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君的話
一個曾經的建檔立卡貧困村,發展落後村民外出,年輕人跳出“農門”再也不想回來。如今,村子不僅實現了脫貧,年輕人也開始迴流,甚至有些住在縣城的“村二代”也時常回來參與村裡的事務。變樣的背後,這個村子經歷了什麼?
這是發生在安徽省舒城縣經開區的青墩村的故事
這個村子能夠改變
和一位“外來者”有著很大的關係
他就是1983年出生的李章程
全國政協機關派駐青墩村第一書記、
扶貧工作隊隊長
從沒有多少年輕人的“空心化”狀態,到年輕人樂於參與村裡事務,青墩村團組織做了什麼?
培養村裡的青年人才
李章程駐村以來,村裡決定建設果蔬大棚,實施產業扶貧,為村集體經濟注入“造血”功能。在碧桂園集團駐青墩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黎超新的協調下,集團投資300多萬元建起了規模36畝的大棚基地。
經過考察,返鄉創業青年張廣運憑藉多年大棚種植經驗,從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成為基地的經營主體,並作為鄉村青年創業帶頭人培養。
儘管種地是老把式,但是張廣運搞銷售還很“傳統”,產品主要是向周邊飯店直供,或者就在馬路邊擺個小攤零售。李章程鼓勵張廣運開起了網店,又指導他“玩”起了線上直播,結果一次就賣出了6萬元的草莓,還引來不少網友現場採摘。
今年4月,中山大學聯合碧桂園集團在廣東舉辦舒城縣基層幹部黨史學習及鄉村振興提升班,張廣運第一次坐進了大學教室裡,接受了系統培訓。
活動搞起來,交流多起來,青年聚起來
蔬菜大棚解決了30多戶村民就業,也成為年輕人交流的平臺。依託這個平臺,村團組織開始開展活動,聚人氣。
去年8月,大棚剛建成時雜草叢生,為及時種下草莓,必須立即除草。但是大棚入口較小,機械難以進入,村裡決定在氣溫較低的8月12日這天,組織生產突擊隊徒手拔草。
“上午在微信群裡發了通知後,我心裡沒有底,這些年輕人願意來嗎?”讓村團支部書記桂霞意外的是,“到了下午,來了70多人,居然有幾個青年志願者是從周邊城市開車回來的,大家兩個小時就把活兒幹完了!”
“過去是‘請不來’,現在是‘一呼即來’‘不請自來’,不論是村裡辦晚會,還是縣裡組織義務送考,大家踴躍參加。關鍵是團組織要提供平臺,做好動員引導。”
——村團支部書記桂霞
去年疫情期間,青墩村設立7個卡點,春節人手不足,桂霞第一時間在村裡的大喇叭中播出了倡議書,發動年輕人報名參加執勤。
90後李傲國是一名貧困戶,天天堅持執勤,每次都提前一個小時到卡點交班,後來又主動要求將執勤時間換到夜間。
去年防汛期間,他又作為民兵參加了抗洪搶險工作。今年,河南遭遇暴雨襲擊,青墩村組織募捐1.9萬元,李傲國將善款轉交河南當地的慈善總會,同時又作為志願者將舒城當地的捐贈物資連夜送往鄭州。
2020年,李傲國被授予六安市“青年五四獎章”,現在也進入了村後備幹部行列,成為全村的榜樣。
現在的青墩村:
村口的籃球場上打球的人多了,圖書室借書的人多了;自打村裡開了大美青墩公眾號以來,原創文章已有150多篇,很多都是出自鄉村青年之手;定期舉辦的青墩學堂邀請老師前來授課,白天奔波的年輕人晚上聚在一起,分享思想心得。
來源:共青團新聞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