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選上方關注本號,更多行業內容推送
把原材料變成商品,才是農業的價值所在,農產品精深加工未來可期!
在日本,一個柿子有100多種吃法……農業產業化,最重要的環節是如何把原材料透過深加工,開發出市場適銷對路的產品。
“現代科學技術水平發展至今,讓農產品升值增效的深加工成為觸手可及的現實。我們的農產品市場一不缺技術,二不缺裝置,三不缺資金,唯一缺乏的或許是農產品研發的想象力……”長期從事中日經濟技術交流的專家周冬霖說。
在日本,梨,不僅用來當水果吃,還可以做成很多種糕點,甚至做成幾十種菜餚;柑橘,除用作飲料、果凍外,還可能製作成乳酸菌濃縮汁、十幾種糕點、幾十種清潔類日常洗滌及美容產品。還有葛粉、柿子、生薑……很多我們司空見慣的水果、蔬菜,在日本人手中怎麼就能夠搖身一變,成為那麼多精美實用的暢銷產品呢?
的確,農業產業化,最重要的環節是如何把原材料透過深加工,開發出市場適銷對路的產品。
1
一個柿子,可以有100多種吃法
柿子,是我們熟悉的水果。在柿子鮮果中化驗的20種營養成分中,有2種和蘋果相等,有12種高於蘋果。在我國,稍有生產規模的柿子產地,也只有8個省區約50個縣市,農業部已將柿子列入“特色農產品區域佈局”規劃中加以重視。目前,全世界每年鮮柿果總產量大約400萬噸,我國佔其中80%,約產320萬噸,面積和產量均居世界第一。
然而,最近10多年來,因為賣不出好價錢,幾乎每年都能聽到各地農民寧願讓“柿子掛在樹上爛掉也無人採摘”的新聞。
另外,我國柿果大都是澀柿子,脫澀後10天左右不吃掉,就會變質腐爛。柿果保鮮期的“短板”,嚴重影響了柿子儲存和運輸流通半徑;柿子鮮果90%只能在產地周邊勉強消化,加上柿子秋天下樹銷售旺季,有多種時令水果同時上市,這樣,雖說柿子集多種優勢於一身,市場地位卻頗為尷尬,以致這麼高營養價值的水果,大量被白白浪費了。
目前,我國柿子的主要加工產品,是傳統的柿餅。也有做柿子醋之類的其他產品,因為沒有形成產品優勢,也就談不上市場。
在鄰國日本,柿子卻是另一番狀況。據介紹,日本柿子產量排名全球第三,年產約20萬噸,甜柿佔大部分。日本柿子不僅是在品種改良上,取得了長達半年多的鮮果保鮮銷售優勢,更重要的是,以柿子為主要原料、或輔助材料、為題材的深加工產品,以及衍生產品,達到100多種!
比如,食品類包括風味柿果糕點、醃漬品、保健飲品、柿子宴席等產品系列,日用品類包括柿澀染織的紡織品、比較高階的染髮美髮產品、美容護膚產品、柿澀面膜、洗面香皂、殺菌、消毒、防蟲、除臭產品,柿子文化產品包括圖文出版物、卡通動漫造型、工藝品系列、美術品系列等。
2
一撮茶葉,不僅可沖泡還可吃掉
茶葉,因含有多種價值極高的營養成分,被古今中外公認為最具養生保健和醫藥功效的三大飲品。在我國,茶葉主要用開水沖泡。
然而,有一種顛覆性的觀念在業內已成共識:據科學測定的開水“沖泡”茶葉,茶葉裡豐富的營養成分僅能溶於水中的大約佔30%;另有70%的有效營養成分,都被當作“茶葉渣”扔掉了!實驗證明:“吃茶”比喝茶能更多更充分地汲取營養物質。
完整繼承中國宋代“吃茶”傳統的日本抹茶,就是沿襲了“吃茶”的方式,100%完整享用茶葉營養。這或許應該是日本多年來一直成為世界第一長壽大國的秘密之一。
抹茶,並不等於綠茶粉。國際市場上使用“抹茶”(Matcha)二字有嚴格限定,凡不是天然石墨碾磨的不得稱作抹茶,凡是沒有使用抹茶原料的產品絕對不允許使用“抹茶”(Matcha)二字。
而目前在我國市場上,抹茶和綠茶粉頗有些魚龍混雜(因為是奢侈品和普通產品的差別,所以尚無標準限定),普通消費者是很難區分真假的!綠茶粉和抹茶,不僅僅是享用習慣和營養攝入上有很大差別,從經濟效益上講,價格相差也在十幾倍以上。
抹茶不僅深受日本人的喜愛,近年在歐美等國家也大受歡迎,從而帶來日本抹茶出口量連年翻番。
3
一片生薑,可不僅僅限於只做調料
生薑作為食材和藥材,大家都非常熟悉。在中國古代,有20多部醫療典籍,都記錄了它的藥用和食用功效。可多年來,中國人食用生薑,主要作為烹飪調味料,糖鹽醃漬不多,其他姜製品就更少見了。
日本人自古也有吃生薑的習慣,人們日常生活也都離不開生薑。
有廠商針對大量年輕時髦女性美麗“凍”人的需要投其所好,為她們生產出隨身攜帶裝有生薑粉末的袖珍容器(像口紅筆),外出喝茶、喝咖啡、就餐喝湯等,都能自己做主,隨時加入生薑。就是這家做“口紅式姜粉筆”的很小的公司,一個產品去年銷售額就高達人民幣3000多萬元。
廠家除生產銷售各種口味的生薑飲品之外,日本餐飲行業也積極開發出一系列生薑食譜;保健品行業開發了生薑保健品及“生薑減肥”服務專案,日用品行業開發了有生薑成分的生髮液、洗髮水及其他護膚日用品十幾種……
據介紹,1.4公斤鮮姜在日本的售價大約合人民幣30多元,加工成100克姜粉後的市場售價約合人民幣130多元,增值4倍多。如果再以姜粉加工成其他的飲品、食品,又有5~10倍的增值水平。
目前,我國市場的生薑製品依然是大量空白。如果學習、借鑑、引進日本在生薑產品開發、生薑產品市場消費引導、生薑文化促進等方面的經驗,在中國建立起產業化品牌,發掘整合生薑產業和產品文化,打造在全國獨樹一幟的生薑龍頭品牌形象,不僅可以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還將可能為進軍國際市場,奠定雄厚的產業基礎。
中國農產品問題不是產品和技術問題,而是產業思維和產業結構的問題,農產品加工就可以完美地破解中國農產品知名度不高、溢價地的難題。
4
農產品深加工產學研大構架
周冬霖說,日本諸多農林產品深加工研發的過程,有一些基本規律可循,那就是在市場機制下,實現“產、學、研”完美結合的架構。
產業界——農民遵守行規,認真生產安全放心無新增的原料產品,提供鮮食品和醃漬類初加工產品;由農業生產協同組合(行業協會或合作社),面向批發市場保證大宗商品銷售;同時,委託相應專業科研機構進行產品研發、科學知識普及。
學術界——透過進行大量科學實驗和分析論證,發表科研成果,逐步把實驗室成果向工業化生產轉化。此外,透過利用多種傳媒渠道,面向公眾傳播科普知識,推介產品對人體營養和身體保健的好處,從學術文化和科研角度,引導人們對可食用產品科學知識的認識瞭解。
研究界——針對不同農產品的特點,站在提升生活品質的角度,以便捷消費的立場,匠心獨具,挖空心思研發出各種不同的產品,把果蔬類農產品從日常料理烹飪,到花樣翻新的各種食譜;從各種飲料糕點食品,到日常生活系列用品,幾乎無所不包、應有盡有。
企業界——食品加工廠使用優質原料,利用科學研究機構在技術領域裡的研發成果,組織產品生產,向市場提供各種成品商品。
最後,農產品加工是農業企業競爭的突破口,網際網路技術、生物技術、加工技術是農產品加工的底層技術,但是,未來的核心還得依靠品牌打造、產業升級..這是農業產業提檔升級的爆點!!!
版權宣告:圖文來源於農業行業觀察,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需註明,僅用於學習交流,如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絡,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道文旅很榮幸和您分享這篇文章!不落地,不創意,如果您有好的素材案例,也歡迎下方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