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戰爭中決定勝負的除了雙方軍隊數量、士兵質量依舊這一場戰爭的具體環境之外,還有雙方武器裝備的差距。試想一下,一方面拿著步槍,後方擺著大炮、火箭筒,天空還有飛機,地面跑著坦克,而另一方只有傳統冷兵器。
參與戰爭的其中一方對另一方在武器裝備上面有著壓倒性的優勢,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軍隊數量還是士兵質量都已經無法影響一場戰爭的勝負。當然,在現實生活中不會出現這麼明顯的差距,但是武器裝備對一場戰爭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
新中國的成立也經歷了不少戰爭,軍隊的武器裝備也在不斷更新換代。從最開始以冷兵器為主,用胸口和血肉之軀去硬抗敵人的堅船利炮,到後來開始進口國外先進武器,再到現在我們自主研發武器,在這一方面做到了獨立自主。
現在我國軍隊實力大大增強,這與我們的科學家們專心致志自主研發新式武器息息相關。但是在抗戰時期,我方資源極度稀少,尤其是武器裝備,當時我們的相關技術也十分落後,那麼士兵們的武器裝備從哪裡來?其實主要來自三方面。
第一個方面也是來源最廣泛、最普遍以及最簡單便利的一方面,就是從敵人那裡繳獲。一場戰鬥結束後,雙方都會清點戰場以及整理雙方獲得的戰利品,在這些戰利品之中就有著不少武器裝備。這也是抗戰初期我軍最重要的武器來源。
眾所周知,抗戰初期我軍在武器裝備方面的製造技術還不夠發達,只能仿製一些簡單的武器,而那些高階武器則遠遠比不上敵人,全靠著進口也不現實。所以從日軍手上收繳來的武器裝備就成為了我軍最好的武器補充來源。
就拿山東抗日根據地為例子,在抗戰時期,僅僅是這一個抗日根據地就繳獲20萬餘支步槍、1000餘挺機槍以及1萬多發炮彈!可想而知在全國範圍內我們繳獲了多少武器裝備,不過,僅僅是依靠收繳來的武器是遠遠不夠的。很多人也僅僅被影視劇所矇蔽,不知道其他的來源渠道。
第二個來源就是自己生產。確實,在抗戰前期的時候,我軍生產技術遠遠沒有達到能夠獨立大規模生產足以供給全部士兵的武器裝備,但是收繳來的槍支總有消耗殆盡的一天,而且槍支有了,彈藥卻遠遠不夠,所以還是要靠自己生產。
那些收繳來的武器裝備就是最好的模板。科研人員將收繳來的槍支拆解,細細研究其中構造,然後想辦法自己進行生產。槍支我們可以從敵人那收繳來,但是子彈、手榴彈這些一次性消耗品主要還是我們自己的兵工廠生產。
第三個來源就是援助。抗戰後期,全國人民上下一心,組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這種情況下他們自然要提供一定的裝備。而抗日戰爭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也有很大作用,所以盟軍也會提供一定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