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大家好呀!新賽季已至,秋季辯題已公佈!
2021秋季公共論壇式辯論辯題:
On balance, social media has been more beneficial than harmful. 總體而言,社交媒體利大於弊。
拿到材料包的你,research進行哪一步了?雖然Social media並不是一個陌生的話題,我們在備賽時仍需要深挖其中的內涵。
為了夥伴們更好地開拓備賽思路,今天NSDA君就為大家拋磚引玉:
- 社交媒體對大腦有哪些不可逆轉的損傷?
- 它是“社交工具”還是“精神鴉片”?
- 為何不要輕易follow你的朋友們?……
讓我們往下看——
# 01 心理上癮 or 腦部損壞?#
全世界1/3的人在使用社交媒體網站,社交媒體顯然已經對社會產生了重大影響。那麼正在使用社交媒體的我們自己呢?我們的身體有什麼變化嗎?
我們中的每一人,在使用社交媒體時,大腦都已產生相應的變化,使你無法及時擺脫網際網路的影響。這導致了5%到10%的網際網路使用者無法控制他們花在網上的時間。
這已經是一種心理上癮,研究顯示,在這些人的腦部CT中,某些區域受到了與藥物依賴者相似的損傷:他們的大腦在控制情緒處理、注意力和決策的區域,白質已經明顯退化。這是由於社交媒體可以用很少的成本提供立即的回報。大腦已經開始自我重組,讓你渴望這些刺激,你的大腦開始產生更多的這種神經訊號。
科學家們也看到了一些“多工處理”的能力退化。你可能認為那些使用社交媒體或經常在工作和網站之間切換的人更擅長多工處理,但研究發現,他們在處理任務時的表現要差得多。線上多工處理降低了你的大腦過濾干擾的能力,甚至會讓你的大腦更難完成任務和記憶。
有時我們會產生幻聽,似乎聽到手機震動了。振動幻覺綜合症是一種近年來新產生的心理現象,你認為你的手機響了,但實際上並沒有。
在一項研究中,89%的測試物件經歷過這種情況,至少每兩週一次,科技已經開始重塑我們的神經系統。我們的大腦正在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被改造。
2021 NSDA
# 02 四大壓力源,導致焦慮與消極 #
我們常常會談論自己,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研究顯示,80%的社交媒體交流是需要自我參與的。然而,當你沒有聽眾,只是線上交流的時候,我們的身體只是在生理上對我們談論自己給予獎勵,但這並不涉及到自我。
開啟社交媒體的我們可能有時會陷入茫然:
我要不要點贊?
ta需要那麼多贊嗎?
我真的喜歡這張照片嗎?
我到底在過怎麼樣的生活?
社交媒體對我做了什麼?
我還能不能脫離手機好好生活?
這是一種焦慮,一種壓力。Bailey Parnell(社交媒體綜合徵專家及學者)就此進行了她的碩士研究。她發現了四種嚴重損害心理健康的來自於社交媒體的壓力源。
Four Stressors on Social Media:
✘ Highlight Reel
✘ Social Currency
✘ Fear of Missing out
✘ Online Harassment
第一,精彩瞬間(Highlight Reel),就像體育比賽的進球集錦。社交媒體的主頁是我們的社會名片,是我們展示人生成功之處的地方。但我們仍會因為缺乏安全感而消沉,我們也會總是會與人對比自己是否沒有拿得出手的地方。為什麼我的朋友看起來不用擔心工作?為什麼我度假就這麼困難?我們知道,我們只看到了自己想看到的那部分,想較真自己不如別人的部分。
第二便是數字,這是一種“社交貨幣”(Social Currency),就像美元貨幣是我們用來賦予商品或服務價值的東西。在社交媒體中,我們透過“社交貨幣”來賦予事物價值。在市場營銷中,我們稱之為“注意力經濟”/“流量”(Economy of Attention)。這些數字正不斷爭奪使用者的注意力,平臺、流量主、帶貨商家才能以此盈利。
在我們的社交媒體中,我們是產品嗎?我們是被消費的物件嗎?我們的注意力總是在其中被輕易轉移,我們自身的價值總是被“點贊數”來賦予,我們的認同感無時無刻不在變化,我們的心靈似乎正在被量化成資料,我們自身的價值似乎總要和什麼聯絡在一起。
第三,害怕錯過資訊(Fear of Mission Out)。這是一種真實的社交焦慮,它來自於我們害怕錯過一個潛在的聯絡、事件或機會。一組加拿大大學調查發現,70%的學生表示,如果不是出於好奇,他們會登出自己的社交網路賬號。
第四,網路騷擾與暴網路暴力(Online Harassment)。40%的成年人經歷過網路騷擾。73%的人曾目睹身邊人被網路騷擾。而不幸的現實是,如果你是女性、有色人種、穆斯林,情況往往更糟,甚至面臨人身安全問題。加拿大心理健康協會發現,每天花2小時在社交媒體上的7至12年級學生,焦慮、抑鬱和自殺想法的程度更高,其中受到網路騷擾與暴力的例子不佔少數。
2021 NSDA
# 03 有害無益?取決於使用方式!#
一張照片,一個鏡頭,一條刻薄的評論,都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是當這些細枝末節重複不斷地發生,我們就將遇到大的社會問題,如果不加以制止,將會有更多的人陷入痛苦與麻煩,成為時代的病痛。
焦慮的時候,我們發表了p過的照片,也許當下獲得了很多贊——以焦慮來解決焦慮;當某一天贊變少,粉絲下降,焦慮與抑鬱的比例直線上升,我們一次次地感覺到不再認識自己,那些讓我們心神不寧的資訊泡沫,層出不窮。
我們不會因為一個糟糕的電視節目而責怪三星電視,但是我們會一些陰暗的帖子而關注仇恨言論。生而為人,我們都有低潮的時候,都會有質疑自己價值的時刻,在這樣的時刻我們應少放任自己於社交媒體。
Four Steps to Social Media Wellness:
Recognize the problem
Audit your social media diet
Creat a better online experience
Model good behaviour
認識到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如何創造一個良性的、健康的網路體驗?首先就是要意識到我們的自我價值並不依賴於社交媒體,養成健康的人格與自我,並提醒自己“這僅僅是工具”,而非證明“我是誰”的渠道,我只需要是我自己,僅此而已。
網際網路是一個奇怪的地方。它究竟是否損害了你的心理健康?答案:是,社交可以摧毀你,但是使用得當也可以提升你,讓你感覺發自內心的輕鬆與快樂。
如果我們依然是每天花兩個小時花在社交媒體上,希望我們能夠親歷一些靈感、鼓勵、笑聲與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