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
位於徐州市銅山區漢王鎮北望村的郝家大院,由漢王望族郝家在19世紀初籌建,院中三進房屋依山而建,厚重的歷史大門背後,卻隱藏著一段鮮為人知的紅色歷史。 1999年3月,一封來自北京的信函,喚醒沉寂許久的記憶。中共中央文獻室因需要編寫“鄧小平年譜”,來函至徐州市,希望有關提供北望村的相關情況,經過當地文史工作者縝密的研究、考證,最終確定1949年1月15日至3月21日,渡江戰役總前委、華東局、華東軍區、第三野戰軍機關就設在銅山縣(現為銅山區)漢王鎮北望村郝家大院。 史海鉤沉,回望1949年的1月10日,歷時66天的淮海戰役落下帷幕。1月12日,中央軍委和毛澤東致電鄧小平、張際春、粟裕、陳士榘提出:中原、華東兩野戰軍休整時間規定兩個半月,“並完成渡江作戰諸項準備工作,待命出動。”而此時徐州城內,國民黨特務活動猖獗,大北望(現為北望村)因地處近郊,位置相對隱蔽,靠近津浦、隴海兩條鐵路,成為渡江戰役指揮中樞的理想場所。1949年1月15日華東野戰軍司令部移駐郝家大院;2月11日,中央軍委覆電淮海戰役總前委:在淮海戰役期間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五人組成的總前委,在渡江戰役期間“照舊行使領導軍事及作戰的職權。” 2月14日遵照中央軍委指示,中共中央華東局領導曾山與劉伯承、鄧小平到達大北望郝家大院,至此四大機構共聚郝家大院,共商渡江大計。 渡江南進,中共中央和毛澤東決心把偉大的人民解放戰爭進行到底。渡江戰役總前委在郝家大院駐紮期間進一步醞釀完善了渡江戰役作戰方案、作戰部署、作戰設想,積極開展渡江戰役部隊整訓工作、進軍江南的接管準備工作、支前後勤準備工作、兩大野戰軍的整編工作。2月20日,陳毅、粟裕、譚震林、張震聯名簽發《第三野戰軍京滬杭戰役預備命令》(京字第1號)。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全會閉幕後,鄧小平、陳毅、譚震林等人到濟南看望了正在養病的粟裕,一起商談渡江作戰的準備工作。鄧小平隨總前委、第三野戰軍指揮部離徐南下的8天后,由鄧小平親自起草《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將渡江作戰的具體部署、計劃向中央軍委作正式報告。《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對百萬大軍渡江作戰作出周密細緻安排部署,對保證京滬杭戰役的勝利起到重要作用。
大北望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陳列館館長王興田曾走訪村裡老人,記錄老人們講述總前委駐紮大北望的點滴往事。毛朱氏是大北望出了名的巧媳婦,華東野戰軍進駐大北望期間,毛朱氏一直幫忙照顧陳毅的大兒子陳小侉。1949年過年前,毛朱氏準備了炒花生分給陳小侉,陳小侉只願拿幾粒,任毛朱氏怎麼塞,他都不願再多拿,張茜同志看到後對毛朱氏說:“他隨爸爸,不貪心。” 作為大北望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郝家大院的歷史價值不斷被髮掘,2006年4月,郝家大院被列為銅山區文物保護單位,同年6月,被江蘇省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今年6月29日,重新修復布展的大北望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陳列館面向公眾開放,短短兩週時間陳列館已接待遊客近5000人,日均接待遊客超300人次。漢王鎮黨委書記姚忠表示,大北望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陳列館已經成為黨史學習教育的“新課堂”,讓紅色血脈和紅色基因世代相傳,揚起渡江戰役的勝利之帆,凝聚起人們心中更強大的奮進之力。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陳彤
本文來自【交匯點新聞客戶端】,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