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堪稱中國近代史上最為慘烈的一場反擊戰爭,儘管最後我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挽救了中國和中華民族於危難之中,但我們為了勝利所付出的巨大代價不容忽視。
據戰後的不完全統計顯示,在抗日戰爭中,中國因戰亂犧牲的軍民總數超過三千萬之多。這其中有許多人都是在抵抗日本軍隊中犧牲的,但是令人揪心卻不得不面對的是,犧牲的中國軍民中也有著一些因我方“自己人的失誤”而造成的。在一場尚未開戰的戰鬥中,我方因為一個小小譯電員的失誤,致使三萬餘軍民喪生,何其悲痛!那麼這其中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一、長沙危局
自九一八事變開始,日本軍國主義法西斯分子就對我國展開了緊鑼密鼓的密謀,制訂了所謂的“大東亞共榮計劃”,旨在侵佔整個中國。也正是因為日本勢力侵佔東北地區時,蔣介石政府施行“不抵抗”政策,致使日本人很輕鬆就掌握了東北全境。因此,在制定後續的侵華計劃中,日本人異想天開妄圖在三個月內滅亡中國。
很快,日本人再次蓄意發動了七七事變,拉開了全面侵華的序幕。憑藉著精良的裝備和高素質的軍隊,日本人在侵華前期佔盡了優勢,頗有“勢不可擋”之態。七七事變之後,在張學良和楊虎城針對蔣介石施行“西安事變”,使得蔣介石被迫同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隨後,國民黨軍隊開始大量集結兵力於淞滬地區,準備與日軍決一死戰。
淞滬會戰凝聚著整個國家的希望,所有人都希望能打贏日本人,但事實卻事與願違。淞滬會戰持續了三個月之久,雖然拖住了日軍進攻的步伐,但卻沒能完全打敗日軍,隨後武漢、上海、南京等地盡皆淪陷。
此時國軍戰略轉移的目的地正是南方的長沙地區,大量軍民向長沙匯聚。日軍也清楚此刻長沙的分量,便集結軍隊準備向長沙進攻,長沙城岌岌可危。
二、焦土計劃
此時的長沙城稱得上是南方重鎮,除了陪都重慶外,長沙可謂是我方重點部署的一座城鎮。雖然有大量軍民集結於長沙城內,但相比於日軍的軍事實力而言,我方實力仍顯薄弱與不足,當時負責助手長沙城的我方將領是著名的和平將軍張治中,為了完善長沙城的佈防,張治中日夜操勞、夜不能寐。
長沙城市是一座擁有著悠久歷史與文化底蘊的城市,這座城中在戰亂時期聚集了約三十萬人,除了軍人外,還有大量的普通平民。同時,長沙城中也遺留著許多的文物古蹟,因此,長沙的危亡對於當時的抗戰局勢而言極為重要。
即便是做了最為充足的準備,張治中也沒有信心能夠徹底打退日軍的進攻。在蔣介石的命令之下,張治中被迫同意了一項絕密作戰計劃,即針對長沙的“焦土計劃”。所謂“焦土計劃”便是在長沙城內安放大量易燃易爆物,在日軍攻城之時,便安排專人負責這些易燃物,若佈防的國軍隊伍無法抵擋日軍的進攻,那麼這些人將點燃易燃物,將整個長沙化為一片焦土,絕不留給日軍任何的資源。
張治中雖心有不甘,卻無可奈何。為了抗戰大局,他必須貫徹執行這項計劃。為了順利完成這項“焦土計劃”,張治中決定提前安排一場演練。但所有人沒想到的是,正是這次演練讓萬餘軍民喪命。
三、陰差陽錯
當天夜裡,張治中安排守城隊伍前往爆炸物的埋藏點等候命令實行演習。為了不擾民和達到演練的最好效果,張治中便沒有讓軍隊通知附近的居民撤退。夜晚十點鐘,所有人員都已到位,演練如期進行著,張治中很滿意,但意外突然發生了。
長沙城守備警察局突然接到一條前線傳來的訊息“日軍已開始進攻新牆河地區”,但負責翻譯的譯電員因為緊張和粗心將電報翻譯成了“日軍已開始進攻新河地區”,此訊息一出全域性震動。
因為新牆河距離長沙有上百里,但新河卻離長沙城只有三公里,接到如此訊息後,警察局局長立即拉響全城警報進行撤離。而這警報聲讓參與演習的隊伍誤以為真,緊張之餘以為日軍真的來了,就點燃了易燃物,不久後整個長沙陷入一片大火。悲劇,就這樣開始了。
結語:
據事後不完全統計,這場大火燒了五天五夜,有三萬多人喪身火海,許多還都是尚在睡夢中的平民百姓。此事發生後,蔣介石親自來到長沙城進行撫慰行動,張治中和那名警察局局長也被革了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