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尤其是對於母親而言,孩子更是比自己性命還要珍貴的存在,經歷十月懷胎的辛苦,滿懷期待地等著他(她)出生,是世界是最幸福的事情。試問,又有哪位母親願意丟棄自己的親骨肉。然而,在革命年代,就有一位偉大的母親,為了幫助戰友撫養孩子,她狠心放棄了自己的孩子,最終,戰友的孩子健康長大,她自己的孩子卻夭折了。
託孤
辛亥革命的槍聲,將大清王朝送入了墳墓,封建社會瓦解,也提高了女性的地位,從此後,革命不再是男性的專屬,作為半邊天的女性,也加入到了革命隊伍中。
蘇成蘭,出生于山東沂南縣雙堠鎮的一個貧困家庭,四歲那年,迫於生計,跟隨父母一路討飯,到達東北。然而,不久後,日軍佔領東北,蘇成蘭一家只好再次一路乞討,返回了家鄉。
時光如梭,到了1940年,蘇成蘭已經長成了一位大姑娘,這一年,家鄉來了一群八路軍官兵。這支部隊,隸屬於山東縱隊,不僅肩負起了抗擊日寇的重任,也在村裡辦起了識字班,教會老百姓識字斷句,宣揚革命知識。
蘇成蘭想要透過學習改變自己命運的願望非常強烈,她第一個報名參加了識字班。隨著知識的豐富,她逐漸意識到一個道理,只有透過自己的抗爭,才能改變自己和其它女性的宿命。
在八路軍的幫助下,蘇成蘭成立了“女民兵自衛隊”,雖然不能像男同志一樣走上戰場,但至少可以站崗放哨,為抗日貢獻自己的力量。
有空的時候,蘇成蘭團結起村裡的婦女,將自家糧食都貢獻出來,做成食物,送到作戰前線給戰士們吃,有力地支援了抗戰。
不久後,兩件喜事降臨在蘇成蘭身上,第一喜事是她結婚了,丈夫也是一位老實巴交的農民,起初並不理解蘇成蘭成天都忙著開展革命活動而冷落了自己,與蘇成蘭鬧起了彆扭。蘇成蘭耐心地勸說自己的丈夫,最終感化了他,最終,丈夫也加入進來,這對革命夫妻,成為了堅定的戰士。
第二件喜事是蘇成蘭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自從加入組織後,蘇成蘭的工作更加繁忙了,白天要忙著開展工作,晚上還要開會學習,幾個月下來,蘇成蘭瘦了一大圈。
1943年秋天,一位名叫呂清華的隊員來到蘇成蘭的家鄉。由於呂清華的身體不好,不能像其它戰士一樣長期風餐露宿,於是組織決定將他安排進當地人的家中。到底安排到哪家呢?思來想去,只有蘇成蘭一家最靠譜。
當負責人向蘇成蘭的丈夫提出這個請求後,丈夫面露難色。原來,他與蘇成蘭成婚沒多久,正是新婚燕爾如膠似漆的時候,何況,兩人一直打算要小孩,多有不便,所以才會面露難色。
蘇成蘭聽到這個訊息後,毅然決定,把呂清華安排到自己家住了下來。她把自己的床鋪讓給呂清華,自己與丈夫打地鋪睡覺。
呂清華以教學為幌子,實際則開展黨的工作。蘇成蘭對這位革命元老非常尊敬,儘可能地滿足對方生活上的需求,還義無反顧地承擔起了呂清華的安保工作,外面一有風吹草動,她第一個想到的事,就是把呂清華藏起來,兩人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
也許是緣分,兩家人的孩子幾乎同時出生,他們時常把各自的孩子抱到一起,逗他們玩耍。看著兩個差不多大的孩子,兩家人都將對方的孩子當成自己的親骨肉來對待。
平靜的日子並沒有延續多久,隨著日寇對根據的掃蕩越來越密集,組織決定讓呂清華轉移陣地,到另外的地方開展革命活動。
呂清華想到,離開此地後,風險加大,保不準隨時會犧牲,自己帶著孩子,不僅危險,也多了一份拖累,思前想後,他決定把孩子留在蘇成蘭家,讓他與蘇成蘭的孩子一起長大,等條件成熟之後再來接他。
蘇成蘭對這個想法也非常贊同,她親手接過孩子,看著孩子紅撲撲的小臉,安慰著呂清華。
呂清華狠下心來,拾起行囊,離開了自己的孩子,儘管內心諸多不捨,但為了革命的需要,他決定委屈自己,讓他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生長。呂清華離開時,一步三回頭的猶豫,讓蘇成蘭的內心非常難受,她在心裡暗暗發誓,無論多麼艱難,也要將這個孩子撫養長大。
拋棄自己的孩子
呂清華離開後,蘇成蘭一個人撫養兩個孩子,本就非常艱難,隨著革命形勢的惡化,蘇成蘭根本無暇同時照顧兩個孩子,不僅是精力不夠,奶水也不足。在萬般無奈之下,她決定將一個孩子到孃家。
在與丈夫商量了幾天幾夜之後,丈夫最終含著眼淚同意了她的想法,因為,蘇成蘭打算送出的孩子,是他們自己的親生骨肉!
作為一位母親,蘇成蘭當然捨不得自己的孩子離開自己,但為了兌現對呂清華的承諾,她只有委屈自己和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讓呂清華的孩子受委屈。
她提前讓自己的孩子旭貴斷了奶,無數次,孩子都餓得哇哇大哭,讓蘇成蘭的心裡非常難受,她流著眼淚,讓旭貴學會吃糧食,而將自己甘甜的奶水,用於餵養呂清華的孩子。
旭貴斷奶後不久,便被蘇成蘭送到了孃家。呂清華的孩子在她們一家的撫養下,長得白白胖胖。自己的孩子,不久後卻因為染病,不幸夭折。蘇成蘭有口不能說,只好加倍對呂清華的孩子好,以彌補自己的喪子之痛,在她心裡,已經將這個孩子當成了自己的親骨肉。
孩子長到四歲那年,呂清華夫婦返回蘇成蘭家,打算抱回自己的孩子。當他們得知蘇成蘭為自己的孩子做出的犧牲後,內心打起了退堂鼓。
身為母親,蘇成蘭何嘗不知道對於一位母親來說,孩子的重要性,他毅然決定,將孩子歸還呂清華夫婦。
呂清華夫婦來接孩子的時候,孩子捨不得離開蘇成蘭一家,他躲在蘇成蘭身後,哭著大喊媽媽不要離開我。蘇成蘭一咬牙,讓呂清華夫婦抱上孩子趕快離開。
蘇成蘭見孩子走遠,轉身抹著眼淚對丈夫說:以後再也不幫別人養小孩了,難受得很。丈夫也抹著眼淚,站在一旁哭。
撫養英雄後人
沒想到,不久之後,蘇成蘭再次“舊病復發”,幫別人養起了孩子。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村裡一位名叫王立斗的男子,響應號召入伍,成為一名志願軍,奔赴朝鮮作戰,為國犧牲了。
王立鬥犧牲後,留在家中的妻子因不堪生活的重擔,選擇改嫁,他們的女兒小蘭便成了孤兒,跟著爺爺生活。
不久後,小蘭的爺爺也撒手人寰,年僅五歲的小蘭成了無依無靠的孤兒,過起了乞討生活。
每次碰到蓬頭垢面的小蘭,蘇成蘭內心就非常難受,雖然這位偉大的婦女並不知道“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道理,但母性生來就具有的慈悲心腸,讓她萌生出收養小蘭的想法,但一想到以前的傷痛,她又猶豫了。
丈夫看出了她的擔憂,勇敢鼓勵她,我們收養她吧,她是孤兒,以後沒有人和你搶了。蘇成蘭轉念一想,確實是這樣。於是,她們一家,收養了小蘭,不至於讓這位英雄之後,在那些艱苦年代死於飢餓。
家中增加了一張嘴,生活更加艱難,蘇成蘭帶著孩子們上山找野菜,才能維持得了生活。即便如此困難,蘇成蘭一家,還是將小蘭送進了學校讀書。最後,大學畢業後,小蘭進了沂南銅井金礦工作。
蘇成蘭,是沂蒙山地區一位平常的婦女,也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在她身上,既有中國進步女性的偉大,也有身為母親的普通與慈愛。中國革命的成功,離不開無數位像蘇成蘭一樣的紅嫂的無私付出,向蘇成蘭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