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所使用的武器裝備,效能雖然比不上西方,但他們卻具備自主研發能力,效能粗糙的武器,仍然在亞洲戰場發揮出重要作用。
對於日軍的輕型武器,比如槍械類,單兵武器,也有很多的種類和過渡型號,對於大部分人可能只知道當年日軍有“歪把子”輕機槍,“38大蓋”步槍和南部14式手槍,這些武器只是比較常見,但在當年,日軍所使用的輕武器可不只有這些。那本期就來為大家盤點一下,在二戰期間日軍曾使用過的37種輕武器。
手槍:
稲垣式 官佐手槍
如果你只認為當時的大佐軍官,只配備南部14式手槍的話,那你真的錯了,對於佐官級並不只配備14式,有不少的公發武器佩槍,也有不少是自己定製的佩槍,圖中的這支屬於公發的禮儀手槍,具體效能未知,它也發射南部的8×22毫米子彈,該槍在當時非常稀有。
杉浦式 將佐手槍
它當時作為高階軍官,或者高階將領的主要佩槍,仿製了勃朗寧M1903型,發射點32ACP手槍彈,不過多數也是作為禮儀手槍,作為高階軍官的榮譽和標誌,最主要的是個人防身,並沒有太強的實戰能力。
1式 將佐手槍
它也是一種仿製勃朗寧系列手槍的禮儀式佩槍,大佐級以上高階軍官會配有,同樣是發射點32ACP彈藥,具體效能未知。
2式 將官手槍
該槍在1943年到1945年處於服役狀態,外形看起來還算不錯,比較方正,比較對稱,發射8×22毫米南部手槍彈,彈匣容量為8發,有效射程為50米,全槍長度為176.5毫米,槍身為金屬結構,握把護柄使用了木質結構,並且護柄顏色和圖案可以定製。這當年該槍也作為高階軍官的禮儀手槍。
明治26式 轉輪手槍
它是日本的第一種國產製式手槍,模仿了英國韋伯利轉輪手槍的特點,在1893年完成設計。26式轉輪手槍的全長為213毫米,槍管長度為121毫米,重量為880克,彈巢容量為6發,併發射原理還模仿了史密斯韋森3號轉輪手槍的特點,該槍發射9毫米黑火藥手槍彈,但威力很差,在二戰早期,曾作為尉官的配槍,但後來被現代化南部14式手槍所代替。
94式 手槍
在1934年到1945年之間,日軍所使用的一種半自動手槍,主要裝備零式戰鬥機飛行員,機場空勤人員,海軍軍官和海軍陸戰隊軍官,外形比較奇特,看起來很彆扭,發射8×22毫米南部手槍子彈,彈匣容量僅為6發,有效射程為50米,94式半自動手槍也主要用於太平洋戰場,僅有少部分來到東南亞戰場。
南部14式 手槍
二戰期間日軍大量裝備的半自動手槍,在1925年到1945年期間進行生產,發射8×22毫米南部手槍彈,彈匣容量為8發,有效射程為50米,槍口初速為317米每秒,槍口動能為332焦耳。採用了槍管短後坐和卡鐵擺動閉鎖方式,但該槍的效能非常差,不僅威力小,還容易卡殼,就連游擊隊繳獲了都不願意使用,它的別名還叫“做雞腿擼子”。
南部陸式 手槍
它是南部14式半自動手槍的過渡型號,外觀還有著魯格P08的形態,尤其是握把護柄部分。它發射最早期的南部式手槍彈藥,彈匣容量為8發,有效射程為50米,整個槍身的製作比較粗糙,不過初步已經有了南部14式手槍的槍機結構。在二戰期間,確切地說是二戰早期,這支槍只有少量被裝備過。
南部16式 連發自動手槍
該槍是南部14式手槍之後的型號,屬於一種全自動型手槍,同樣是發射南部8×22毫米彈藥,彈匣量為16發,這也是為什麼叫做“南部16”的原因。該槍的有效射程能達到70米,全槍長度為113毫米,尺寸長度要比南部14式手槍大一些,該槍在當年裝備特工,偵察人員和突擊隊等。
南部式 甲型自動手槍
同樣是基於南部式系列手槍研製出來的甲型自動版,全槍長度為230毫米,有效射程可達到60米,發射常用的8×22毫米南部式手槍彈,可配備50發彈鼓,或加長型彈匣設計,並且可以把硬殼式槍包,卡在握把上作為槍托來使用,該槍在二戰期間有少量作為炮兵部隊的隨身配備。
南部式 乙型自動手槍
它是南部系列中的最佳化改良版,結構變得更簡單,便於保養,更重要的是增強了效能,減小了後坐力,單手操作射擊準度更高,它發射南部8×22毫米彈藥,彈夾容量標準為8發,也可配備加長型彈鼓,具備全自動發射能力。全槍長度為230毫米,槍管長度為117毫米,握把部分和大體框架,明顯仿造了德國魯格手槍。
南部式 袖珍手槍
它是南部系列手槍中的衍生型號之一,屬於一種緊湊型手槍,全槍長度為112毫米,發射7毫米彈藥,彈匣容量為7發,有效射程僅為30米,該槍主要作為當時的特工人員,特高科部門,便衣偵察人員等,主要特點就是體型小,方便攜帶。
衝鋒槍:
南部1式 衝鋒槍
在1935年到1945年期間,日軍所裝備的一種衝鋒槍,主要配發給裝甲車組乘員,坦克車組乘員,外形非常奇特,效能也不是很好,發射8毫米南部彈藥,彈匣容量為50發,有效射程50米,它的射速方面比較快,理論每分鐘可達到700發子彈,但是實用性較差,日軍士兵對該槍也不是很看好,南部1式衝鋒槍,多數在太平洋戰場中使用。
南部2式 衝鋒槍
在1936年,根據南部1式衝鋒槍的基礎,衍生出來了第二種衝鋒槍,同樣有著奇特的外形,雖然形態發生了變化,但大體的結構沒有變化,它的研發階段,原型槍發射6.5毫米子彈,但意識到缺陷,又改為了南部8毫米手槍彈,並配備30發彈匣供彈,還可調節高射速和低射速,南部2式衝鋒槍,當時主要也作為坦克車組成員的防衛武器。
100式 衝鋒槍
在1940年到1945年期間,日軍曾使用的一種衝鋒槍,它的原型仿照了一戰期間,德國的MP18衝鋒槍,並且彈匣也設計在左側,還安裝了散熱套筒,底部還能放置雙腳支架,在近距離作戰時,前部也能安裝步槍刺刀。該槍發射8x22毫米,南部手槍彈藥,彈夾容量為30發,理論射速可達到每分鐘800發,有效射程為120米。二戰期間100式衝鋒槍,主要在太平洋戰場配備給指揮官和突擊隊所使用,並沒有大規模裝備。
步槍:
2式 傘兵步槍
二戰期間日軍傘兵所裝備的一種短步槍,根據99式步槍為基礎,縮短了槍身尺寸,並且可以把槍拆成兩半,便於攜帶。2式傘兵步槍發射與99式步槍相同的7.7×58毫米,有坂步槍彈藥,彈容量為5發,有效射程為450米,子彈初速為735米每秒。
4式 半自動步槍
該槍在二戰末期誕生,仿製美軍加蘭德M1半自動步槍,在研製過程當中,還出現過5式、4式甲型、4式乙型等,並具備全自動發射能力,後來正式定型為4式半自動步槍,彈容量為10發,發射7.7×58毫米有坂彈藥,可以使用兩個5發單板裝彈,但該槍在二戰期間只生產出幾百把,配發給本土防禦部隊。
30式 步槍
它是日軍第一種6.5毫米口徑的步槍,代替了早期的村田13式和22式步槍,該槍在1897年正式定型,並衍生出卡賓槍型和海軍槍型,發射6.5×50毫米有板步槍子彈,彈容量為5發,早在一戰期間,該步槍就在使用,在二戰的時候,30式步槍有一部分列裝海軍,還有少數作為軍校學員的訓練武器。
38式 步槍
它是二戰期間,日軍大量採用的栓動式步槍,發射6.5×50毫米有坂彈藥,採用旋轉後拉式槍機,彈容量為5發,在亞洲戰場上也被稱作為“38大蓋”,因為後期的38式步槍,在槍栓頂部安裝了一個防塵蓋,因此也就得到了“38大蓋”的稱呼。它的有效射程為460米,槍口初速為765米每秒,全槍長度為1280毫米,並且可以安裝刺刀,還有一些效能較好的,安裝了光學瞄準鏡,改為38式狙擊步槍。
38式 卡賓槍
38式步槍也衍生出了短卡賓槍,一般裝備於騎兵部隊,槍身縮短至965毫米,重量為3.9千克,彈藥沒有改變,仍是發射6.5×50毫米有坂步槍彈藥,裝彈數為5發,槍口初速為708米每秒,在槍口前部分也可以安裝刺刀。然而它的槍管部分直接使用了木頭包裹上,並不像38式步槍那樣裸露在外面。
44式 步騎槍
它是日本精銳騎兵部隊所裝備的一種短卡賓槍,同樣是在38式步槍的基礎上衍生而來,它的尺寸比38式步槍要更短,效能也要更穩定,並自帶可摺疊式槍刺。當年除了裝備精銳騎兵部隊外,還有不少裝備空降部隊和突擊隊也使用了44式步騎槍。在二戰期間,僅生產了9萬支,在當年該槍也十分稀有。
66式 步槍
66式步槍是日本二戰早期的出口型武器,在38式步槍的基礎上改進而來,併發射特製的8×52毫米改進型的彈藥,在1923年到1945年期間,僅生產了5萬支,但在二戰期間,也有少數的66式步槍,被改裝成狙擊步槍使用,不過具體的效能未知。
97式 狙擊步槍
它是在38式步槍的基礎上研發,採用與38式同等的6.5×50毫米有板彈藥,早期日軍使用的狙擊步槍,而是直接在38式步槍上安裝瞄準鏡臨時拼湊的,而97式是專門研製出來的狙擊步槍,該槍的重量更輕,安裝了2.5倍或4倍光學瞄準鏡,有效射程可達到600米,內建5發彈倉供彈,在二戰期間該槍被大量採用。
99式 步槍
在二戰中期日軍裝備的一種7.7毫米新式栓動步槍,主要用在太平洋戰爭中使用,對比美軍的7.62×63毫米彈藥,意識到自己的6.5×50毫米彈藥威力不足,就此研製出了7.7×58毫米全新彈藥,同時也誕生了全新的99式步槍。它的尺寸要稍比38式步槍短一些,全槍長度為1258毫米。在戰鬥時,綜合性能比38式步槍強度不少,但在二戰後期所生產的99式步槍,就比較粗糙了,因為材料不夠用,不少的槍托都使用邊角料製成,甚至連前面的角鐵都取消了。
99式 短步槍
99式短步槍,屬於99式步槍的後期型號,兩者之間的大體結構和原理沒有改變,這是短步槍的槍管部分,使用了木頭覆蓋,槍管不再裸露在外部,整體槍身變得更短,全槍長度僅有657毫米,重量為3.8千克,其餘的都沒有改變。
99式 狙擊步槍
99式狙擊步槍是在99式短步槍的基礎上,加厚了槍管,拆去槍管底部的支架,並在槍身偏向左側的位置上,安裝了4倍瞄準鏡,發射7.7×58毫米減裝子彈,有效射程為460米,主要也是在太平洋戰爭中使用。
機槍:
大正11式 輕機槍
這個型號的輕機槍,有很多人都認識它,別名被稱作為“歪把子”。它的工作方式比較特別,在左側有一個較大的彈倉,可以把步槍使用的5發彈板,分為6個放入彈倉中,然後透過上面的壓進裝置,壓制彈藥,同時彈藥將從內部的缺口被推送到槍膛完成擊發,雖然這種設計理念比較獨特,但實戰很不實用。該槍發射6.5×50毫米常規步槍彈,理論射速為每分鐘500發,實際射速每分鐘僅有120發,有效射程為600米,那它為什麼叫“歪把子”呢?
因為該槍的供彈部分在左側,所以準星會設計在右側,在射擊時,士兵的頭部要向右傾斜,所以為了更便於操作,槍托部分也進行了向右偏斜設計,所以它便成為了“歪把子”。
96式 輕機槍
它是99式輕機槍之前的過渡型號,發射6.5×50毫米38式步槍使用的有坂子彈,使用30發可拆卸式盒型彈匣供彈,它的這種供彈方式,與當時二戰期間常見的機槍相同,彈匣安裝在頂部,也借鑑了當時捷克的ZB26輕機槍。該槍的理論射速為每分鐘550發,槍口初速為735米每秒,比之前的大正11式輕機槍更出色。
99式 輕機槍
該槍是在96式輕機槍的基礎上研發,雖然兩者的外觀比較相似,但細節上是不同的,99式機槍的槍口部分呈現喇叭狀,並在槍托尾部帶有可摺疊式支架,並且發射7.7×58毫米有板彈藥,採用氣動式原理,每分鐘射速為500發,槍口初速為715米每秒,有效射程可達到2千米,並可配備光學瞄準鏡使用。99式輕機槍二戰期間,主要在太平洋戰場中所使用。
“智”式 輕機槍
當年日軍對所繳獲的捷克ZB26輕機槍進行了仿製,專門用來發射繳獲的7.92×57毫米彈藥,採用30發彈匣供彈,每分鐘射速為600發,子彈初速為750米每秒,內部的零件與捷克ZB26輕機槍完全相同,該槍並沒有完全裝備日軍,而是配發給亞洲戰場中的偽軍使用,當中“智”的意思翻譯過來,是“只支那輕機槍”的意思。
97式 車載機槍
該槍仿照了當年英國維克斯E型航空機槍,發射7.7毫米×58SR機槍彈藥,可以使用30發彈匣供彈,一般安裝在俯衝轟炸機,或者架設在坦克炮塔頂部,還有的安裝特殊套筒,作為坦克內部的並列機槍,在左側還帶有一個管狀瞄準鏡,便於在坦克車內進行射擊。
大正3式 重機槍
它是日本第二種氣冷式重機槍,在1914年到1945年期間進行服役,該槍沿用了法國霍奇克斯重機槍的供彈方式,採用30發保彈板,從左側插入槍膛,當所有彈藥發射完畢後,彈板會從右側自動退出,這種設計思路,大大增強了重機槍的換彈速度。大正3式重機槍發射6.5×50毫米彈藥,每分鐘射速為500發,子彈初速為740米每秒,有效射程為800米,可以使用雙腳支架,也可安裝在高支架上作為防空機槍。
明治38式 重機槍
它是日本第一種仿製法國哈奇開斯機槍的氣冷型號,外形幾乎與哈奇開斯重機槍相同,使用30發彈板供彈,每分鐘射速為450發,發射6.5×50毫米彈藥,在1905年到1945年期間進行服役,其實到二戰期間,38式重機槍大部分就已經淘汰,部分作為預備役和訓練用槍,但到了二戰末期,由於資源匱乏,武器生產供應不上,所以再次將老舊的38式重機槍,拿出來進行最後的抵抗。
大正92式 重機槍
二戰期間日軍在太平戰場和亞洲戰場,大量採用了一種重機槍,它是在大正三年式的基礎上改進而來,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大正92式重機槍發射的是7.7×58毫米彈藥。該槍的理論射速為每分鐘450發,實際射速僅有每分鐘200發,戰鬥時還可以在機匣尾部,安裝光學瞄準鏡來使用。在太平洋戰場上,美軍還管92式重機槍叫做“啄木鳥”,因為開火的聲音確實很像啄木鳥。
其他:
97式 20毫米反坦克槍
一般都以為只有歐洲戰場上會有反坦克槍,實際上二戰期間,日軍也少量裝備過自主研發的反坦克步槍,但是在東南亞戰場上幾乎用不到,有少量的應用到太平洋戰場對付美軍坦克,還在諾門坎戰役中用來對付蘇軍坦克。97式反坦克槍發射20毫米穿甲彈,但由於對這方面的研究不成熟,該槍並沒有設計緩衝裝置,後坐力非常大,對於身材小巧的日本士兵都承受不住。該槍可以使用可拆卸式的5發彈匣供彈,採用半自動發射原理,在前部還安裝了擋板。正常的反坦克槍,僅需兩人就可以操作,而97式20毫米反坦克槍,卻需要5名士兵才能操作。
89式 擲彈筒
二戰期間,日軍曾大量使用的擲彈筒,它也被稱作為輕型迫擊炮,結構簡單,使用起來方便快捷。口徑為50毫米,全炮長度431毫米,重量4.7公斤,攜帶起來比較方便,也無需像迫擊炮一樣安裝支架,繁瑣的部署,而89式擲彈筒,直接可以放入榴彈進行發射,並最大射程可達到700米,爆炸半徑為5~8米,必要時還可發射十式手雷,而且這種手雷的設計,當時也考慮到了會作為擲彈筒的第二種彈藥,所以也解釋了日軍的手雷使用前為啥先要磕一下。
100式擲彈器
當時日軍除了使用擲彈筒外,也設計了一種比它更輕的步槍100式擲彈器,並具有現代化步槍榴彈發射器的意義。它的整體長度為250毫米,可以配合99式步槍使用,並能發射99式手雷。它的發射原理很有意思,榴彈器上面有兩個通道,頂部可放置手雷,底部有一個細小的子彈通道,當子彈從管道射出後,尾部會產生氣體,而氣體就會透過導氣口,將炮管內部的手雷衝擊出去,不過射程不是很遠,僅能達到200米。100式擲彈器當時裝備的數量不是很多,而且對士兵的使用經驗非常注重。
那本期這37種二戰日軍曾使用過的輕武器,就為大家盤點到這裡,如果你對此還有哪些不同想法或意見,請在評論區中表達出來,想要了解更多相關武器裝備內容,請記得關注,下期繼續為你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