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如棋局局新!
今年年中,德國總理默克爾向世界警告:國際局勢將進入“大洗牌時刻”。不得不說,默克爾的警告還是來晚了,尤其是對西方國家而言。
10月10日,西方發生3件事,美英法日澳五國深涉其中。
一、一週之內,4名美國特工遭遇不測!
當地時間9日,美國菸酒槍炮及爆炸物管理局的代理副局長齊特姆,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過去的一週是“危險且艱難的一週”。
據他表述,美國這周已有4名聯邦特工,在執行任務中遭遇槍擊,其中1名特工在緝毒局工作了16年,卻不幸在4日的緝毒行動中中槍身亡。
而這些悲劇,不由地讓人想起幾天前的另一則訊息。
在10月5日的時候,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給全球各站點發送了一封電報,其內容顯示:在過去的幾年中,有數十位CIA海外線人被殺、被捕、被策反。
看來,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在全球其他國家,和美國特工扯上關係的工作,都堪稱是“高危職業”。
對此,簡單談兩點。
第一,美國特工“死亡率”高,和美國槍支氾濫脫不了關係。
畢竟,美國人“持槍自由”可是受憲法保護的,即大名鼎鼎的第二修正案。要知道,截止到2017年,美國民眾持有的民用槍支就多達3.93億支。
別忘了,就連美國總統都有4人是中槍而亡。更別忘了,由於疫情引發的種族歧視問題,美國民眾的擁槍率更是激增,美國的執法人員會更頻繁地面對槍擊威脅。
第二,由於粗糙的“線人管理”,美國特工也不再特殊。
什麼是特工?在美國,特工是為安全、軍事、政治系統工作的特殊工作人員,拿手好戲就是建立情報網,特點就是透過秘密方式執勤。
可如今,CIA缺乏對線人的審查,導致常常有“雙面間諜”出現。因此,美國特工們的情報系統不再可靠,最近的例子就是“阿富汗政府的倒臺時間”,CIA說是6個月,結果只用了6天。
二、英法爭端再起,這次還是為了錢。
當地時間9日,在視察法國的一個沿海小鎮時,法國內政部長達爾馬寧表示,法國幫助英國阻止移民穿越英吉利海峽入境,但倫敦方面很久沒付錢了。
從達爾馬寧的話中可知,英國政府上一次付錢,還是在今年7月份,當時一共付了5400萬英鎊,之後就再也沒付過“其所承諾的款項”。
話還沒說完,達爾馬寧還特地補充了一句:“英國人是有榮譽感的人,所以我確定這是一個賬單上的延遲問題。”
不得不說,這位法國內政部長實在是太有意思了,為了向英國政府“討債”,不惜先狠狠地誇上一番。這樣一來,約翰遜政府再不還債,可不就丟了英國人的臉?
而說起英法兩國針對邊境移民的監管合作,已經持續了20多年。就在過去的3個多月,法國就阻止了65%的移民穿越英吉利海峽過境。
對此,簡單談3點。
1,移民為什麼要從法國進入英國,也是有原因的。
對於這些外國移民而言,英國的福利保障相比歐盟更好,而法國恰恰距離英國更近,因此他們將法國當做中轉站,從而伺機偷渡往英國。
況且,由於英吉利海峽不算寬,無論是透過皮艇過海,還是偷藏後備箱從海峽隧道越境,都是安全便宜的方法,所以也催生了大量的“蛇頭、人販子”。
2,法國之所以答應幫英國擋難民,只是被逼無奈的“名利雙收”。
一方面,歐洲難民危機蔓延至今,而法國恰恰又是難民庇護大國,如果任由難民冒著生命危險越海赴英,那法國對國內國外都沒法好好交代。
另一方面,也是英國譴責地太狠,而法國也因此發現了有利可圖,“獅子大開口”地和英國達成了相關協議,多次收取了鉅額的所謂“巡邏費”。
3,雖說“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但國際關係之間可沒這麼簡單。
實際上,國際上國家欠債不還的例子有很多,早在二十世紀初的時候,法國就因為四處舉債、欠錢不還,在面對美國的催債時,直接表示拒絕償還。
而這一次,輪到英國欠法國錢了,至於原因,很可能是英國對英法兩國漁業問題的爭端不滿,而法國恰好也因“美英澳三邊安全機制”惱火,這才上演了英國賴賬、法國催賬的戲碼。
三、為了鞏固兩國軍事聯盟,日本送給澳大利亞一項特權。
10月9日,據日本多名政府訊息人士透露,日澳兩國政府的軍事合作磋商,目前已取得重要進展,日本做出了一大讓步。
據悉,日澳準備將“兩國分別擁有(本國軍人)在執行公務中犯罪的審判權”,寫進雙方的軍事協定中。
這也就意味著,日本無權審判駐日澳軍,當然澳軍也無權審判駐澳日軍。
但必須要指出的是,澳大利亞的法律中已經廢除了死刑,而日本法律中卻並沒有廢除。因此,無論澳軍官兵在日本犯下多麼嚴重的罪過,也不會被判死刑。
換句話說,日本和澳大利亞的這條協議,相當於日本送給了澳軍“免死金牌”。不得不說,為了促成日澳兩國的“準軍事同盟”,日本政府也是夠拼啊。
說起來,日澳兩國在2020年就簽署《互惠准入協定》達成一致,因此澳軍以後就能在日本駐軍,而日本自衛隊也能在澳大利亞駐軍。
而這一事件,重點不在前半句,關鍵是日本自衛隊走向世界了。從今往後,日本《和平憲法》進一步失效,日本自衛隊的“自衛”兩字,也變得名不符實。
畢竟,日本國土上已有駐日美軍,多一個澳軍也不算多,但日本自衛隊能和澳軍合作,往後也能和其他國家搞“互惠合作”。
因此,日本急於促成和澳大利亞的這項而合作,哪怕是給予某些特權呢?當然了,作為美國的“好小弟”,日本也沒有拒絕美國“親兄弟”的底氣。
只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我們更加需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