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中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後人尊為“千古聖人”“萬世師表”“至聖先師”,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新時代的教師要擔當起歷史使命,追尋崇高的教育事業,就要向孔子一樣做教師,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的神聖事業中做出自己應有的最大貢獻!
孔子在《論語》中這樣描述自己的一生:“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十五”開始的終身學習是一種“吾日三省吾身”的學習,是一種“朝聞道,夕死可矣”的學習,是一種朝向真理朝向生活的探索,也是“知”“行”合一的學習,這個“志”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人生沒有這樣一種志向,就會缺少一種真正的人生方向。剛剛走上教育崗位的青年教師朋友們,一定要早日樹立教育的志向,要規劃好自己的教育人生,要走好教育的第一步,帶著志向,帶著激情,帶著使命去投身教育事業,去經歷教育的春夏秋冬,去尊重孩子成長的天性,去探索教育的內在規律,去慢慢感受教育的美好!
“三十而立”,它意味著生命的獨立,作為一個教師來說,他因為什麼能立於講臺上?從十五歲修煉,到了這個時候,他基本掌握了人生需要的基本技能、基本能力,能夠站立於世界。“三十而立”,也可以看作是教師的職業修煉、職業創造、職業擔當、職業奉獻。三十的你,既有了一定的教育教學經驗,亦或走向了教育教學的骨幹,又處在身體強健之時,正是教育耕耘的最佳時光,你應該成為團結合作的良師,你應該成為敬業樂業的智者,你應該成為創新奉獻的典型,你應該成為挑戰超越的榜樣,你應該成為立於講臺、創造精彩的新時代好教師!
“四十而不惑”,什麼是不惑呢?有兩個方面含義,第一個含義是他不再迷惑了,第二個含義是不再被誘惑了。不惑意味著對職業的真正認同,也就是說職業認同在後,職業修煉在前。專業發展與專業修煉是一種技能工作。職業認同牽涉到對生命的理解,這個時候人生的智慧開始形成了。讓一片土地不生荒草的辦法是種上莊稼,而讓一個人不惑的辦法是獲得信念,獲得對生命、對世界、對人類歷史的一種敬畏與信任。四十歲是教師非常成熟的發展階段,他能對自身從事的教育事業高度熱愛,他能沉浸在與孩子一起成長的動人故事裡,他能把握好育人的規律,他能啟迪學生智慧、包容學生問題、激勵學生成長,他能創新推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孩子的終身發展與幸福人生奠好基!
“五十而知天命”,這裡的天命是講使命感。你這個時候應該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麼,在經過了職業修煉、職業認同以後,你應該變得越來越堅定起來,對自己來這個世界一趟,有一種清晰的使命感,作為一個五十歲的教師來說,我們的職業天命是什麼?我們究竟培養什麼樣的人?為誰培養人?如何培養人?依靠誰培養人?對這些問題有自己深度的思考,對黨的教育方針有一個科學準確的理解與踐行,逐步建立自身獨特的教學風格,有自己先進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思想,有自身的教育堅守與價值追求,淡薄個人名利,履行教師使命,擔當時代責任,實現教育人生的高階價值!
“六十而耳順”,在擔當天命的過程中,這個時候的“耳順”是能夠傾聽各種各樣的意見,又不違背自己內心的原則,意味著生命在這個時候獲得了一種新姿態。它不僅僅是對自己內在奧秘的認識,更重要的是對整個世界的的同情與悲憫,是在不喪失原則的前提下,和世界一切相處的和諧態度。作為六十歲的老教師,是您發揮餘熱的最好時期,您可以退而不休,繼續為教育事業、為子孫後代的成長做貢獻;您可以熱情支援學校領導班子的工作,關注教師的成長,繼續為學校的發展增光添彩;您可以為您的親人、為您的家庭幸福做更多的精心服務;你可以多做調查研究,多傾聽他人意見,多做對他人、對集體、對祖國有益的事;你應該用你的真善美去喚醒社會的良知,去傳遞正能量,去共同建立和諧美好的社會!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是儒家人生的最高境界、自由之境。我們經常說崇高的境界,也就是這樣一種積極而自由的境界,這樣的境界對很多人來說可能是難以企及的,但它應該是我們生命職業的最終追求。身處七十的老教師,人生閱歷豐富、教育故事豐滿、教育感悟豐厚,此時的您是一個特別受尊重的老教師,雖然夕陽西下,依然光明燦爛!您對教育是崇高而偉大的事業有自己獨特建樹,您對教育是偉大的公益事業有自己獨特堅守,您真正淡薄了個人的名利而思考教育的未來、民族的未來、祖國的未來!您能發表自己的獨特觀點,能以中華民族主人翁的精神對教育改革獻言獻策,而不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您會回味教育的美好人生,書寫教育的真知灼見,傳遞教育的溫暖溫情,接續為強國夢的實現貢獻畢生的力量!
孔子一生沒有給我們留下詩篇,但他整個生命呈現出本真的詩性,他的一生就是一首耐人尋味、感人至深、出神入化、雄奇飄逸的美麗詩篇;他沒有寫過像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柏拉圖所寫的那樣的哲學著作,但他的整個生命呈現出本真的哲學思考狀態。他提出的“為人師表、實事求是、舉一反三、溫故知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循循善誘”等成為流傳千古的教育真諦;他沒有波瀾壯闊的生命經歷,他顛沛流離,疲於奔命,但他提供了一個在平凡的生活中最普通的生命所達到的最高境界,成為中國教育史上的至聖先師!
孔子的理想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什麼叫“老者安之“?就是那些年長的人、長輩們對我們安心了,願意把他們的事業託付給我們。什麼叫“朋友信之”?朋友啊、同事啊,大家對我們無限信任,願意和我們一起合作、一起共事、一起擔當、一起創造輝煌明天。什麼叫“少者懷之”?就是年輕的學生在離開我們教育之後,經常懷念我們,回味著難忘的充滿歡樂的學校生活,有許許多多有趣味的童年故事,深刻地記憶在生命裡!
向孔子一樣做教師,應該成為新時代教師的教育追求!
向孔子一樣做教師,讓教育之夢承載著強國夢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