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來,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為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前仆後繼、浴血奮戰,艱苦奮鬥、無私奉獻,譜寫了氣吞山河的英雄壯歌。作為黨和國家最可信賴的依靠力量,作為“大國重器”和國民經濟頂樑柱,國有企業始終堅定聽黨話、跟黨走,在不同歷史時期湧現出一批英雄楷模、鍛造出一系列先進精神。《國資報告》刊發了入選100位重要英雄模範名單的十多位國企人(集體),以及榮獲“七一勳章”的五位國企人的故事,供廣大國資國企幹部職工學習。
今天為您帶來《國資報告·百年黨旗紅 國企新徵程》特刊“百年風采·七一勳章”的第五篇《黃寶妹:國家發展的“見證者、參與者、奉獻者”》。
黃寶妹:
國家發展的“見證者、參與者、奉獻者”
編輯 · 吳笑妍
黃寶妹1931年12月出生在上海浦東,1952年11月入黨,是原上海第十七棉紡織廠的紡織女工、工會副主席,黨的八大代表,兩次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獲得“七一勳章”時,頒獎詞這樣介紹黃寶妹:新中國紡織工人的優秀代表,為實現全國人民穿好衣的夢想,在平凡的崗位上幹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堅持發光發熱,是退而不休的老勞模。
1944年,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年僅13歲的黃寶妹就進入當時日本人經營的裕豐紡織株式會社當童工。廠裡管理嚴苛,黃寶妹每天都要工作12個小時,稍有不慎就要被工頭毆打。一直到解放後共產黨接管紗廠,取消了搜身制度、“拿摩溫”(工頭)制度等,黃寶妹才真正有了當家做主的感覺!
懷著對新時代的信任和對共產黨的感激之情,黃寶妹把滿腔熱情投入到生產勞動中去。透過勤學苦練,她對紡織廠的工序、工藝流程瞭如指掌,在紡車間跑一個巡迴,就能準確算出需要花費的時間,一捧棉花幾斤幾兩重,用手就能掂量得出,人人都誇她“肚裡有個鍾、手上有桿秤”。
皮輥花是粗紗進行細紡時,由於紗線端頭而卷繞在皮輥上造成浪費的棉纖維。為了給國家節省資源,黃寶妹創造了“單線巡迴,雙面照顧、不走回頭路”的操作法,並在全場推廣,不僅能節省三分之一人力,還可以讓機器實現24小時不停運轉。1953年,22歲的黃寶妹以一人可照看800個紗錠的全廠最快紀錄,從全上海30多萬名紡紗工人裡脫穎而出,成為新中國第一代勞模。
1958年,黃寶妹主演了講述自己真實經歷的藝術紀錄片《黃寶妹》大獲成功。有人建議她去當“明星”,但她說“我的崗位永遠在車間”。
1960年,黃寶妹作為優秀工人代表進入紡織大學(現東華大學)進修。解放前還是文盲的她硬是透過不懈的努力,拿到了大專文憑。
此外,黃寶妹還多次作為全國勞模代表參與相關外交活動,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勞動人民的風采。
生活中的黃寶妹也秉持著黨員“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的作風,踐行一心一意為人民群眾服務的宗旨,一家五口好不容易從棚戶區搬到廠裡安排的宿舍,又因為別的職工家房子被龍捲風颳倒而堅持讓了出去。
退休後,黃寶妹繼續發光發熱,參與多地多個棉紡廠建設,積極服務居民群眾。她參加了上海市“百老德育講師團”,甚至在B站“老楊樹宣講匯”直播間當起了“UP主”,宣講勞模精神和黨的優良傳統。
☆ END ☆
混改 國資監管 雙百科改 重組 黨建 基業長青 重磅策劃 大佬觀點 專題策劃 一帶一路 兩類公司 抗疫 扶貧 獨家解讀 地方國資國企 1+N檔案
軍工 能源電力
國資報告小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