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時有一種濤水游魚葫蘆瓶,尺寸頗小,器高在6cm左右。其以青花做波濤地子,內填飾黃彩,上繪數尾礬紅游魚,配色清活靈動,尤是可愛。
▌【清·康熙】景德鎮窯濤水游魚葫蘆瓶 大維德基金會藏
▌【清·康熙】景德鎮窯濤水游魚葫蘆瓶 敏求精舍三十週年紀念展展品
大英博物館藏一例,原屬大維德藝術基金會,編號PDF.776。高6.5cm,口沿下署“大明成化年制”青花六字橫款,砂足無釉,微內凹,胎質堅實。另敏求精舍三十週年展覽中曾現一例,比大維德例略小,高5.7cm,錄於《歷代文物萃珍:敏求精舍三十週年紀念展》,潘祖尭,香港,1991年。此瓶原圖錄中定為成化器,實與大英例同,屬康熙作品。
此式純繪波濤水紋,上填數尾朱魚,風格頗為新穎,暫未見近例。思考其設計來源,或與明時所流行的琉璃魚瓶有關。如見刊於崇禎八年的《帝京景物略》卷二所載:“東之琉璃廠店,西之白塔寺,賣琉璃瓶,盛朱魚,轉側其影,小大俄忽。”
中國國家博物館所藏《明憲宗元宵行樂圖》中繪有琉璃魚瓶的陳列,兩排分列案上,做膽瓶及葫蘆瓶式,內盛朱魚遊動,與前述康熙葫蘆瓶意趣頗有相通之處。正德時期之日本使臣的《壬申入明記》中亦有相關記述:“十三日觀燈市,燈籠傍皆掛琉璃瓶,之中有數寸魚,映燈光而踴躍,甚可愛也。”
▌【明】《明憲宗元宵行樂圖》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以琉璃瓶盛魚觀賞,至遲在五代已有。揚之水先生曾在《讀詩擷趣》等文中作以討論。如見五代徐夤曾做《郡侯坐上觀琉璃瓶中游魚》,詩云:“寶器一泓銀漢水,錦鱗才動即先知。”又南宋吳芾《偶得數琉璃瓶置窗幾間,因取小魚漾其中,乃見其浮游自適感而有作》:“頭隨野鶴穿花徑,靜看游魚戲玉壺。”詩中的“玉壺”即為琉璃瓶的比擬。此外揚之水還指出,如定州靜志寺所出兩隻玻璃直筒杯,與《唐定州靜志寺重葬真身記》相對照,可知這兩件杯即帳文中的“瑠璃缾二”。說明這樣直筒的樣式也可被稱為瓶,部分詩文中盛養金魚的可能是此樣器物。
▌定州靜志寺塔塔基出土藍琉璃筒式杯
而元宵節以“琉璃魚砲”映燈的傳統也至遲出現於南宋。范成大《上元紀吳中節物俳諧體三十二韻》中內一句“映光魚隱見”,自注為“琉璃壺瓶貯水養魚以燈映之。”揚之水先生認為此注亦可為南宋葉茵《琉璃砲燈中魚》一詩作釋。
此“琉璃砲燈”於杭州夜市即能購得,可直接盛魚以映燈,見《西湖老人繁勝錄》中所錄:“夜市撲賣狼頭帽......琉璃炮燈”。又葉茵另有詩《琉璃砲燈》專述此物:“體制先天太極圖,燈籠真是水晶無。遠看玉免光中魄,近得驪龍頷下珠。一焰空明疑火燧,寸波靜定即冰壺。游魚且作沈潛計,鱗甲成時入五湖。”
遂知此類以琉璃瓶養魚的方法,即用於平日觀賞,又可節日時作花燈游魚,別有風雅。《明憲宗元宵行樂圖》中所繪即屬前者,而《帝京景物略》及日本使臣所見元宵時掛於燈旁的用法當為後者。推測康熙波濤游魚葫蘆小瓶可能正是受到此種風俗的影響,而設計製作的。
本文根據《康熙濤水游魚葫蘆瓶與琉璃魚砲》一文編輯整理,原文刊載於2021年2月《收藏》雜誌
《收藏》創刊於1993年 一冊在手,把握收藏
微信名:收藏雜誌
微信ID:sczz029
《收藏》微博ID @收藏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