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短暫的好心情很容易獲得:一個踩在笑點上的段子,一首喜歡的歌,一部經典的電影,都能讓我們感受到瞬間的美妙,獲得短暫的快樂。
從生物學角度看,一瞬間的外部刺激激活了位於我們中腦腹側被蓋區的神經元,因此觸發了“愉悅迴路”(又稱“快樂中樞”),導致它開始分泌引發相關反應的神經遞質(如多巴胺),讓我們產生了愉悅的感覺。
但是愉悅刺激帶來的快樂無法持久。
多巴胺分泌之後我們只會渴望更多的多巴胺,進而需要不斷地刺激神經元,直到神經元逐漸變得麻木,需要多巴胺的劑量越來越大。這也是為什麼“愉悅”和“成癮”往往會聯絡在一起。
一旦上癮,刺激帶給我們的不再是“愉悅感”,我們變成了多巴胺的奴隸。
二:
我們大腦中與消極情緒關係最密切的部分是位於邊緣系統的杏仁核。當我們遇到外部的刺激或者情緒波動,杏仁核就會被迅速啟用,併產生劇烈的情緒。可能只是一件日常的瑣事,我們卻會條件反射般地哭泣、咒罵、吵鬧甚至出手傷人。
俗話說“衝動是魔鬼”,這魔鬼大概就是過度充血的杏仁核吧?我們稱這種狀況為“杏仁核劫持”
幸運的是,除此之外,外部刺激在大腦中還有一條更慢的傳遞路線,將刺激資訊傳遞到大腦皮層,促使我們進行理性思考,解決問題。
只有當杏仁核冷靜下來後,大腦皮層才會逐漸佔據主導地位。我們才會將注意力從情緒上轉移,開始冷靜思考、分析現狀,妥善解決問題。
透過“杏仁核劫持”原理,我們明白,不被情緒控制的關鍵就是不要被充血的杏仁核控制。
我們首先需要停下來,先和壞情緒保持一段距離,讓杏仁核冷靜下來。有效的辦法就是轉移注意力。你可以玩會兒遊戲、點個外賣、看個短片、打掃房間、打個電話或乾脆出門健身。
三、
大腦的“自動導航”
自我覺知是非常重要的。
無意識的腦內運動就像是汽車的“自動導航”——你希望駕車到達一個目的地,但在你沒有察覺的情況下開到了另外一個地方。
有空就刷朋友圈、微博,生怕錯過什麼訊息(也是自己的平時狀態),然而,回憶起來卻常常不記得看了什麼或做了什麼。就這樣,我們看似什麼也沒做,但實際上大腦一刻也沒有停下來過。不要小瞧大腦,腦部運動並不比肢體運動節省消耗,甚至很多時候,大腦對精力的消耗更多。
擺脫大腦的無意識狀態的一種對大腦的訓練方式就是“正念冥想”
關於“正念冥想”,下篇再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