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若是能很好地釋放“愛美”的天性,就是能給家人、給孩子、給自己,帶來更多的溫暖,美,和舒適的。
而這,是我們對生命的態度,也是影響孩子一生的教育。
作者丨葡萄媽
前幾天,閨蜜跟我說,她想要買一條裙子,但是思前想後還是沒買。
她說:“當媽以後,都懶得打扮了,反正再‘花枝招展’也沒人看。”
不僅僅是她,身邊很多媽媽都有同樣的想法。
但其實,一個愛打扮的媽媽,對教育孩子有一份獨特的力量。
心理學博士張怡筠就曾說過:
媽媽越時髦,孩子越自信;媽媽身材越好,孩子越驕傲。
媽媽越有進取心,孩子越勤奮;媽媽越堅持自己,孩子越獨立。
孩子能透過母親的打扮,得到一份與眾不同的能量。
媽媽對“美”的態度,會影響孩子一生。
媽媽愛打扮,孩子更受歡迎
有一個當老師的朋友跟我說過一件事。
她曾經教過一個女學生。
因為爸爸工作變動,女孩在小學一年級的時候,他們一家人從廣州搬到了上海。
轉到新學校,她不太會說普通話,但是大家對她這個新來的同學很是歡迎。
沒多久,又有另一個新同學轉到他們班,她發現,孩子們雖然也歡迎新同學,也會和新同學玩,但沒有對女孩的那種熱情。
後來她隨口問了一下班裡的孩子,他們的回答讓朋友哭笑不得。
他們幾乎都說:
“她每天都好漂亮,而且她的媽媽也好漂亮啊!”
女孩的媽媽確實很會打扮,無論什麼時候都是光彩照人的。
在打扮自己的同時,媽媽也不忘給孩子紮好看的辮子,穿好看的衣服,讓她美滋滋地上學。
所以女孩身邊總是會圍著很多小朋友,摸摸她的裙子,摸摸她頭上的髮卡,很是羨慕。
大家都喜歡和她一起玩,還會主動給她分糖果零食。
就連老師,也會忍不住偏愛這個女孩子。
有一句話說:
“人都是視覺動物。”
幾乎所有人都習慣用第一印象,判斷要不要跟一個人交往,同時還決定用什麼態度對待對方。
曾經看過一個社會實驗:當你看到一位6歲的小女孩孤零零地站在路上,你會幫忙嗎?
他們找來一個6歲的小女孩。
剛開始的時候,他們給她穿上小裙子,把她打扮得非常精緻,讓她站在人來人往的街頭。
沒多久,就有路人主動上來問她幾歲,叫什麼名字,是不是迷路了,需不需要幫忙。
進到餐廳,大家對於這個精緻的小女孩也是充滿愛意,親暱地摸她的臉頰,給她錢去買東西。
大家的態度非常親切、友愛。
可是,當她換了一個看起來髒兮兮的妝,穿上邋遢的衣服,站在同一個位置,卻沒有人正眼看她。
進到餐廳,大家都防備她,趕走她,甚至喊來了餐廳的工作人員驅逐她。
最後,小女孩崩潰大哭。
楊瀾說:“一個人的名字,是一個品牌;一個人的形象,是一張名片。”
美,總是最吸引人的眼光,最容易得到別人的好感。
愛打扮的媽媽,會成為孩子社交裡最有力的幫助。
媽媽愛打扮,孩子更樂觀
媽媽注重形象,也是給孩子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記得民國有一個名媛叫郭婉瑩。
她出生於優渥的家庭,是當時上海有名的永安百貨的大小姐。
但是結婚以後,因為一些事情,她所有財產都被充公,而且還被下放到農村改造。
她要餵豬、刷馬桶、拌水泥、砸石頭、挖魚塘、挑河泥……
原本嬌生慣養的大小姐,如今卻做著最骯髒的活。
儘管如此,她還是每天都把自己打扮好,把艱苦的生活,過成精緻的模樣。
即使換上了粗布衣服,她依然打扮得體,頭髮梳得一絲不亂。
即使只能和孩子們擠在7平方米都不到的小房子裡,她也努力保持著自己的體面和優雅。
她說:“要是生活真的要給我什麼,那我就收下它們。”
在她的影響下,她的幾個孩子也沒有被生活的困苦擊垮。
那段難熬的時光裡,他們依舊用心生活,努力讀書,一直抱著積極的態度,從容面對生活的苦難。
心理學家曾說:“孩子往往會活出我們最真實的一面。”
孩子面對這個世界的心態,很大程度上都受媽媽的影響。
前段時間在豆瓣上看到一個網友的故事。
她是一個普通大學的應屆畢業生,找工作的時候非常不順利。
最狼狽的時候,她曾一天去了6家公司面試。
化著精緻的妝容,穿著6釐米的高跟鞋,匆匆忙忙地趕公交,最後卻連一個offer都沒有。
她失魂落魄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偏偏還遇到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
那時候,她心裡有一種無力和絕望,感覺這個世界總是處處和自己作對。
但是當她回到城中村的出租屋,開啟家門,看到穿著杏色連衣裙在照鏡子的媽媽,看到客廳花瓶裡新換上的兩支百合。
一瞬間,她覺得其實生活也沒有這麼糟糕。
在網上看到一句話:“讓孩子的人生變得不同的,不是外在本身,而是媽媽對待外在的方式。”
媽媽對待自己外表的態度,就是孩子對待生活的態度。
一個不管面對什麼事情,都不放棄打理自己的媽媽,就像是一劑鎮定劑,讓孩子在任何困難面前,都能保持冷靜和抱有希望。
愛打扮的媽媽,是孩子內心永遠的陽光。
媽媽的審美,影響孩子的審美
《捕捉兒童敏感期》裡說:“成人的氣質是由兒童期間的審美導致的,童年的審美奠定了人一生的審美傾向和生活品質”
媽媽的美是孩子最初的審美。
媽媽的外在,決定了孩子未來對美的認識。
豆瓣上有網友回憶起自己小時候,最喜歡就是偷偷看媽媽打扮,然後模仿媽媽。
有一次,她看到媽媽塗了很好看的紅色指甲油。
於是,上學的時候,她和同學也有樣學樣,用顏色筆塗在指甲上。五顏六色的,她覺得好看極了。
放學回到家,她特別得意地向媽媽展示自己的成果,問媽媽:“好看嗎?媽媽,我是學你的呀!”
說完,她自己笑得前仰後合,媽媽笑她把自己的手指弄成了調色盤。
媽媽耐心地幫她洗掉一些花裡胡哨的顏色,只留下粉色的指甲,還用粉色的顏色筆將她其他指甲都塗成粉色。
她清晰地記得那天她舉起手看著自己粉色的指甲時,媽媽說:“顏色不是越多越好看的,你看這個簡單的顏色,是不是比你之前的好看多了?”
那是她第一次對“好看”有了朦朧的理解。
這份認識,貫穿了她的成長。
在別人為了追求“潮流”,把自己打扮得不倫不類的時候,她沒有;
在別人把低俗的打扮當成美的時候,她也沒有。
媽媽對美的認識和追求,是開啟孩子審美的第一堂課,是孩子對美的最初感知,更是孩子成長的一份助力。
就像孫莉和女兒多多。
從小到大,多多在媽媽的影響和支援下,總是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
於是,我們看到了一個在媽媽的審美薰陶下,氣質優雅大方,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斷得多多。
她不僅會畫畫,還會服裝設計、烹飪、演舞臺劇……
媽媽帶給她的“美”,變成了她的一份力量,並融入她生活的方方面面。
法國思想家蒙田在《人生隨筆》裡提到:“絕大多數哲人,以及最偉大的人物都透過對美的欣賞和沉思來補償學校教育,並獲得智慧。”
一個媽媽對美的追求,不僅僅讓自己的形象更好,也在無形中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兒童發展與教育專業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盧怡帆說過:“家長在適度範圍內打扮是好的。一個自信、美麗的媽媽,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愛美的媽媽,是孩子的一張社交名片。
媽媽愛打扮,就是給予孩子一份從容樂觀的生活態度。
媽媽對美的追求,也會成為孩子成長的助力。
可以說,媽媽的美,最後都會反饋在孩子身上。
這是正向迴圈。
所以,從今天開始,媽媽們好好打扮自己,好好打扮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