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子好不好,只有腳知道
鞋子到底該怎麼選?先問問你的關節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
足踝外科中心副主任醫師
這幾種鞋子傷膝關節
1. 高跟鞋
無論鞋跟的形狀和高度如何,都會對膝蓋造成一定的損傷。《骨科研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無論是穿10釐米以上的細高跟鞋,還是5釐米~10釐米的粗跟鞋、坡跟鞋,走路時都會對膝蓋施加額外的壓力,為患上膝骨關節炎埋下了隱患。
2. 硬底運動鞋
如果鞋底過硬,鞋底的前端和中部的結合部位不易彎曲,這會妨礙蹠趾關節活動,前足不能順利完成推進動作,這時候膝關節承受應力將增大,導致疼痛。
3. 厚底運動鞋
過於厚底的運動鞋會導致腳部對地面的感知能力下降。在不平地面行走時,容易出現踝關節扭傷,膝關節活動受限,進而導致膝關節疼痛。
4. 木底鞋
市面上很多女士厚底鞋、涼鞋、高跟鞋或拖鞋等的鞋底採用不易變形的木底。這種鞋底沒有彈性,走路時不會隨著腳步的動作而貼合腳面。因此,穿著這種鞋走路會給膝蓋施加很大的壓力,特別是關節炎患者,走路非常容易導致膝蓋疼痛。
所謂合腳的鞋,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大小合適,二是結構合適。
大小合適:指鞋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鞋太大,腳在裡面得不到充分固定,來回摩擦容易造成損傷;鞋太小,會對腳的各個部位造成擠壓,從而產生物理傷害。比較合適鞋的大小應該是最長的腳趾尖和鞋尖內側邊緣間有1釐米的間隙,也就是腳趾與鞋尖應留有一橫指的距離。
結構合適:指鞋的各個組成部分設計和選材合理。比如鞋面,應該選擇透氣性好的材料,否則容易捂腳、臭腳。鞋底,應該選擇有彈性的材料。鞋的設計應重視對足弓的支撐。
人在衰老的時候,足從結構和功能都會出現改變
老年人易足弓塌陷
如何選擇一雙合適的“老人鞋”呢?
1.不要鞋底太軟
能夠“扭成麻花”或者很容易就能夠對摺的鞋子,不適合老年人穿。過於柔軟的鞋底對足弓起不到足夠的支撐作用,會增加崴腳、扭腳和足底的損傷的風險。
2. 不要鞋底太平
老人腳後跟脂肪墊變薄,緩衝能力變弱,過於平坦的鞋子極易因為路面不平而引發足跟的疼痛,發生足底筋膜炎的機率也會變高。
3. 不要絨毛太長
鞋子內裡的絨毛過長,腳底容易出汗,足部衛生就可能得不到保障。特別是糖尿病人,末梢迴圈和神經感知較差,如果足部潰爛,鞋內絨毛過長不利於創面恢復,有可能加重病情。
如何選適合老人的鞋子?
1. 合腳!試過之後才能選
一雙合腳的鞋的前提是不擠腳。腳趾前留出的空間基本在0.5cm~1cm左右,預留出足夠的空間讓腳趾有充分的空間活動,鞋的尺寸要以最長的腳趾(主要是二腳趾)的長度為主。“老人鞋”合不合適,不能憑經驗,一定要試!
注意:傍晚(大概17:00-19:00之間)是一天之中腳部最浮腫的時候,也是試穿鞋子的最佳時機。試穿時至少要穿十幾分鍾,來回多走動一會,不磨腳再買。
2. 防滑!橡膠顆粒鞋底是關鍵
好的防滑底一般都有三個特點:橡膠大底+左右橫紋+表面粗糙。橡膠是所有材料中防滑效能最好的,以天然橡膠為首選。此外,選擇鞋底溝紋深且多的鞋子,既不容易卡砂石,還能幫助排水。宜選擇橫向向左右兩邊延伸,並在邊緣處設計為開口的款式為主。最後,選擇鞋底的表面粗糙的鞋子,鞋底越細小越粗糙,其防滑能力就更強。
3. 減震!買前按壓鞋底測一測
老年人走路時腳步重,長期穿著減震不好的鞋子,便會對腳底板造成衝擊,造成足部炎症。尤其對肥胖者、扁平足的傷害尤其明顯。
●如何判斷減震是否合理?
很簡單,按壓鞋底,手指按下去之後,鞋底有一定的形變,然後又能感覺到一個力量回送過來。
良好的回彈效能才能更好地保持行走過程中緩衝、減震的效果。
4. 支撐!試時左右翻一翻
老年人很容易出現足弓塌陷,鞋跟處和鞋墊足弓處要有足夠的支撐才行。如果鞋子後面的支撐不夠,走路極其容易崴腳。
●如何判斷支撐是否合格?
這就需要試穿過程中,站立時雙腳向左右兩側翻一翻,來測試鞋子的穩定度。
如果腳踝部分很容易翻過去,建議不要購買,否則穿上容易崴腳。
5. 方便靈活防絆倒
一般老年人行動不是很方便,彎腰十分困難,手指也不太靈活。使用粘扣帶對他們來說會更方便的,穿脫都比較容易。另外也會避免由於鞋帶鬆開,產生絆倒的危險情況。對於老人而言,一雙好鞋必須 “腳鞋一體”。特別是有了病理改變的老人腳,例如拇外翻、平足、高弓足等,這些腳需要去醫院配置特定的矯形鞋或鞋墊。
扁平足:應該選擇有足弓支撐的鞋子,且鞋底不要過軟,建議選擇繫帶的鞋子,穩定性更強。
拇外翻:前端不要太窄,鞋底也不要太軟,鞋跟高度在2.5釐米~3釐米。
容易崴腳:選擇高幫鞋,對腳踝有一定的保護和穩定作用。
部分來源:京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