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戰役第一階段形勢圖
第三綏靖區部隊大部起義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戰役正式開始後,僅僅兩天,駐防蘇魯邊境臺兒莊、賈汪一線的第3綏靖區第59軍、第77軍突然宣佈起義,讓開防線,使得解放軍華東野戰軍主力得以長驅直入,在徐州以東堵住了正在撤退的黃百韜第7兵團,全殲其5個軍12萬人,取得了第一階段的重大勝利。
當時,第3綏靖區的起義非常關鍵,因為華東野戰軍只要晚到4個小時,黃百韜兵團就會盡數逃脫,屆時徐州城內雲集國民黨軍至少4個兵團及“剿總”直屬部隊近50萬大軍,戰場局勢勢必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從參加的起義的人員看,第3綏靖區的司令官馮治安及兩位軍長王長海、劉振三都不在內,那麼其麾下3萬餘部隊怎麼會一下子倒戈三分之二呢?
▲西北軍創始人馮玉祥
▲何基灃和張克俠
何基灃、張克俠掌握實際軍權
第3綏靖區的老底子是馮玉祥的西北軍,其前身就是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中打響全面抗戰第一槍的宋哲元第29軍。而這次起義的主要領導者、綏靖區兩位副司令長官——何基灃、張克俠都是該軍的元老級人物。何基灃曾任77軍軍長等職,從1933年長城抗戰開始,就因率大刀隊血戰日寇而聞名全國;全面抗戰期間更是屢屢親臨前線指揮,與日寇殊死搏鬥,在全軍享有極高聲望。
張克俠系馮玉祥的連襟,長期追隨其左右,即使1930年中原大戰後西北軍土崩瓦解,其依然不離不棄,並在馮玉祥組織察哈爾抗日同盟軍和擔任第6戰區司令長官時擔任其高階參謀,後來又被任命為第59軍參謀長、第33集團軍參謀長及副總司令等職,跟隨“梅花上將”張自忠左右征戰長江兩岸,在綏靖區內部尤其是第59軍中一言九鼎。
▲第3綏靖區司令馮治安
司令軍長逐漸脫離部隊
反觀綏靖區司令馮治安,雖然也是西北軍中一員悍將,抗戰時期也曾有上佳表現。但全面內戰爆發後,他對連年征戰心灰意冷,將指揮部遷至徐州城內的都天廟,並在上海購置私宅,輕易不與解放軍較量,僅在賈汪一帶設前進指揮所,令副司令官何基灃負責日常工作,全權指揮59軍及77軍。在馮的示範作用下,第59軍軍長劉振三也動輒以養病為名到上海休息,將軍務甩給副軍長孟紹濂;第77軍軍長王長海則耽於享樂,也逐漸與部下疏離。
1948年9月山東省會濟南解放後,徐州“剿總”制定“對山東共軍攻擊計劃”,企圖集中兵力北上重新收復濟南,但在兵力部署時,卻故意將戰力較強的中央軍第13兵團調入徐州城,而將駐防徐州的第3綏靖區部隊換防到了最前沿,這種拿雜牌軍當炮灰的行為,令第3綏靖區部隊非常惱火,官兵們怨聲載道,紛紛傳言:“要我們打頭陣,這不是很明顯嗎?不論誰勝誰敗,反正咱們先完蛋。”
▲華東野戰軍大舉南下
華東野戰軍大兵壓境
在這種情緒的影響下,第3綏靖區的基層官兵對國民黨政權產生了極大的離心力。11月8日,華東野戰軍部隊大舉南下,第3綏靖區中師長一級的將領也心急如焚,但馮治安卻滯留徐州城內拒絕到前線坐鎮,劉振三也故伎重施,早早丟下部隊到上海養病,王長海則沒有任何主見。
眾人無奈,只好紛紛找到何基灃、張克俠想辦法,兩人趁勢率部起義,將所屬2個軍帶出了1個軍部、3個師另1個團。
▲華東野戰軍透過第3綏靖區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