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鞋&簡介
這個過程極其痛苦,作為一名理工科出生,小紅書是啥?抖音是啥?帶貨是不可能帶的,這輩子都不可能。
什麼樣的鞋適合現階段的自己呢?現階段的自己是什麼段位呢?未來一段時期會有多大提升?這個是需求的因,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而且我向來覺得衣服褲子可以湊合,但鞋子不行。涉及方面太多了,於自身,於他人等等,既有裡子需求,也有面子需求,很複雜!
個人情況:身高182cm,體重140g, BMI: 21,大概屬於小體重。然後從一開始的慢搖想減重,到後面的對速度,力量的渴望,甚至想跑馬。從一開始的7分配到現在的5分半,想要再進一步。
綜上,因為也就跑了兩個多月,350km的累計跑量,目前僅有兩雙鞋(我哪來的勇氣寫測評?咳咳.....)。
第一雙: Puma Ultraride
這鞋算是初跑入門級別吧,沒有太多的小九九。但無論是透氣,支撐保護,緩震(300公里後有衰減了,也有可能穿新鞋後沒對比沒傷害),顏值都相當不錯,算是個小六邊形戰士了。現在跑間歇也能勝任的,提速舒服,底硬了有硬了的好處,不寒磣!
品牌選擇
1.因為5年前也曾經試圖邁開腿來著,但最後沒堅持下來。當時是被種草買了雙Nike Roshe one,一開始也蠻好穿的,也帥氣,但真不到2個月吧,大拇指那個地方的網布就破洞了。當時就覺得這質量好奇葩的(當時還有雙安踏,除了不太好穿,但至今沒壞....),也有可能是我腳太糙了,畢竟國際大廠,國際大品牌嘛。不過之後還相繼買過 Air max react 270, Air force 1等等,都是好看不中用,所以至今都對這個牌子印象不太好。反觀Adidas,puma這些德系品牌,一雙經典款板鞋,一雙Jogger,3-4年了好好的。
2.這些都是實踐出來的,比較客觀符合自己的一些體驗,至少對我自己是這樣。所以即便基普喬格穿Nike破2了,在我認知裡也啥都不是,畢竟1-2000的鞋,要是哪裡再破個洞,崴個腳啥的對吧,不能老是往自己身上找原因吧?太欺負人了。
3.其他的還有什麼Hoka,聖康尼,亞瑟士,反正花裡胡哨的,一個再普通不過的EVA中底能賣4位數,我只能說營銷鬼才。亞瑟士日本人的牌子,天生反感牴觸。聖康尼口碑太好,都說好,我有點慌,不愛跟風。對了,還有國產系列:李寧那個定價真的夠了。然後其他的說說比較主觀的感覺,如果買的話會是國喬飛影PB和特步160X系列,但同樣的口碑太一邊倒了,飛影這款看著設計就很激進,腳感可能會很爆炸,但是包裹支撐可能是打折的,註定是對新手不友好的,但是整體值得體驗。
日常訓練對於新手意味著什麼呢?一個讓人身體,意志力變強大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最具價效比的事就是,既變強了的同時又不受傷,保持一個良好的迴圈。那麼需要的就是一雙良好的綜訓鞋,但即便如此,再沒去跑之前,誰又敢說這不是一整個開盲盒的體驗呢?Boston 10,
首先我一開始想買Boost,然後看到大神說boost是壓馬路的。adios才是嚴肅跑步系列,有好幾代了吧,也不是那種毫無沉澱的,反正10代看著樣子就很顛覆,反正對於我來說都是新鮮的。然後別人的測評也看過,10個裡面9個說硬,還有說厚底頂足弓,不透氣。總之是風評很一般,甚至還有很多說長得很像的另外一雙Adios 6更好些。我看了眼各大平臺的銷量,基本確認是很冷門或者極其冷門的一款產品。但是在引數方面,鞋子的用料都是自家最新的中底技術,甚至和頂級競速鞋款差別並不大。鞋身半一體設計,雙層網麵包裹良好保證穿著舒適度,前掌5根玻璃纖維柱保證了穩定性,最驚喜的是買回來才發現中足部分居然有塊碳板。
實際25公里體驗
第一天,5公里左右,記得當時上腳感覺很奇怪,首先一點就是重心不穩,但是很彈,因為很彈又加劇了重心不太穩。然後頂足弓的感覺也隨即出現,當時心想,不會翻車了吧?然後到5公里左右的時候,感覺很悶腳,很熱不透氣,很想停下來把鞋子扔了。第一天的體驗很差,除了回彈反饋好真的沒有其他了!
第二天,10公里。當時出門前留了個心眼,把鞋帶給鬆了一圈。然後什麼TMD的叫驚喜,頂足弓和悶腳的的問題蕩然無存(說明下,我都是買的大半碼,即42的腳買42.5碼。),不過重心高的問題依舊,其實還好,主要提速的時候感覺不太自然。後來仔細想了一下,我182的個,上腳以後就將近有185以上了,再加上平時步頻172,步幅1.1米,整個感覺都是和以前不一樣的,最有可能的就是我還沒能適應或者駕馭。
昨天,10公里。重心高的問題有所緩解,主要是能跑出節奏來了,這裡要著重說下它這個中底設計,上層Lsp,Lsp中足部分嵌入碳板(把鞋墊去掉肉眼可見),然後Lsp下面是Ls,兩層中間夾著中前足的玻璃纖維柱,剛好我自己是全掌跑法中足落地。所以反饋非常明顯,可以說是腳感澎湃,這可能是普通EVA鞋子沒有的感覺。然後整個過程跑得不累,感覺有節奏速度不快,但最後看配速發現並不慢,簡直可以描述為發現新大陸。而這我想可能就是物理省力的具體表現吧。
具體圖示:
最後的話,關於底硬的鞋重。可以確定的是,跑的時候不硬,壓馬路的時候不用力會有硬的感覺,但也絕達不到“板鞋腳感”這麼誇張的描述。因為顏值並不低,所以習慣了的話通勤或者訓練都是問題不大的。即所謂的一鞋多用,這裡要吐槽下國產品牌的設計短板。42.5碼鞋重接近290g,實際上腳並沒有很沉,鞋重的好處就是穩,畢竟真跑馬或者跑速度也不會穿這個。
由於實在冷門,到雙11可能會有一波大折扣去庫存,尤其是和我一樣全掌跑法中足落地的,選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