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帶著殘部潰逃的國民黨京滬杭警備副總司令張世希,在遇見福州綏靖公署副主任侯鏡如後,驚魂未定的說:“這玩意真危險,在自己的部隊裡,一會這裡投共,一會那裡豎起了紅旗,我不行了,這日子真不好過!”
事實確如張世希所言,在解放軍於4月20日夜發起渡江戰役後,國民黨的江防部隊根本沒有形成有效的抵抗,基本都是一觸即潰。與此同時,國民黨軍起義、投誠也是不斷髮生。
江陰要塞成為解放軍的炮臺
唐秉琳、唐秉煜在建國後的合影
渡江戰役發起後,被蔣介石寄予厚望的江陰要塞,在4月21日的清晨就被解放軍佔領。富有戲劇性的是,在戰鬥打響後,要塞的控制權就掌握在地下黨手中,渡江部隊和要塞起義部隊會合後,要塞的司令官戴戎光才發覺。
江陰要塞起義後,京滬杭警備總司令湯恩伯大罵戴戎光草包,可就是這樣一個“草包”,卻是蔣介石欽點的要塞司令官。
1948年5月,江陰要塞司令孔慶桂辭職。江陰要塞除了在江陰的黃田港設有檢查站,還對要塞附近的礦山有開採權,此外要塞還有大片田地出租,這樣一個肥缺自然引起了各方的追逐,顧祝同、何應欽、胡宗南等人紛紛向蔣介石舉薦人選。
蔣介石認為江陰要塞是江防的重中之重,所以對於人選非常慎重,最終圈定了時任陸軍總部兵工處處長的戴戎光。選擇戴戎光,一方面是戴走了顧祝同的門路,另一方面戴是黃埔六期生,加上戴戎光當時也相對年輕,最終蔣介石欽定了這個“人才”。
戴戎光到江陰要塞後,將他在兵工處的親信王德容調任要塞參謀長,吳廣文調任要塞參謀主任,梅含章調任要塞守備總隊長。這幾個人,後來都成了江陰要塞起義的骨幹。
到任後的戴戎光,很快就“辜負”了蔣介石對他的期望,他把主要精力用在了中飽私囊上。要塞的工作則交給了炮臺總檯臺長唐秉琳、工兵營營長唐秉煜及親信王德容、吳廣文、梅含章等人。
唐秉琳、唐秉煜兄弟是地下黨員,在戴戎光來之前,就已經在要塞建立了地下黨組織。而當吳廣文等地下黨到了後,要塞的控制權實際上已經被地下黨所掌握,戴戎光形同傀儡。
4月21日凌晨一點多,解放軍的渡江先頭部隊江陰要塞東邊的長山登陸,戴戎光下令讓炮臺開炮,唐秉琳暗中命令炮臺的全部火力減縮400米火力實施射擊,結果炮彈全部落到國民黨軍第145師陣地上,145師的參謀打來電話問怎麼回事,唐秉琳說:“夜間觀察困難,射擊不準確”。那個參謀連忙說:“那就別打了,全打自己人頭上了。”
在解放軍登陸期間,江陰要塞的炮臺實際上成了解放軍的炮臺。21日凌晨3時,唐秉琳召集要塞地下黨唐秉煜、王德容、吳廣文等人開了一個緊急會議,會上宣佈要塞全體官兵起義。會後,大家分頭行動,唐秉煜帶人將依然矇在鼓裡的戴戎光抓了俘虜。
就這樣,擁有7000多官兵,配備40多門重炮,36門戰防炮,18門直射炮的江陰要塞,順利地被解放軍接管。蔣介石得知後,氣得大罵,但是卻又無法指責他人,畢竟這個人選是他欽定的。
海防第二艦隊起義
毛主席和起義將領合影
就在蔣介石還沒有從江陰要塞起義的打擊中緩過神來的時候,4月23日,俞濟時又給他帶來了一個震驚的訊息:海防第二艦隊司令林遵帶著1200餘名官兵、25艘艦艇在南京籬斗山江面上宣佈投共了。
林遵率部起義,狠狠地打了國民黨海軍總司令桂永清的臉,因為就在幾天前他還對蔣介石信誓旦旦地保證林遵絕無問題。因為桂永清承諾不久後報請國防部委任林遵為海軍副總司令,桂永清自認為這個職務的誘惑很大,可是林遵卻看不上眼,選擇了一條光明的道路。
林遵是福建福州人,是民族英雄林則徐的侄孫。1948年2月,林遵被任命為國民黨海軍海防第二艦隊司令,駐防長江地區。林遵對國民黨的腐敗深惡痛絕,他本人也不願意和解放軍作戰,就在他彷徨期間,地下黨郭壽生和他取得聯絡,動員他起義,林遵承諾在時機成熟時發起起義。
渡江戰役發起後,林遵接到桂永清派人送來的親筆信,信中稱江陰要塞已經失守,南京也無法久守,讓林遵率海防第二艦隊轉移到上海。
對於林遵,桂永清並不完全放心,所以他在信的最後寫道“務必於23日夜間離開,以免空軍發生誤會。”空軍怎麼會發生誤會呢?無法就是威脅林遵,如果不照辦或者想起義,那麼桂永清就會派飛機來轟炸。
主意已定的林遵並不懼怕桂永清的恫嚇,4月23日上午,林遵在“永嘉”艦上召集各艦艦長開會,討論下一步打算。
會議對於起義還是去上海,爭論得非常激烈,林遵見意見難以達成一致,便臨時休會,利用間隙和各艦艦長談話。復會後,林遵提議就起義與否投票,投票結果是:同意起義的8票,反對的2票,棄權的6票。在林遵的努力下,海防第二艦隊起義通過了。
海防第二艦隊起義後,由於部分思想頑固的艦長帶頭逃跑,再加上國民黨空軍前來轟炸,最後只有三艘軍艦儲存了下來。
8月18日,毛主席接見了林遵,當林遵對損失了大部分艦船表示自責後,毛主席說:“只要有了人,問題就可以解決,我們一定會把海軍建設起來的。”
廖運升起義
作為京滬杭警備總司令,被委以防守江南重任的湯恩伯,在5月4日這天,招致了蔣介石的一通臭罵,原來就在這天,國民黨軍110師師長廖運升在浙江義烏率部起義了,廖運升的起義打亂了蔣介石企圖憑錢塘江固守的戰略部署,引發極大震動。更讓蔣介石、湯恩伯感到尷尬的是,這是同一番號的部隊第二次起義了。
1948年11月25日清晨,國民黨十二兵團(司令官黃維)被解放軍合圍在宿縣以雙堆集為中心,縱橫不過幾公里的狹小地區。被圍後,黃維召集師長以上高階軍官開會,部署突圍事宜,85軍(軍長吳紹周)110師師長廖運周主動表態,說:“我110師願意打頭陣。”
黃維非常高興,隨即制定了以廖運周師打頭,其他三個師跟進的突圍方案。到了11月27日清晨,廖運周率師直屬部隊及2個團(缺一個師)5000多官兵在透過解放軍預留的口子後,宣佈起義。廖運周的起義徹底打斷了黃維兵團的突圍企圖,意義極為重大。
廖運周起義後,蔣介石將110師這個番號給了暫編第1師,而該師的師長是廖運周的堂兄弟廖運升。
蔣介石不怕廖運升走廖運周的道路嗎?不是不怕,是因為暫編第1師是廖運澤、廖運升兄弟一手組建的。
廖運澤資歷很深,是黃埔一期生,還參加過南昌起義,起義失敗後,他和組織脫離了關係,又去國民黨軍中任職。1946年,廖運澤以“戎馬多年,身體不支”為由提出辭職,不願參與對解放軍的作戰。1948年,蔣介石要廖運澤回安徽老家招兵買馬,廖運澤和哥哥廖運升(黃埔四期)在當地組建了國防部暫編第1縱隊,廖運澤任司令,廖運升任副司令。後來這支部隊改稱暫編第1師,1949年3月改稱110師。
湯恩伯在廖運周起義後,對廖運澤極為忌憚,將他明升暗降為第九編練司令部副司令。但是,110師的官兵都是安徽子弟,所以在調走廖運澤後,湯恩伯不得不讓自認為好對付一些的廖運升接任師長。
1949年5月2日,廖運升率110師官兵開到浙江省烏,當晚廖運升召集該師團以上軍官開會,提出起義主張,參會者無一反對,很快就通過了。
5月3日清晨,廖運升帶著110師官兵在當地游擊隊的配合下,開往義烏西北方向的黃宅山區。5月4日凌晨,到達黃宅後,110師正式通電起義。110師起義後,遠在廣州的廖運澤立刻前往香港暫避。1953年,順利回來的廖運澤和廖運周、廖運升三人在北京相聚。
“想不通”的張世希
侯鏡如
在解放軍渡江後,一方面是國民黨軍的一觸即潰,另一方面是接連的起義和投誠,這讓張世希這個黃埔一期生在驚慌之餘又非常不解,所以當他遇見了同為黃埔一期的同學侯鏡如後,大訴苦水。
吐完苦水的張世希帶著殘部退守福建,和侯鏡如一同擔任福州綏靖公署副主任。不久後,侯鏡如以去香港省親為藉口,脫離了國民黨。在解放軍於8月發起福州戰役後,在香港的侯鏡如給他的基本部隊92軍的軍、師長寫了親筆信,促成了92軍的起義。
侯鏡如在新中國成立後來到了北京,擔任國務院參事。讓張世希頗感尬尷的是,他對著老同學侯鏡如發牢騷,說起義投誠的部隊太多,而他這個老同學侯鏡如參加過南昌起義,在當時就已經在醞釀起義了。不知道後來逃到臺灣的張世希,會是什麼一種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