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即將在雲南昆明舉行。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總幹事馬爾科·蘭貝蒂尼近日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COP15是應對生態挑戰的歷史性機遇,希望各國能夠以此為契機積極推動改善人類與自然的關係,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蘭貝蒂尼表示,過去50年來,由於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增加,與天氣、氣候或水患有關的災害數量增加了5倍,人類在氣候變化的挑戰面前更加脆弱,貧困人口更是首當其衝。為避免生態系統惡化,維護人類福祉和可持續發展,世界自然基金會提出了“自然向好”願景,希望在2030年前,透過改善物種、種群和生態系統的健康、丰度、多樣性和韌性,助力自然恢復,扭轉生物多樣性下降趨勢。
蘭貝蒂尼認為,為實現這一目標,國際社會應儘可能在全球範圍推動轉型變革,包括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減少糧食浪費,以更可持續的方式經營農業、漁業、畜牧業、林業、採礦業等。此外,還應透過改革金融體系,引導資金流向,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透過設定統一的全球目標並攜手為之努力,國際社會有機會力挽環境退化趨勢。
蘭貝蒂尼注意到,中國近年來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取得了諸多成就,在生態文明理念方面進行了科學有效的頂層設計,透過制定主體功能區制度、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等舉措,從最佳化國土空間、管控重要生態空間等方面加強保護生態和生物多樣性。中國還設定“雙碳”目標,承諾不再新建境外煤電專案。世界自然基金會對此高度讚賞。
蘭貝蒂尼表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理念對其他國家發展也具有借鑑意義。期待未來中國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與自然資本核算、土地利用規劃、生態保護與修復和資源可持續利用方面,加強與其他國家的對話和交流,分享經驗,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生態危機,並加強農業、林業等重點產業全球綠色價值鏈合作,打造國際經貿合作與環境協調發展的新樣板。許多國家同樣期待,中國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保護生物多樣性和海洋等議題的全球治理程序中發揮更關鍵的作用。
“中國為保護世界自然環境作出重要貢獻。”蘭貝蒂尼表示,中國的領導力對於達成一個有雄心、可執行的“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至關重要,也體現了中國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發揮的積極作用。希望以此次會議為契機,各國政府能夠積極推動改善人類與自然的關係,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