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民黨前線部隊節節敗退後,孤注一擲的蔣介石準備屯兵在西南,伺機“反攻”。
1949年,為了將蔣介石這種念頭扼殺在搖籃裡,更為了讓廣大人民脫離國民黨反動統治,人民解放軍發動了“西南戰役”。
這場戰役一共進行了57天,算是比較順利的,這其中宣佈起義的將領也佔有不少功勞,國民黨的90萬大軍在西南的土地上潰不成軍。
那麼,西南戰役中國軍6個兵團臨陣倒戈!剩下2個結局如何?
擁抱黎明是歷史的選擇
人民解放軍在西南作戰,是和國民黨軍隊在中國大陸上最後一波較量,當初的中原戰場上蔣家王朝覆滅,而西南戰役則是讓他徹底失去了擁有未來的可能性。
若不是解放軍施加的巨大壓力,國民黨部隊也不會這麼快臨陣倒戈。
蔣介石最初制定的目標是沿著秦嶺、大巴山、武陵山等地構成了“西南防線”,然後採取包圍的方式打圍攻。
二野的主力部隊剛剛到來的時候,就以出其不意的方式攔腰截斷了宋希濂的大部隊,這麼一弄,西南防線瞬間失去了它的意義。
首長鄧小平也很快向國民黨部隊傳達的了資訊,分別是“四項公告”以及後來的“約法八章”。
宋希濂
於是,在強大的火力和“攻心”政策下,20萬國民黨部隊在12月就舉行了17次起義。
比如劉文輝的24軍、鄧錫侯的95軍、郭汝瑰的22兵團等,除了郭汝瑰原本就是地下黨員外,其餘的部隊在起義的過程中主動性也都比較強。
特別是昆明起義和川康起義,時間都發生在解放軍到來之前,這是起義的第一個階段。
從12月中下旬到12月底是起義的第二個階段,此時的人民解放軍已經從東、南、北三個方面逼進了成都市,北線趕來的大軍一度進入了綿陽,這也徹底切斷了國民黨留守部隊的外逃去路,殘部也完全被關閉在川西成都盆地之內。
國民黨部隊打仗通常是認長官,可12月23日胡宗南已經乘坐飛機飛向了海南島,其他的部隊已經徹底沒有力氣抵抗了,加上國民黨不得人心,所以國民黨軍隊內部有許多的起義,這也極大緩解了解放軍進攻的阻力。
在西南戰役中,起義軍團總體上來說一共有6個,分別是第7、第15、第16、第18、第19和第20兵團。
可以說,正是因為這些兵團在解放軍強大武力震懾下,能夠認清局勢,才讓整場西南戰役期間基本沒有打什麼大城市的攻堅戰,大大降低了戰爭的破壞程度,使得西南數千萬人民免除了一場巨大的浩劫,也讓國共兩軍的人員傷亡被降到了最低。
雙方投入的總兵力高達150萬人,如果真的要在西南土地上“一決高下”,數千萬人民必然會遭受浩劫,跟不久前結束的廣東戰役對比起來,西南戰役的傷亡人數還沒有達到6比1,戰爭的殘酷程度大打折扣,這離不開這6個起義的兵團。
在起義兵團中,還有特別“開眼”的,比如在昆明起義後,盧漢的部隊遭到了蔣系中央軍的大肆圍攻,雙方激戰長達十個日夜,出現了非常多的危險情況,盧漢在有一段時間裡差點堅持不住了,還好解放軍的第5兵團前來增援才終於解了圍。
再比如劉文輝的“川康起義”運動中,24軍部在成都遭到了胡宗南的圍追堵截,歷經了非常慘痛的代價才終於將敵人擊退。
有“開眼”的起義軍隊,就一定有不開眼的部隊。
劉文輝
兩支不起義的部隊,結局慘淡
相比於西南戰役中那六個兵團的臨陣倒戈,選擇起義,剩下兩個咬牙扛著的兵團,是如何結果?
首先是國民黨第五兵團。
部隊能不能起義,關鍵要看司令員究竟是誰,而第五兵團的司令正是李文
作為從黃埔軍校中走出來的學生,他對蔣介石几乎是“愚忠”,只要是蔣介石的命令,李文始終是萬死不辭。
在平津戰役開始的時候,李文因為時局的原因留在了華北一帶,算是蔣介石留在那裡牽制傅作義的一顆棋子。
正是因為這個人的存在,傅作義想走和平談判的道路就顯得略為艱難,當傅作義把麾下所有司令叫過來開會的時候,談到了想要和平起義的事情,結果這個李文直接站起來提出反對意見。
傅作義預料到了這種情況發生,可他依舊不願意完全得罪蔣介石,最終選擇放走了李文,也沒讓李文空手而去,給他準備了不少輕機槍運回了南京。
在這種情況下,蔣介石對於李文的行為更是感動不已,因此便把他派到老長官胡宗南那裡,讓他繼續擔任兵團司令。
其他部隊在順應時局起義的時候,李文拼死抵抗。
可能會有人有疑問,如果從蔣介石這邊作為出發點,那麼李文絕對是“忠臣”,最起碼也是個有骨氣的人物。
然而,事實並不是這樣,李文最初的想法,只是一種“慣性思維”,他不敢相信不可一世的蔣介石在美國的幫助下會這麼快落敗。
第五兵團在解放軍的重重圍攻下丟盔棄甲,到最後完全失去了突圍的可能性,李文眼看大事不妙,乾脆和解放軍第12軍談判,表示願意投誠。
12月27日,李文來到四川邛崍的解放軍駐地投降,並且和馮龍等人一同被關在重慶教導總隊和西南軍政大學的高階班學習。
好景不長,由於那會看管並不算十分嚴格,再加上李文是一個會演戲的人,1950年1月,他拔腿就跑,先去了香港,兩年後就去找蔣介石了,並在1977年於臺北市病逝。
李文
李文投降了,這個“不長眼”兵團的故事其實還在繼續。
主要是因為第五兵團中還有另外一號人物:胡長青。
本來兵團就敗得差不多了,幾乎沒有什麼反抗的力氣,胡宗南跑之前便把任務交給了胡長青,讓他代理第五兵團司令官,擔負起守備“半壁江山”的重任,胡長青深受感動,拉起殘兵敗將就開始負隅頑抗。
然而,就算胡長青有“豪情壯志”,手下那點部隊也沒有辦法和解放軍硬碰硬,部隊越打越少,一路向西逃竄。
結果,1950年3月當胡長青帶著最後一點人來到喜德的時候,又遭到了當地彝族武裝襲擊,他本人更是身負重傷。
跟李文比起來,這個胡長青才是真正的“愚忠”,前面就有過兩次自殺經驗,不過都被救活了,此時的胡長青對於自殺這種事情更是輕車熟路,當部隊中的幾個死硬分子將他架到了孟獲嶺的時候,絕望中他還是選擇了開槍自殺。
而第五兵團最終也是難逃全軍覆沒的結局。
除了李文和胡文青以外,還有一支兵團沒有起義,他們便是14兵團。
這支頑固的軍隊,矛頭也同樣指向一個人,他叫做宋希濂。
有一點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14兵團的首腦人物一直都是宋希濂,不過他有一位同學兼同鄉,關係非常好,叫做鍾彬。
從1933年開始,鍾彬就在宋希濂的手下擔任要職,今後的十幾年時間裡,兩人始終都在並肩作戰。
鍾彬
鍾彬手上是罪行累累,當初陳毅、項英的部隊遭受巨大的損失,就和此人撇不開關係,而且當初瞿秋白的動向就是被鍾彬發現的,他也很快把這則情報報告給了上級,直接導致了瞿秋白被捕喪命。
解放戰爭時期,蔣介石的部隊開始全線敗退,為了擴張兵力伺機而動,他們開始在西南大規模招兵買馬,宋希濂也沒有辜負老頭子的希望,很快將部隊擴充到了6個軍。
瞿秋白
那麼部隊一多,指揮起來就比較麻煩了,因此,宋希濂邀請鍾彬出任14兵團司令官。
1949年11月初,在其他部隊相繼起義和投誠的時候,宋希濂還是選擇孤注一擲,但很快便陷入瞭解放軍的重重包圍當中,他先是把荊門給丟了,然後又失去了川東,緊接著便率領殘部向西昌方向逃跑,被解放軍一路圍追堵截。
終於在12月19日,解放軍把宋希濂部圍在了大渡河沙坪一帶,宋希濂本人萬念俱灰,直接掏出手槍準備自殺,身邊的警衛排長見狀一把將他拉住,因此,宋希濂被俘。
跟他一起拼死抵抗的,還有剛提拔上來不久的鐘彬。
1949年11月22日,鍾彬其實還先宋希濂一步在四川白濤鎮被俘,此人的結局就沒有宋希濂那麼好了,在重慶剛剛解放後不久,他便在勞改營中逝世。
14兵團也就此全軍覆沒,解放軍在遼闊的西南地區便再也沒遇到其他壓力。
蔣介石的如意算盤是長期堅守在西南,建立一處西南基地,未來在第三次世界戰爭爆發的時候,他就可以以此為依託順便反攻全國。
毛主席也早都做過戰略部署,西南的重心是四川,他特意強調二野的主力需要在十二月佔領瀘州、重慶一帶,賀龍的十八軍團必須迅速解放成都一帶,儘快佈置起明年的春耕,有利於生產建設,穩定局勢。
由於總共爭取了40多萬國民黨軍隊的起義,因此西南作戰提前兩個月完成了預定任務,為解放軍下一步進軍西藏爭取到了寶貴時間。
在這57天作戰的時間裡,人民解放軍充分發動了自身的有利形勢,讓“北平方式”迅速擴充套件到西南地區,這是在政治上瓦解敵軍的一次重大勝利。
從起義部隊的派系上來看,有川軍、有粵軍,還有西北軍等,甚至還有部分中央軍捲入了這些起義,這是西南地區獨有的現象,非正規部隊的起義也非常混亂,包括“西南第一路遊擊軍”、“川東挺進軍”等等,還有很多非作戰單位,比如憲兵學校、中央炮校等。
正是在起義的6個兵團的影響下,大家達成了一種秘密默契,從而形成了一股非常堅強的力量,加速了國民黨軍的分化和瓦解,最終導致了連鎖反應。
而那些拒絕起義的幾位將領,大多是國民黨中的死硬分子,然而被俘的人大多在後期還是順利完成了改造,自殺未遂的宋希濂就是一個反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