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快富,修大路”
曾幾何時
這樣的標語佈滿鄉村家家戶戶的院牆上
飽含著對修路致富的美好向往
如今
全國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
100%通硬化路、通郵
沿著一條條連線十里八鄉的農村路
老百姓走在致富大道上
“只有鳥能飛過的峽谷
我們想都不敢想”
的德夯大峽谷之上
橫跨著矮寨大橋
“德夯”,苗語
意為“美麗的峽谷”
大峽谷庇護了苗家祖先
卻也是後人難以越過的天塹
矮寨鎮
地處武陵山腹地
山勢險峻、交通不便
鎮上的女孩李玉嬌說
“我外婆她去過最遠的地方
就是到我們的集鎮上
只有鳥能飛過的峽谷
我們想都不敢想”
1936年3月,湘川公路始開工
途經矮寨
修出了“中國最險公路”之稱的
矮寨盤山公路
在近乎垂直的山坡上
6公里道路扭成13道急彎
最窄的地方不足4米
為了修築這條路
200多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有了路
當地人出入方便了許多
能夠外出打工
但日子過得還是緊緊巴巴
“那時我們除了幹農活
還要外出打工
一年賺的錢只能維持日常生活”
矮寨鎮吉鬥苗寨村民龍秀成說
為改變
落後的交通狀況
政府決定在這裡架橋修高速
1000多名建設者
晝夜苦戰1800多天
創下4個“世界第一”:
採用最大跨峽谷懸索橋;
首次採用塔、梁
完全分離的結構設計方案
首創“軌道滑移法”架設鋼桁梁
首創採用巖錨吊索結構
採用碳纖維作為預應力筋材
每個“世界第一”、每次創新
都凝聚了修橋人的汗水和智慧
最終減少了53%山體開挖
石漠化邊坡植被覆蓋
率達到了85%
也保護了“十八洞村”等數十個
苗族村寨的綠水青山
和數千年的苗族文化
被譽為國際橋樑界
“珠穆朗瑪峰”的矮寨大橋
正式通車
曾經在盤山公路上
至少行駛30分鐘的車程
縮減到1分鐘
從此一橋飛架南北
天塹變通途
打破了制約湘西州發展的交通瓶頸
如今
矮寨特大懸索橋
與矮寨懸崖玻璃棧道
德夯苗寨等景點
共同組成了德夯大峽谷景區
越來越多的當地老百姓
透過做苗繡、開民宿
在家門口吃上了“旅遊飯”
上圖為德夯苗寨演員在為遊客表演苗族婚俗;下圖為德夯苗寨 新華社發 彭彪 攝
致富雙孢菇
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南端
是電視劇《山海情》故事發生地
這裡的第一批移民
搬出十年九旱的西海固
開始種植雙孢菇
當時村裡只有幾條砂石路
沒有冷鏈物流
雙孢菇
只能在銀川市內銷售
如今的閩寧鎮
G1816烏瑪高速公路穿鎮而過
產業路修到菇棚前
一座座現代化生產基地拔地而起
基地雙孢菇平均日產量3.2噸
銷往寧夏、內蒙古、甘肅
山東、河南、四川等省
年銷售收入1300餘萬元
依黑麼村紅紅火火
位於雲南省南華縣紅土坡鎮
這裡地廣人稀
村民散居在山坡、山坳
過去村裡大都是砂土路
騾子是村民主要的交通工具
“晴天一身灰,雨天滿腳泥”
有些地方只能貼著懸崖走
摩托車都難以透過
外面的商販、農資進不來
土產品銷不出去
賣不了好價錢
2013年
透過定點幫扶專案
依黑麼村新修、升級了41條道路
總長近12公里
路通了
運輸成本低了
產品附加值高了
產業搞得紅紅火火
“失聯”的鄉鎮變“網紅”
位於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
霸王嶺深處
因為森林茂密、天然隔絕
過去被稱為“失聯”的鄉鎮
有的村民從未走出過大山
王下鄉的發展
遠遠落後於大山之外的鄉鎮
2016年
昌江實施農村公路生命防護工程
建成了能抗風防洪的新明望橋
新拓寬了通外公路
山麓驛站
特色民宿
綠水青山懷抱下的淳樸黎鄉風情
正吸引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打卡
千古百業興
先行在交通
一條條產業扶貧路
文化旅遊路
致富民心路
使偏僻沉寂的鄉村充滿希望和活力
無人機航拍的即將抵達成昆鐵路沙馬拉達站的5634次列車和通站公路。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來源:共青團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