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了大半年臺釣手竿,北京天氣漸冷,準備封竿了,也抑制一下釣魚的癮,即便癮來了,買點小漁具,把玩把玩也算過癮了。
這一年買各種漁具還真是有不少經驗和大家分享。
新手一開始釣魚,首先當然就是買竿,這個最大的釣魚支出,也是相對最關鍵的,最影響體驗的。今天主要說臺釣手竿,其他型別以後說,比如路亞,磯釣,海竿,傳統釣等等等等。
相信絕大多數新手一定是從休閒野釣開始,而不是黑坑,湖庫之類的。
黑坑
湖庫
休閒野釣
那麼第一個問題就是要知道大概釣什麼魚,那麼從北方到南方,絕大多數就應該是鯽魚或者羅飛,其他就是三大小雜魚(麥穗,鰟鮍,白條),題外話,在北京不覺得白條是雜魚,有的釣都不錯,但是在老家就知道小白條有多恐怖。資源好的,就有其他各種相對大個體的魚,看地方,還看季節,比如鯉魚,鯿魚,黃骨魚,領域各種分不清的翹嘴,等等等等。
新手建議就定位鯽魚和小魚吧,資源穩定,普遍意義較大。那麼選竿就是鯽魚竿了,兼顧小機率的大魚就看小綜合。
新手往往被品牌,細,輕,釣重等迷惑,很多評測也相對專業,新手不見得能看的懂。
確定了鯽魚竿,然後就是看長短,這個還是挺重要的,因為長短直接影響很多其他引數。
入門,偶爾玩玩,3.6米就是不二之選,最佳持感(輕且不重頭),好拋投,手感好,價格低,可選範圍大(不必對竿重那麼在意)。
一開始釣誰也不知道開不會玩下去,玩下去,再去考慮4.5,再去看5.4小綜合等等都不晚,3.6米在需要的時候一直都是可以玩的,無法替代的手感。
確定了3.6米的鯽魚竿,下一個指標就是收縮長,並繼一開始不需要考慮(不方便,可選擇空間小,以後有機會慢慢體驗也可,不必急)。
收縮長無非三類,小於50cm的便攜,70cm上下短節,1米以上的長節。這個問題我至今很糾結,但有幾點很明確,供大家參考。
長節效能最好,輕,硬,挺。便攜竿大多低端,較重,便宜。短節居中。
長節易損壞,這點太重要了,我的無法一本鯽釣1斤鯿魚就斷大把節,就是因為自己保護不善(因為長,騎車攜帶車把別過魚竿一次),而不是魚竿不結實。那麼對於貴的,超輕的薄皮竿尤其如此,很嬌貴,需要良好的維護,沒有竿包也至少有個竿套。
下一個指標,重量。主流3.6的鯽魚竿在60到80克,因為短,重量其實沒那麼重要,持感都很輕,拿著釣也不會有負擔。輕的除了高碳,也必然相對嬌貴(脆,薄皮)。
高碳竿 輕 硬 挺 貴 ,但是相對也脆,竿稍一碰就斷(釣魚沒問題,主要是拉力,竿稍直拉幾十斤都沒問題)。我的無法和一味兩個月總共斷了3次竿稍,基本都是釣魚意外的原因斷的。
這裡對於新手要提一點,某寶上除了幾個大品牌,所有魚竿重量都虛標,所有,不要抱有幻想。或者只標素材重,沒有意義,都是營銷。
釣重,無需考慮,釣鯽魚斷竿一般都不是竿子的問題。萬一遇到大魚,也不是竿子一個問題,鉤子,線等都是問題,體驗那驚心動魄的幾秒鐘就夠了,拉不拉的上來沒那麼重要。
還有一個選竿的“話題”,就是碳布噸位,國產還是進口,研究的多的新手就會“追求”這個(包括我[捂臉])。其實對於鯽魚竿不太重要,尤其是3.6米的短杆。高碳的優勢無非就是在同等的重量下,更細更挺,但是3.6米的鯽魚竿本身就很輕,24T的“低”噸位也足夠了,怕的反而是包碳竿,其實絕大多數超低價竿都是這樣的。40T, 46T甚至60T,都是沒有太大意義的。
綜上所述,給出如下個人建議。
純粹就是瞎玩玩,牆裂推薦滄州竿,威海竿,幾十塊還送全套漁具,到手就能玩,大機率還皮實(玻璃鋼真結實),娛樂完全沒問題,上魚也完全沒問題。
“有錢人”,直接達瓦,禧瑪諾,不會錯的。
其他人[捂臉],其實絕大多數人,有兩種選擇,一個是基本一步到位,國內大品牌都是不錯的選擇,基本100到400之間,綜合性能都不會錯的。二是希望得到不同體驗的,那就多買幾根,從幾十到幾百,滄州竿,威海竿,網紅竿,新晉品牌,迪卡儂,光威(假的很多[靈光一閃]),化氏,等等等等,不計其數,一共也沒多少錢,但是能夠體驗到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而不是聽人說,將來再選擇更長更貴的竿也有參照。
最後再說一點兒4.5米或者更長更重的,基本上你就再需要一個竿架了,否則長時間手持不太現實,同時對拋投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選竿也變得難的多得多。待以後有了更多體會再和大家分享。
下期再分享一下魚線,魚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