如便意增多,次數變勤,可每次排便量又不多,或者根本沒有糞便,只排出一些黏液或血液,且有排便不盡的感覺;大便條形變細或形狀改變,呈扁形,或上面有劃過的溝槽、大便帶血、腹部隱痛、包塊、腹瀉與便秘交替;或出現了不明原因的貧血、消瘦、乏力、低熱等症候,都要疑作是否腸癌作祟,及時到醫院做肛門直腸指檢或結腸鏡檢查。無上述變化者,45~50歲間應做1次腸鏡,50歲以上每兩三年做1次腸鏡。
提示:大便帶血切忌隨意認作痔瘡,除非經醫生做了肛門直腸指檢與腸鏡檢查排除了腸癌,方可確認為痔瘡出血。
緝拿肝癌“利器”——腹部B超+甲胎蛋白
肝癌在癌症排行榜上居第六位,也是最具中國特色的癌症,因為中國乙肝病人位居世界第一,直接造成了肝癌病人數量高居全球榜首的嚴峻形勢,與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型、丙型肝炎)、黃麴黴毒素、酗酒吸菸等因素關係密切。
腹部B超能較早發現肝部問題,若與腫瘤標誌物甲胎蛋白檢測結合起來,對肝癌高風險人群進行定期篩查有一定價值。一旦發現異常則須進一步做CT(增強)或磁共振檢查,多可獲得確診。建議40歲以上有高風險因素的人群(如乙肝或丙肝患者、食用黃麴黴毒素汙染的谷豆類者、長期酗酒者以及肝癌家族史者)每半年做1次篩查,普通人群可列入每年1次的健康體檢中。
提示:腹部B超發現肝內腫塊影,需與肝囊腫、肝血管瘤與肝膿腫等區分開來。
緝拿胰腺癌“利器”——腫瘤標誌物檢測+影像檢查
胰腺癌由於部位特殊,隱藏深,難於早期篩查,治療難度大,死亡率高,被稱為“癌中之王”。
篩查胰腺癌最重要的方式就是腫瘤標誌物檢測+影像檢查。腫瘤標誌物當推CA19—9。影像檢查有腹部彩超(可以發現直徑2釐米以上的腫瘤)、腹部薄層增強CT、磁共振(可發現1釐米以上的腫瘤,且可以幫助醫生確定有無淋巴結或肝轉移以及腫瘤與血管的關係,以便制定最好的手術治療方案)。
提示:對於高風險人群(如患有糖尿病、慢性胰腺炎、膽石症者),早期可做腹部超聲檢查(B超),加抽血化驗腫瘤標記物CA19—9,每年1次;若發現腫瘤標記物升高或B超檢查異常,須進一步做核磁共振或CT、超聲內鏡檢查;若仍難以鑑別,可做PET—CT或腹腔鏡檢查。
緝拿乳腺癌“利器”——B超+鉬靶
乳腺癌幾乎成了女性的“專利”(99%發生在女性,男性僅佔1%),發病率已躍居女性惡性腫瘤首位,以乳腺腫塊、乳頭溢液、乳頭面板出現“酒窩徵”等為訊號,女性自查有助於早期發現。
超聲對腫塊較為敏感,與鉬靶檢測相結合,可有效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診斷率。此外,核磁共振也值得應用。建議女性40歲以後每1~2年進行一次超聲檢查;有乳腺不典型增生、既往其他癌變以及乳腺癌家族史等高危因素者,30歲起即可進入篩查程式;鉬靶可在 40歲以後納入每年一次的體檢專案,必要時加做核磁共振。
提示:CT用於乳腺癌檢測時,存在靈敏度不高,對乳腺的特異性不強等劣勢。紅外線檢測也不推薦,因為機器的效能差、靈敏度低、誤差大,容易誤診或漏診。
緝拿宮頸癌“利器”——TCT(液基薄層細胞檢測)
目前唯一一個病因明確的婦科惡性腫瘤,與乳頭瘤病毒(HPV)持續感染相關,以陰道出血,包括接觸性出血(如做婦科檢查或過夫妻生活時出血)與絕經後出血(俗稱老來紅)為主要症狀。
TCT(液基薄層細胞檢測)對宮頸癌細胞的檢出率可達到90%以上,同時還能發現癌前病變,微生物感染如黴菌、滴蟲、衣原體等,明顯優於傳統的宮頸刮片巴氏塗片檢查,目前已普遍應用於臨床,大大提升了患者的生存率。
提示:HPV篩查只是對病因的檢查,不能作為宮頸癌的確診方法。最佳防範舉措是適時接受HPV疫苗接種。
緝拿前列腺癌“利器”——直腸指檢+直腸超聲檢查+血清PSA(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檢測
前列腺癌屬於男性的“專利”,居於男性惡性腫瘤第六位,55歲後發病率升高,70~80歲進入高峰期。以逐漸增大的前列腺腺體壓迫尿道所引起的排尿困難(表現為尿線細、射程短、尿流緩慢、尿流中斷、尿後滴瀝、排尿不盡、排尿費力)為主要症狀,易與前列腺增生混淆。
盆腔CT檢查對早期前列腺癌的敏感性低於核磁共振。建議50歲以上男性需至少每年做1次PSA檢測;有前列腺癌家族史、慢性炎症史的男性宜從45歲開始,每3~6個月做一次PSA篩查。
提示:不可依賴腹部彩超,腹部彩超難以查出早期前列腺癌,甚至連確診價值也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