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大典前,被周總理親點的播音員齊越、丁一蘭在解放初期是眾人如雷貫耳
一、齊越
齊越,曾用名齊斌濡。1922年2月生於內蒙古滿洲里,河北高陽人。1946年畢業於西北大學俄語系,同年10月參加革命。,解放前,黨中央還在陝北,他就擔任了新華廣播電臺的播音員。齊越,於在晉冀魯豫人民日報社擔任編輯,1947年擔任陝北新華廣播電臺播音員。195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解放戰爭時期,許多重要的文告新聞經齊越同志播出,鼓舞了人民計程車氣,瓦解了敵人的鬥志。他為配合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的盛況,是他與丁一嵐向全世界現場直播的。
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工作的幾十年漫長播音生涯中,他以特有的莊重、深沉的聲音感染了千百萬聽眾,許多人便是從他的播音中更深切地感受到《誰是最可愛的人》、《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等名篇的魅力。
粉碎“四人幫”後,齊越同志先後播出了《在彭總身邊》、《巍巍崑崙》等革命回憶錄和電影小說,在聽眾中引起很大反響。1980年,他參加了審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公審會,擔任宣讀證詞的播音。他的播音氣勢磅礴,堅定豪邁,愛憎分明,準確生動,開創了人民廣播的一代新風。
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期間,歷任播音員,播音組組長、播音藝術指導、播音部副主任。1975年調北京廣播學院任教。1978年評為教授。曾當選為中華全國民主青年聯合會第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北京市政協委員、中共十三大代表。曾擔任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理事、中國廣播電視學會理事、中國播音學會名譽會長、北京市語言學會顧問。曾被評為北京市先進工作者,北京市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一級優秀新聞工作者。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3年11月7日9時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去世,享年71歲。
為紀念齊越對播音藝術的傑出貢獻,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主辦“齊越朗誦藝術節暨中國大學生朗誦大賽”,以此來鼓勵廣大學子向齊越同志學習
二、丁一嵐
丁一嵐,1921年出生,15歲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16歲奔赴延安,先後入延安陝北公學、中央黨校學習, 1938年入黨,1945年10月開始從事廣播事業,那時的電臺叫延安新華廣播電臺,或簡稱“延安臺”。
1942年,還在《晉察冀日報》工作的丁一嵐,與總編輯鄧拓結婚。鄧拓是福建閩侯人,比她大9歲,解放後任《人民日報》總編輯、社長,華北局書記處候補書記。文革中受迫害。
抗戰勝利後,丁一嵐任陝北新華廣播電臺任播音組組長,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出部主任、總編輯室主任等職。
在廣播工作崗位上40年,歷任播音員、編輯部主任、北京人民廣播電臺臺長,1982年至1985年任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臺長,中國廣播電視學會理事。
1998年9月16日在北京病逝。
10月1日當天,齊越和丁一嵐早早來到天安門城樓的西側城臺。齊越穿了一件灰色中山裝,領口繫著,十分嚴正;丁一嵐穿了一件當時流行的雙排扣翻領裝,襯衣領子翻出,壓在外裝領上,很是俊爽。不一會兒,主持大典籌備工作的周恩來總理,仔細檢查主席臺各項準備工作後,走到齊越、丁一嵐跟前問:你們準備的怎麼樣,萬事俱備了吧?得到兩位播音員滿意的回答後,周總理點頭笑了。
這次“實況轉播”前,多位編輯記者,事先採訪了閱兵式和分列式演習情況;也對參與遊行的機構做了採訪,寫出的稿子也經過了多次討論。兩位播音員不僅要熟悉稿件,也要求對各方情況有所熟悉,以保證臨場不亂。時任廣播事業局副局長的梅益坐鎮指揮播音。他一邊一頁一頁看稿,一邊用手指或點頭示意方式,告知播音員。齊越和丁一嵐相互交替朗讀著廣播稿,將開國大典的現場情形,恰當而適時地播發出去。使廣場之外,整個國度的人們,透過來自天安門城樓的聲音,感受到現場濃厚熱烈的氣氛。一個播音員,能夠參與這樣莊重的歷史場景,是一生難得、難忘的、可珍惜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