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生活習慣的改變,冷氣的盛行,各種冷飲的火爆,讓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體寒”的隊伍。
這類人群常出現以下症狀:1、手腳冰涼、怕冷,易感冒;2、易疲勞、浮腫,口唇色淡、舌苔發白;3、女性痛經,月經量少,有血塊;4、大便稀,容易腹瀉;5、小便色淡,尿頻、尿量多;6、食慾較差,吃東西常覺得沒有味道等。
引起體寒的原因
一、外寒傷身
外環境的寒,比方說秋冬氣溫下降,天氣寒冷,您穿衣不注意,就容易感受風寒。
二、穿出內寒
短裙、露臍裝、露背裝、露肩、露腳踝.....這些部位是最怕受寒的,這些地方露著,不受寒才怪。
三、吃出內寒
雪糕、冰棒、冷飲,是多少人的最愛?更有甚者早上起來也是一大杯冰水,水果也是從冰箱裡拿出來就吃。就這樣,長期吃著吃著,內寒就吃出來了。
四、熬出內寒
晚上十一點子時陰氣盛到極點,陽氣初生,是陰陽交接的時間,只有在睡眠中才能順利進行。如果長期此時不睡覺,陰盛陽虛,陽虛則寒。
五、虛生內寒
現代人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對身體正能量變本加厲地消耗。如果不注意養生,就會導致耗遠遠大於養,內臟功能虛弱,運轉慢就滋生出內寒了。
六、懶生內寒
動為陽,靜為陰,只有常運動,氣血才能不淤不堵。而現代人上班坐一天,回家就躺著。總不動,氣血執行就弱,內臟功能減弱,則寒從內生。
體寒的危害
“百病因寒生”,體內的寒不及時的祛除,就會從皮毛、腠理一步步深入關節,臟腑,我們的身體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毛病!
嚴重下去,無形的功能下降就會形成有形的瘀滯、腫塊,氣血執行變慢就像泥沙瘀滯的河流,在身體各處形成結節、囊腫……甚至還會引發腫瘤、血脈閉塞、中風等難症!
如何祛寒
那麼,如何祛寒最有效?
當歸四逆湯
張仲景先生早就為這類問題專門準備了方子,養血通脈、挽救體寒的第一方——當歸四逆湯!
《傷寒雜病論》記載:“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
藥物組成:當歸、桂枝、芍藥、細辛、灸甘草、通草、大棗。
具體處方需專業醫師辨證施治,指導用藥。
天氣越來越冷,如果想要逼出體內的寒氣,除了湯藥,還有這些方法:
當歸生薑羊肉湯
材料:當歸20克,生薑30克,羊肉500克,黃酒、調料適量。
做法:將羊肉洗淨、切塊,放入鍋內綽水後撈出備用。加入當歸、生薑、黃酒及調料,燉煮1-2小時,吃肉喝湯。
山藥枸杞羊肉湯
材料:羊肉500克,山藥200克,枸杞20克,老薑一塊。
做法:羊肉切好後放入鍋內綽水後撈出備用,然後將山藥切斷,老薑拍碎備用,鍋內放油,油熱後放蔥爆香,下入羊肉,羊肉超過之後加入水和少量料酒,山藥枸杞一同放入,煮開之後小火慢燉一個小時左右,關火後加入胡椒粉鹽調味,即可食用。
羊肉有補腎壯陽、溫補氣血、開胃健脾的功效,秋冬吃羊肉,既能抵禦風寒,又可滋補身體。
艾灸神闕、命門、湧泉
神闕,也就是肚臍眼,是人體七大先天穴位之一,先天穴位就是人體能和外界溝通能量的穴位,可以吸收好的能量,也會被病邪所入侵的,所以中醫是反對穿露臍裝的。
以肚臍為標準圍繞腰部做一個圓圈,在背後正中線的交點(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就是命門穴。為元氣之根本、生命之門戶,是壯陽補腎散寒的常用穴位。
湧泉穴為足少陰腎經井穴,別名地衝,位於足底(去趾)前1/3,足趾蹠屈時呈凹陷處。
每個穴位艾灸20分鐘左右,注意艾灸前後多喝粥,湯。
多曬太陽
最好在上午10點至下午3點陽光充足的時段,多出門曬太陽。有助於補充維生素D,防止骨質疏鬆,提高抗寒能力。
此外,衣物上也應注意防寒保暖,適當運動、睡前泡腳也很有幫助。
吉林日報社出品
策劃:姜忠孝
作者:莊莊
編輯:馬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