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工信部等部門正起草謹防新能車產能過剩新舉措。”
趕在國慶假期的最後一天,首批2021年三季報業績預告陸續出爐。
據公司情報專家《財經塗鴉》統計,截至10月7日傍晚,已有117家公司釋出2021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其中96家公司預計當期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佔比為82.05%。而以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為代表的賽道股表現亮眼,其業績預報動輒增幅超過100%,而京東方A(000725.SZ)更是給出了前三季度增長超7倍的業績預期。
與此同時,多家新能源整車公司準時準點公佈了其9月的銷量及交付量,新能源車銷量持續火爆。其中,比亞迪新能源車銷量達到7.11萬輛,同比大增276.4%。而造車新勢力蔚來汽車(NIO.US)和小鵬汽車(XPEV.US)分別達到了10412臺和10628臺,產量首次破萬量大關。
但在這火爆的行情下,近日,彭博社報道稱,知情人士透露,國家發改委正在起草控制電動汽車行業產能過剩的相關措施,並以更有針對性的方式向全國多個關鍵生產中心輸送資源。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逆勢高增長的背景下,有關部門為何出手控制新能源汽車產能?
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前三季度業績暴增
10月7日晚間,京東方A釋出公告稱,預計2021年前三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98.62億元-200.62億元,同比增長702%-710%。
來源:京東方A公告
其中,第三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1億元-73億元,同比增長430%-445%。
來源:京東方A公告
京東方A表示,前三季度,半導體顯示行業整體的景氣度高,公司LCD主流應用市佔率進一步提高,公司經營業績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
新能源產業鏈喜報不斷,目前已披露前三季度業績預告的公司中,同比增長超10倍的6家公司中,有5家與新能源汽車有關。分別是延安必康(002411.SZ)、多氟多(002407.SZ)、長遠鋰科(688779.SH)、雙環傳動(002472.SZ)和天際股份(002759.SZ)。
延安必康預計前三季度實現歸母淨利潤5.5億元至6億元,同比增長4207.51%至4599.10%。第三季度,公司實現歸母淨利潤2.46億元至2.96億元,同比扭虧為盈。
對此延安必康表示,下屬子公司九九久科技新能源產品受市場需求的影響,產能釋放,同時市場價格上漲等原因,致使利潤比去年同期上升。
其新能源產品六氟磷酸鋰,產能為6400噸/年,位居行業前列。據披露,九九久科技六氟磷酸鋰產品國內主要客戶包括新宙邦、比亞迪(002594.SZ)、杉杉股份(600884.SH)等。上月,延安必康與億恩科電池簽署長期戰略合作協議,未來向後者供應六氟磷酸鋰不低於1.63萬噸。
同樣受益於六氟磷酸鋰的量價齊升,多氟多業績預告稱,前三季度的歸母淨利潤最大增幅預計為53.2倍。
並且多氟多已經邁入擴產潮,7月份,上市公司披露10倍擴產六氟磷酸鋰產能,包括擬投資建設10萬噸六氟磷酸鋰及4萬噸雙氟磺醯亞胺鋰和1萬噸二氟磷酸鋰專案。最新又聯手山西省地方產業開發區,建設年產2萬噸六氟磷酸鋰及新增劑專案。
除了延安必康與多氟多,三元正極材料領域的主要供應商長遠鋰科、高階齒輪領域的雙環傳動以及天際股份對今年前三季度的歸母淨利潤最大增幅預計分別為14.85倍、14.48倍和11.51倍。
其中,雙環傳動預計前三季度實現歸母淨利潤2.08億元至2.28億元,同比增長1313.03%至1448.90%。第三季度,公司實現歸母淨利潤7985萬元至9985萬元,同比增長489.50%至637.16%。
雙環傳動在業績預告中重點提到了新能源汽車。其表示,公司多年來在高階齒輪領域的戰略儲備與深耕,佔得了市場先機,推動了行業集中度的提高(特別在新能源汽車驅動系統齒輪領域),進一步凸顯了行業龍頭地位,收穫了多個優質專案並進入穩定批次狀態。
從上游原材料,再到中游新能源電池、驅動系統齒輪等,新能源全產業鏈在今年全面高熱。
新能源車銷量再創新高
仍存2500萬輛過剩產能
再來看新能源車產業鏈的下游——整車的銷售情況。
今年8月受晶片短缺危機影響,乘用車市場零售銷量是相當慘淡。乘聯會資料顯示,2021年8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145.3萬輛,同比去年下降14.7%。
但與之截然相反的是,新能源汽車市場卻迎來了持續的火熱。8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30.4萬輛,環比增長23.7%。零售銷量也達到24.9萬輛,同比增長167.5%,環比增12.0%,大超預期。其中比亞迪新能源車型賣出了約6萬輛,同比大漲331.9%。
9月,新能源汽車月度銷量再度重新整理紀錄。據各家車企最新資料,9月比亞迪新能源車銷量達到7.11萬輛,同比大增276.4%。造車新勢力也公佈了9月銷量,其中理想汽車(LI.US)交付7094輛,蔚來交付10628輛,小鵬汽車交付10412輛,哪吒交付7699輛,零跑汽車交付4095輛,威馬汽車交付5005輛。
在此前的年中交流會中,比亞迪方面表示在手未交付訂單達16萬輛,交付週期已長達4.5個月以上,今年無法完成的訂單將順延到明年。基於目前的情況,公司認為,今年交付能力為70萬-75萬輛,明年汽車交付量有望達到150萬輛。
就在各大車企積極擴產,打算擼起袖子大幹一場的時候,近日傳出訊息,工信部等有關部門正在計劃推出防止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的舉措。
工信部旗下賽迪研究院資料顯示,2020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總產能已達2669萬輛,但去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總銷量也才為136.7萬輛,減去這部分,也大約有超過2500萬輛產能過剩。
其實新能源車產能過剩也不是一日就能促成的。其根本原因還在於前幾年的“造車熱”,由於早年過度政策補貼以及單一GDP政績觀,已經有數以百計的企業前仆後繼的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
今年3月份江蘇省釋出的一則通知引發對汽車業產能過剩的擔心。通知顯示,江蘇汽車產能利用率連年下降,從2016年的78%,下降到2020年的33%。並存在違規建設生產、違規提供優惠條件且監管職責履行不力、閒置產能規模較大等問題。
而上一輪盲目擴張的問題還沒有解決,新一輪新能源企業不斷向市場湧入。根據企查查公佈的資料,目前我國共有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23.2萬家,2020年全年新註冊企業7.86萬家,同比增長70.8%。
並且,這些企業所處地域交叉重疊、佈局不合理、大量重複建設等問題,使得近70%的新能源汽車產能同質化,進一步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
而據乘聯會、公安部交通管理局預測,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將達到530萬輛,而產能為3661萬輛,產能利用率雖大幅上升,但也只有14.48%。
這中間供需差高達3000萬輛,產能明顯過剩。
控制產能過剩,清退無效產能,正如其他行業一樣,這也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進一步突破的必經之路,正在籌劃的新舉措無疑是在給新能源汽車產業滅火,涅槃重生後,或許就將迎來新能源車的新時代。
畢竟,新能源車僅用一年,就將市場滲透率從2020年的5%提升至如今接近20%。
本文源自財經塗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