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蟲二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是chóng èr。意即風月無邊,用來形容風光美好宜人或一種由外部環境引起的無邊無際的舒適感覺。
來源素有爭議,一說是杭州西湖湖心亭有一石碑,即是清乾隆手書之“蟲二”。二說則是泰山一摩崖石刻,這塊刻石在泰山萬仙樓北側盤路之西,是清光緒二十五年曆下才子劉廷桂題鐫的。
2.西安碑林天下無雙,西安的一處建築上,“碑林”二字卻出現錯別字。原來是清朝的林則徐當時被髮配到伊犁,途中路過西安,便提了這兩個字。而“碑”字不出頭,則是林則徐故意少寫了一筆,暗喻自己丟了烏紗帽。
3.江蘇揚州大明寺平山堂,遊客發現,牌匾“風流宛在”居然寫錯了兩個字。原來是作者劉坤一在為牌匾題字時,故意寫錯,希望以此告誡自己和世人少一點風流,多一點實在。
4.天津薊州獨樂寺報恩院,牌匾上“院”字少一橫,沒有寫完整。這是咸豐皇帝所提,寓意“滴水之恩,應當湧泉相報。”恩情是永遠報不完的,既然報不完,那“院”的左邊“完”就沒寫完整。
5.承德避暑山莊,“避暑山莊”中的辛多一橫。乃康熙所提。他在承德避暑時,覺得“避”有逃避的意思,覺得寓意不好。他多寫了一筆,多了一橫,那這個“避”就不再是逃避的“避”了。
6.花港觀魚這個景點位於南宋(1127-1279)官員盧允升的別墅內,因所在位置水域名花港,別墅內鑿池養魚,故名“花港觀魚”。傳說康熙皇帝到此處遊玩時,興致高昂,便即興題字,但在漢字裡,三點為水,四點為火,
繁體的“魚”底部是四點,魚遇到火必死,皇帝不忍心見魚死,就將“魚”字底部的四點改成了三點,意思是讓在湖中暢遊,瀟灑地活著。
7.曲阜孔府楹聯,孔府兩側的柱子上懸掛著清代才子紀曉嵐所寫的一幅對聯: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仔細看便會發現對聯上的“富”字少了的一點,“章”字的最後一豎破日而出。因為這兩個字都不是繁體字,所以後世都認為它們是錯別字。是紀曉嵐文化水平不夠,還是故意為之?史書專家給出的解釋是:“富”字少一點,意味“富貴無頂”。“章”字的最後一豎破日而出,則稱為“文章通天”。
8.秦皇島的“天下第一關”,明明是竹子頭的“第”,寫成了草字頭。只是因為明代的書法家蕭顯在書寫這匾額時,發現匾額太大,每個字要求一米多長,而“第”和“關”的繁體筆畫太多,字型太大,中間只有一個簡筆“一”,會顯得頭輕腳重,跟中國的審美“中”“和”極不協調。所以就將“第”改為草字頭。整個匾額磅礴大氣,筆畫勁道,粗重有力,跟整個城樓交相輝映,渾然一體。
9.天下第一泉,濟南的趵突泉。而“突”字少了一點。有人解釋說因為之前趵突泉水太大,把“突”上的小點頂開了,寓意綿綿不絕的溪水。
10. 安徽古民居:所見字型常見於各地古民居門楣上。出自《老子》。道家所云“青氣”上升為天,“萬丈”為長,“山水土”則為地,“多年”,而多年則為久。合起來便是“天長地久”。常人一般無法辨認。而且道家思想蘊含道法無極,有驅邪辟禍之意。
這是鳳凰谷的,寓意鳳凰谷和遊客天長地久。
其實這些錯別字的故事都是為了生動形象的解釋這也些名勝古蹟的特點。
年代已久,我們找不到當時的作者詢問,當時書寫這些字的心情與背後的故事。
事實上這些字都是在書法中有跡可循的,並非是錯字。可能題字人當時只是為了書法的飄逸性和字型的結構,自然而然的書寫出來,沒別的意思。是身為後人的我們故意解讀,給這些字安上合理的解釋。
但是如果去這些旅遊景點,導遊跟我說這些字是前人書法中的字型,並非是錯字,我可能不是特別理解。如果加上這些年代久遠善意的推測,幫我彌補了歷史人物的空缺和景點的特殊,確實讓我我更能接受,並且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