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軍隊改革,一般人自然是對解放軍近年來的全面改革印象深刻,最為直觀的內容就是七大軍區改為五大戰區;成立了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和聯勤保障部隊;重組集團軍後,大量拆分原先的師級和團級單位,改組為合成旅和合成營作為新的主要作戰單元等。合成化作戰單位主要在陸軍進行推廣,透過兵種強化、混合編組和指揮扁平化等手段,讓部隊的單元戰力得到明顯提高,這種手段已被證明是有效的。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與解放軍不同,俄羅斯的陸軍建設工作似乎出現了相反的局面,原先的“師改旅”被叫停,俄陸軍重新強調建立師一級單位作為戰役叢集的價值。究竟是為什麼?具體原因,恐怕需要結合扁平化軍改的難度、俄羅斯的經濟狀況、軍費開支等方面綜合來看,才能發現其中的端倪。
表面上看,“師改旅”的意思似乎就是直接裁軍,用旅級單位來承擔師級單位的作戰任務,但實際上並沒有這麼簡單。在機械化時代,一個師可以承擔的大規模作戰任務,換到一個旅的身上是很難執行的,比如獨立裝甲部隊、炮兵部隊和航空兵部隊等,往往在編制上屬於師級部隊才隸屬的兵種。反過來用旅承擔師一級部隊的任務時,不僅要將這部分師級所屬的部隊下放,很多時候還需要新建部分部隊並補充對應的重灌備,這樣才夠用。在指揮員層面上,原先師級部隊需要的參謀機關也要分拆到旅級,這對指揮員和參謀人員的要求反而更加嚴格。
另外,這些兵種的混合編組光有架子是不行的,還需要大量燒錢的演習進行磨合。放在整個軍種來看,此類改革的花費絕對不是小數字。中國的軍費開支排在世界第二位,但即便如此,解放軍陸軍的合成化改革依舊是一個不短的過程,仍需持續若干年才能完成。由此想來,經濟和軍費都更緊張的俄羅斯,自然很難做到類似的事情。
而且,與中國的國防重心轉向海空威脅為主的情況不同,俄羅斯的國土面積極為廣袤,接近中國的兩倍,而經濟狀況又缺乏大的起色,使得軍隊規模在這些年緩慢萎縮。目前看來,俄羅斯在陸地上面對的潛在威脅主要是東歐、高加索-中亞、太平洋沿岸這三個方向,這對一支規模有限的陸軍來說,壓力可想而知。
如今,俄羅斯陸軍在“團改營”方面的調整比較成功,成立的“營戰術群”戰鬥力還不錯,與中國的合成營實力接近。但在更大規模的旅級單位上,由於高素質人員和重灌備的數量不足,很難達到預定的編制目標,一些旅只能達到員額3000人上下的“架子部隊”,綜合戰力不進反退,表現出“攻不動,守不住”的尷尬。相比之下,人員和裝備數量更多的師級部隊反而更靠譜一些,故開始重新強調恢復師級部隊。
說到底,軍改不僅花錢,而且不是一般的花錢。俄羅斯這些年軍改緩慢,且武器裝備更新換代屢屢延遲,與經濟實力的總體衰退趨勢有很大的關係。如何透過核武器以外的手段,繼續維持世界級大國的地位,將是考驗俄政府高層的一個棘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