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6日,以華東野戰軍主動出擊黃百韜第7兵團為標誌,三大戰役中規模最大、殲敵數量最多、戰爭樣式最複雜的淮海戰役爆發。
國軍在淮海戰場一共投入了7個兵團,總兵力達到了90萬人。當淮海戰役以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大獲全勝而結束時,7個兵團司令下落如何?
他們的下落無非有3種:陣亡、被俘、逃脫。
一
在淮海戰役中陣亡的國軍兵團司令有兩個,即第2兵團司令邱清泉和第7兵團司令黃百韜。
邱清泉是浙江永嘉人,是黃埔軍校二期畢業生。在各種影視劇裡,邱清泉都是一幅暴躁狂妄、驕傲自大的人,被稱為“邱瘋子”。不過,邱清泉其實是一名文化人,曾經是上海大學的高材生,寫得一手好詩文,還是一名學術型的將領,寫過好幾本軍事著作。而且,邱清泉在打仗方面確實有一套,在抗日戰爭中屢立奇功。
不過,淮海戰役最終成看邱清泉的滑鐵盧。1949年1月10日,在陳官莊之戰中,邱清泉突圍未果,陣亡在一塊農田裡。
黃百韜不是黃埔軍校畢業生,不是浙江人,也非地方實力派系,屬於單打獨鬥的雜牌軍。他能夠當上獨當一面的兵團司令官,靠的是實實在在的戰功。
在淮海戰役裡,黃百韜的確讓華東野戰軍費了好大的勁才拿下。為此,華東野戰軍付出了傷亡6萬餘人的慘烈代價,幾乎佔整個淮海戰役我軍傷亡總數的一半。1948年11月22日,黃百韜在突圍時被擊斃(一說是自殺)。
二
在淮海戰役中被俘的國軍兵團司令有1個,即第12兵團司令黃維。
黃維是江西貴溪人,黃埔軍校一期畢業生。黃維是土木系的重要將領,29歲就當上師長,34歲就當上國軍五大王牌軍之一的第18軍軍長。黃維清正廉潔,作風正派,是國軍高階將領中的一股“清流”。也正因為此,黃維得到了“書呆子”的外號。
淮海戰役爆發時,黃維率領第12兵團遠離戰場,本可以置身事外,但他接到增援黃百韜第7兵團的命令後,一頭扎進戰場,被中原野戰軍圍困在雙堆集,再也走不脫了。
1948年12月15日,第12兵團全軍覆沒,黃維在逃跑時被俘,後被送到功德林監獄接受改造。
前面說過,黃維是“書呆子”,思想觀念轉變得不快,改造過程較為艱難,因而直到1975年才獲得特赦,迴歸正常生活。
三
在淮海戰役中逃脫的國軍兵團司令有4個,即第6兵團司令李延年、第8兵團司令劉汝明、第13兵團司令李彌、第十六兵團司令孫元良。
第6兵團和第8兵團都是由綏靖區改編而成,雖然有十幾萬人,但不管是武器裝備還是兵員素質,都遠遠不能與第2兵團、第7兵團等相提並論。好在這兩個兵團從淮海戰役爆發以來,一直扮演“打醬油”角色,沒有深度介入,從而避免了全軍覆沒的命運。
1948年12月,當黃維第12兵團在雙堆集覆滅後,第6兵團和第8兵團被南京方面調離淮海戰場,李延年和劉汝明這對難兄難弟暫時躲過一劫。
李彌率領第13兵團參加了碾莊戰役、陳官莊戰役,幾乎打滿全場,算是少有的“勞模”將領了。李彌被圍困在陳官莊後,逃跑的經歷也堪稱傳奇。他沒有驚動大部隊,換了一套傷兵的衣服,帶著一名親近護衛混出了戰場,輾轉逃回了南京。
相比之下,孫元良的逃跑經歷還要豐富多彩。孫元良早在參加北伐戰爭時,就有過從戰場逃跑(撤退)的經歷,還差點被槍斃。在抗日戰爭中,孫元良也多次從戰場上撤退。
在淮海戰役中,杜聿明集團被華東野戰軍圍困在陳官莊,孫元良第16兵團也在其中。杜聿明下令,約定12月6日晚上3個兵團一起突圍。不久,杜聿明在邱清泉的勸告下,取消了突圍計劃,卻聯絡不上孫元良。孫元良按照原計劃突圍,第16兵團大部分被殲滅,他帶著400多人成功逃脫,逃到了武漢。
對了,孫元良有一個兒子,是著名的影星,他叫秦漢。
其實,參加淮海戰役的國軍除了7個兵團外,還有1個綏靖區:第3綏靖區。第3綏靖區司令叫馮治安。由於淮海戰役爆發之初,第3綏靖區有兩名副司令張克俠、何基灃發動戰場起義,拉走了2萬多人,整個綏靖區軍隊名存實亡,遭到撤銷。馮治安本人也被調回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