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
1、脈象名稱之毛脈
毛脈用來形容脈象見於《素問·玉機真藏論》,《素問·玉機真藏論》:“……其氣來,毛而微,此謂不及。”王冰注:“……其脈來,輕虛以浮,故曰毛。”用毛來形容秋季脈象的輕虛而浮,也就是現代所說的浮脈,浮脈亦分生理性浮脈和病理性浮脈。
2、皮毛與血脈合稱之毛脈
用毛脈代指皮毛與血脈,見於《素問·經脈別論》,《素問·經脈別論》:“毛脈合精,行氣於府。”毛脈合精為氣血相合之義,也有人認為指皮毛和經脈中的精氣相會合之意,也有人認為毛脈指孫脈,毛脈合精指孫脈氣血聚合的生理過程。
《素問·經脈別論》:“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毛脈合精,行氣於腑,腑精神明,留於四髒。氣歸於權衡,權衡以平。氣口成寸,以決死生。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合於四時五臟陰陽,揆度以為常也。”
應用領域
(一)脈象名稱之毛脈
又稱浮脈
脈象特徵:舉之有餘,按之不足。
浮脈脈位表淺,輕取即得,重按至筋骨反而稍減。清代黃蘊兮《脈確·浮》雲:“浮脈輕手得,如木水中浮。”
臨床意義:主表證,亦主虛證。
機制分析:邪襲肌腠,衛陽抵抗外邪,則脈氣鼓動於外,應指而浮。但久病體虛,也有見浮脈的,多浮大無力,不可誤作外感論治。如《瀕湖脈學·浮(陽)》曰:“久病逢之卻可驚。”
生理性浮脈可見於形體消瘦,脈位表淺者。夏秋之時陽氣升浮,也可見浮脈。
(二)毛脈合精之毛脈
1、毛,即肺;脈,即心。毛脈合精,即氣血相合。肺主氣,司呼吸,天之精氣,由肺而吸入,水谷之精氣,由胃之經脈上歸於肺,這樣,“毛脈合精”使人體氣血相合而成為一體,輸布全身,使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皆得氣血之濡養。
2、“毛脈”非皮與脈也,應為一詞,指孫脈也。氣血經肺的宣將作用,輸佈於百脈之中,最終行於孫絡,孫脈中的氣血又匯聚在一起,由絡脈、經脈又迴歸於肺。氣血的執行,就是這樣週而復始,如環無端。孫脈氣血聚合的生理過程,就叫做毛脈合精
3、指皮毛與經脈中的精氣相會合,《黃帝內經素問校釋》持此觀點。
參考文獻
1、李經緯,餘瀛鰲,蔡景峰,張志斌,區永欣,鄧鐵濤,歐明.《中醫大辭典》: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年5月
2、時逸人.《時氏診斷學》:上海衛生出版社,1956年12月
3、李國清等.《內經疑難解讀》: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年
4、程士德主編.《中醫學問答題庫修訂本內經分冊》: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年
5、唐雪梅,張同遠.《素問白話解讀》: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年10月
6、吳承玉.《中醫診斷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