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林李大戰時,經常聽解說員說“林丹這個殺球很重”“李宗偉這個殺球很快”……
那麼問題來了,殺球的目的是為了快,那麼怎麼說殺球很重呢?而是我們打球時也有這樣的體會:
和身高體胖的打球,他們的殺球總是很難頂到後場,感覺過來的球很重;
和身體精瘦的打球,他們的殺球很快,而且角度很刁鑽,我們感覺很難接到。
前者給人的感覺是勢大力沉,後者給人的感覺是速度奇快,為什麼會有這兩種感覺?
那麼就需要從重和快兩方面解釋了:
殺球重:
殺球時雙腳起跳,用盡全力,爭取能夠到達最高點往下殺球,藉助身體的力量,擊球時,拍子與拍面的接觸時間長。
殺球快:
也是雙腳起跳,動作迅速,爭取高點,主要是藉助手臂,手腕及手指發力,擊球時,拍子與拍面接觸時間段。
下面圖文並茂解釋:
在紅色區域殺球:越靠近a線區域,殺出的球越重,因為過去的球的落點離網比較近,球尖。
越靠近b線區域,殺出的球會很快,因為過去的球的落點離網比較遠,球平。
在空間位置的擊球點:在A點選球時,殺出的球重,因為過去的球的落點離網比較近,球尖。
在B點選球時,殺出的球快,因為過去的球的落點離網比較遠,球平。
從物理學解釋:(圖中的A、B代表上圖中A、B的空間位置)
由圖可以看到∠C<∠D,根據三角函式,cos∠C值>cos∠D值;
速度V1=V*cos∠C 速度V2=V*cos∠D (A、B兩點的擊球速度V相同,擊球點不同);
所以V1>V2;
接殺球時,在A點向下殺球的速度V1給接殺時給球拍向下的力大於在B點向下殺球的速度V2給接殺時給球拍向下的力,所以感覺殺球很重;
由圖可以看到∠F<∠E,根據三角函式,cos∠F值>cos∠E值;
速度V3=V*cos∠E 速度V4=V*cos∠F;
所以V4>V3;
接殺時,球殺的較平,在B點殺出的水平速度要比在A點殺出的水平速度要快;
擊球時的拍面與地面的角度;
拍面與地面的角度X小於角度Y,那麼擊球后,球的飛行方向不一樣,角度越小,球網下飛行的快,接球時給球拍向下的力越大;角度越大,球水平飛行的快,所以球速很快。
綜上所知,同一個人以同樣的力給球同樣的初速度,在空間的殺球點越高,殺出的球又重又快;殺球點低,殺出的球速快。
同一個人以同樣的力給球同樣的初速度,在場上越靠近中場,殺出的球又重又快;越靠近底線,殺出的球只會快。
殺球給人視覺衝擊就是重殺就是把球從上面直接按到了地上,勢大力沉;快是因為動作快,球速快,人相對反應慢。
殺球快不一定重!殺球重的一定快!殺球重的不一定得分!得分的球也不一定殺球快!球快一定容易得分!球慢不一定不得分!真正用腦子打球的人很容易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