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至10月15日,《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簡稱COP15)第一階段會議將在雲南省昆明市召開。四川是全球34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是中國乃至世界的珍貴物種基因庫之一,被稱為“生物多樣性的寶庫”。
而提到四川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就不得不說到“國寶”大熊貓,過去40年間,大熊貓野外種群數量從1114只增加到1864只,其中分佈在四川的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達1387只,佔全國野生大熊貓總數的74.4%。今年10月8日國務院新聞辦釋出的《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顯示,隨著人工繁育大熊貓數量快速優質增長,大熊貓受威脅程度等級從“瀕危”降為“易危”,實現野外放歸併成功融入野生種群。
而目前,對大熊貓的保護也已進入全新的階段,按照國家部署,2017年四川啟動了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2018年10月,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在成都成立;2019年10月,大熊貓國家公園南部入口社群專案在雅安啟動,標誌著大熊貓國家公園在四川的試點工作步入全面推進階段。
而在植物界裡,也有被稱為“植物界大熊貓”的生物——距瓣尾囊草,這是一種生長在懸崖峭壁上的中國特有植物,被列為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和國家一級珍稀保護植物名錄。
2010年,綿陽武都水庫蓄水在即,調查發現水庫淹沒區生長著1500餘棵距瓣尾囊草,佔到了當時全國已發現總數的四分之三,專家組評估後給出的建議是遷地保護。經過各級部門的反覆協調,武都水庫建設方為了保護一棵小草,甘願讓投資40多億元的國家重點水利工程建設進度足足推遲了一年。2011年5月,距瓣尾囊草進入休眠期,工作人員緊貼崖壁,將淹沒區以下的距瓣尾囊草全部遷移。
搶救性移植距瓣尾囊草時搭建的腳手架
對這樣極為珍貴的植物,四川相關部門加強了對距瓣尾囊草的生物生態學研究,實行引種栽培、植物組織培養技術、採集種子進行人工播種,並建立種子庫,實現資源的長期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