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的夏秋,中國全面抗戰進入第四個年頭,八路軍的迅猛發展,敵後抗日根據地的不斷鞏固和擴大,抗日遊擊戰的積極展開,沉重打擊了侵華日軍。於是,日本在加緊對國民黨政府進行政治誘降活動的同時,把進攻的矛頭重點指向八路軍,在華北地區實行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的“囚籠政策”,加緊推行“肅正建設計劃”,企圖分割、封鎖、摧毀華北各抗日根據地,鞏固其佔領區。
為粉碎華北日軍的全面進攻,打破其“囚籠政策”,爭取華北抗日戰局更有利的發展,遏制國民黨妥協投降的傾向,並影響全國抗戰局勢的好轉,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和副總司令彭德懷,決定集中八路軍第120師、第129師和晉察冀軍區部隊,以破壞華北敵佔交通線和據點為重點發起大規模進攻戰役。戰役發起後,我軍參戰兵力迅速增至105個團,因此,彭德懷在上報中央軍委的電報中最先使用了“百團大戰”名稱,故又稱“百團大戰”。
打破“囚籠”:為粉碎日軍的全面進攻,爭取華北戰局的有利發展,八路軍總部發出百團大戰的命令……
8月8日,八路軍總部正式下達《戰役行動命令》,具體規定了各部隊的作戰任務。
按照八路軍總部的作戰部署,百團大戰進攻戰役首先從正太路發起,而後擴充套件至山東以外的整個華北地區和主要交通線。主要包括:冀察全境、晉綏大部和熱河南部地區;正太、平古鐵路全線;安陽以北的平漢鐵路;德州以北的津浦(天津—浦口)鐵路;臨汾以北的同蒲鐵路,歸綏以東的平綏(今北京—包頭)鐵路,北寧(今北京—瀋陽)鐵路的山海關至北平(今北京)段,白晉(白圭—晉城)鐵路的平遙至壺關段,以及正在修築的德石(德州—石家莊)鐵路、滄(州)石(家莊)公路等。
在這些地區和交通線,共駐有日軍3個師團的全部、2個師團的各2個聯隊、5個獨立混成旅團的全部、4個獨立混成旅團的各2個大隊、1個騎兵旅團的2個大隊,共20餘萬人,飛機150架,另有偽軍約15萬人。
我軍參戰兵力,計晉察冀軍區39個團,第120師(含山西抗敵青年決死隊第2、第4縱隊等)20個團,第129師(含山西青年決死隊第1、第3縱隊等)46個團,共105個團,約20餘萬人。此外,還有許多地方游擊隊和民兵支援參戰。
破擊正太路:八路軍主力在日軍交通幹線上發起大規模攻勢作戰,三路出擊,陷敵於癱瘓之中……
正太鐵路穿越太行山,全長231公里,連線平漢、同蒲兩鐵路,是日軍在華北的重要戰略運輸線之一。正太路一旦被毀,山西境內日軍的給養補充和掠奪戰略物資的外運將發生極大的困難。因此,日軍一直以重兵把守。
8月20日20時,是中國抗日戰爭歷史風雲中一個特殊的時刻。在八路軍總部駐地太行山腹地的王家峪,彭德懷發出戰鬥號令,正太路破擊戰準時打響。按照八路軍總部的戰役部署,此次破擊作戰分三路同時進行。
第1路在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聶榮臻的指揮下,以18個步兵團、1個騎兵團、2個騎兵營、3個炮兵連、1個工兵連、5個游擊隊,分別組成左、右和中央3個縱隊、牽制部隊和總預備隊,破擊正太鐵路陽泉至石家莊段。
第2路在第129師師長劉伯承和政治委員鄧小平的指揮下,以10個步兵團、3個獨立營、4個工兵連,分別組成左翼隊、右翼隊、總預備隊和平(定)和(順)支隊,破擊正太鐵路的陽泉至榆次段。同時對平漢鐵路元氏至安陽段、同蒲鐵路榆次至臨汾段、白晉鐵路平遙至壺關段以及邯(鄲)長(治)公路等,也作了相應的破擊部署。
經數日連續戰鬥,第129師部隊先後攻克了正太鐵路線上的蘆家莊、和尚足、馬首、桑掌、鐵爐溝、上湖、燕子溝、坡頭、狼峪、張淨、冶西、落摩寺等據點及車站多處。至此,除壽陽、陽泉等少數城鎮,正太鐵路西段基本為我控制。隨後,我軍在廣大參戰群眾積極協助下,對攻克的鐵路、橋樑、隧道進行了大規模破壞,使正太鐵路西段陷於癱瘓。
第3路在第120師師長賀龍、政治委員關嚮應的指揮下,集中20個團的兵力在同蒲鐵路北段兩側一些主要路口展開大規模破擊戰。至8月31日,先後攻克了北龍泉、康家會、豐潤村、陽方口等多處據點。為了拔除該段鐵路線上日偽軍的重要據點五寨城,第120師派出精幹人員組成奇襲隊,化裝潛入城內。於正午時刻,以給敵哨兵送水為由,幹掉哨兵,開啟城門,裡應外合奇襲五寨城,共殲滅日偽軍800餘人,切斷了同蒲鐵路北段和忻縣至靜樂、汾陽至離石、太原至汾陽等公路。
9月2日,日軍第36、第37師團和獨立混成第4、第9旅團各一部,共8000餘人,合擊正太鐵路南側安豐、馬坊地區第129師。該師以4個團兵力英勇抗擊敵人,斃傷其200餘人,掩護了師領導機關的安全轉移。9月6日,上述4個團在榆社西北雙峰地區將日軍1個大隊包圍,經過一晝夜的激戰,殲其大隊長以下400餘人。同日,第385旅在張建地區設伏,重創向遼縣撤退的日軍。
在此期間,晉察冀軍區乘日軍集中兵力向正太鐵路南側反擊,北側較為空虛的時機,以主力4個團,主動向盂縣周圍之敵出擊,收復了會里、上社、下社等6個據點,殲敵200餘人。
9月上旬,活動於正太鐵路東段的晉察冀軍區第3團和第4軍分割槽特務營等部,再度襲擊了娘子關和井陘煤礦,有力地牽制了敵人。由於晉察冀軍區主力在盂縣地區積極行動,向正太鐵路南側反擊的日軍獨立混成第4旅團主力,從9月5日起,被迫陸續回撥壽陽、陽泉、盂縣地區,並向晉察冀軍區部隊反擊。與此同時,第120師對同蒲鐵路忻縣至太原段的破擊,也使敵人難於繼續從該線抽調兵力增援正太鐵路。在此情況下,八路軍總部為休整部隊,以利再戰,決定於9月10日結束第一階段作戰。
八路軍在第一階段作戰中,由於戰役部署周密,準備充分,部隊行動迅速,突然而猛烈地破擊了日軍佔領的交通線,使日偽軍聯絡中斷,交通癱瘓,猝不及防,陷入被動挨打、一片慌亂之中。
擴大戰果:以攻佔交通線兩側和摧毀深入我根據地內的敵據點為重點,進行攻堅作戰,連續破擊……
第一階段戰役結束後,八路軍總部為不給敵以喘息之機,決定連續作戰,以攻佔交通線兩側、摧毀深入抗日根據地內的日偽軍據點為重點,繼續擴大第一階段的戰果,於9月16日發出第二階段作戰命令,具體部署是:
晉察冀軍區以開啟邊區西北局面為目的,集中主力破擊淶(源)靈(丘)公路,奪取淶源、靈丘兩城,並以主力一部於同蒲鐵路東側,積極配合第120師作戰;第120師以截斷同蒲鐵路北段交通為目的,集中主力徹底破壞同蒲鐵路寧武至軒崗段;第129師重點破擊榆(社)遼(縣)公路,並以收復榆社、遼縣(今左權縣)為目的,進行榆遼戰役,並以主力一部破擊白晉鐵路北段。
晉察冀軍區部隊發起淶靈戰役。駐淶靈地區之敵為日軍駐蒙軍獨立混成第2旅團(司令部駐張家口)和第26師團(司令部駐大同)各一部共1500餘人,另有偽軍1000餘人。晉察冀軍區首長決心先奪取淶源縣城,並拔除縣城附近各據點。
具體部署是:以5個步兵團、2個遊擊支隊、1個騎兵營、1個特務營組成右翼隊,實施淶源地區作戰;以2個步兵團、1個遊擊支隊組成左翼隊,首先準備阻擊靈丘、廣靈、蔚縣方向可能增援淶源之敵,爾後在右翼隊協同下,向靈丘及其附近敵據點發起攻擊;以1個步兵團為總預備隊。9月22日22時,在淶源戰役發起的同時,第3團在團長邱蔚、政治委員鄧經緯的指揮下,向東團堡發起進攻,激戰至23日拂曉,佔領東團堡西側饅頭山陣地。此時,日軍施放毒氣進行反擊,第3團進攻受挫。入夜後,第3團再次發起攻擊,與日軍展開近戰、夜戰、白刃格鬥,使其無法再施放毒氣。幾經血戰,攻克東團堡外圍陣地,日軍退守核心陣地,頑抗待援。24日20時,第3團再次攻擊,因日軍再次施放毒氣和我攻堅傷亡過重,開始轉為圍困作戰。25日下午,日軍開始焚燒據點內的糧食、武器,企圖拼死突圍。見此情況,第3團再次發起猛攻,殘敵20餘人見突圍無望,援兵不到,被迫燃火自焚。此戰從23日至26日,全殲日軍170餘人,我軍共攻克淶源外圍據點10餘處。
10月7日至9日上午,左翼隊在右翼隊一部配合下,於靈丘、渾源一線,先後攻克南坡頭、搶風嶺、青磁窯等日軍據點。9日下午,大同日軍千餘人增援至渾源,並繼續向靈丘地區進犯。同時,在易縣、保定、定縣一線,也發現大量敵人活動。聶榮臻司令員審時度勢,果斷決策,於10月10日結束了淶靈戰役。此役共進行了18天,殲敵1100餘人,我軍亦付出較大傷亡。
第129師發起榆遼戰役。駐榆遼地區之敵為日軍獨立混成第4旅團1個大隊,另有2個大隊駐和順、昔陽、榆次之間,與榆遼地區之敵相互呼應。日軍主要守備榆遼公路,企圖使這條公路經武鄉向西南伸展,與白晉鐵路相連,以達其分割我太行北部地區的目的。為打破日軍的企圖,第129師在劉、鄧首長指揮下發起榆遼戰役。
9月23日23時,榆遼戰役正式打響。在第386旅進攻榆社時,守敵400餘人在飛機掩護下,依據城牆,負隅頑抗。旅長陳賡指揮部隊3次強攻不下,改用挖坑道逼近城牆,實施坑道爆破,炸開缺口,爾後發起攻擊,一舉全殲守敵,繳各種炮12門、輕重機槍17挺、步槍200餘支。
從30日9時至次日零時,我軍向敵連續發動10次攻擊,經過15小時的激戰,殲其大部。但殘敵依託有利地形頑抗,與我軍形成對峙。同時,遼縣西援的日軍400餘人,已突破新編第10旅的狼牙山阻擊陣地,對我構成前後夾擊之勢。為此,第129師撤出戰鬥,並結束榆遼戰役,榆社復為日軍佔領。此次戰役共殲滅日軍近千人。
第120師發起同蒲鐵路破擊作戰。為配合淶靈、榆遼方向的作戰,第120師於破擊戰發起前,曾在同蒲鐵路西側進行了三打頭馬營,襲擊奇村、樓板寨、忻口等敵軍據點的作戰,掃除了向同蒲鐵路開進的障礙。9月22日,賀龍指揮第120師所屬部隊對同蒲鐵路發起新的破擊作戰。為配合第120師發起同蒲鐵路破擊作戰,邯(鄲)濟(南)鐵路破擊作戰也在此期間先後打響。其中,第129師所屬冀南軍區在司令員陳再道、政治委員宋任窮的指揮下,以下轄5個軍分割槽共12個團的兵力,對日軍正在修築的邯濟鐵路及沿線的重要公路線展開破擊作戰,共殲日偽軍1700餘人;晉察冀軍區所屬冀中軍區部隊在司令員呂正操、政治委員程子華的指揮下,以下轄5個軍分割槽及直轄部隊共17個團的兵力,向任丘、河間、大城、肅寧等交通沿線的日偽軍發動攻勢作戰,從10月1日至12日,共攻克據點20餘處,殲日偽軍1500餘人,破壞公路150公里。
避敵鋒芒:分散部分主力部隊與地方游擊隊和民兵開展游擊戰爭,進行反擊日軍報復“掃蕩”的作戰……
日軍遭到我軍連續兩個階段的大規模打擊後,深感八路軍對其威脅的嚴重性。為穩定局勢,鞏固佔領區,於10月上旬開始,陸續從正面戰場調集部分兵力投入華北戰場,對抗日根據地進行瘋狂的報復“掃蕩”。
為此,八路軍總部於10月19日下達了反“掃蕩”作戰命令,要求在日偽軍對我根據地採取空前毀滅政策的形勢下,太行、太嶽、晉西北等各根據地黨政軍民要密切配合,實行空室清野,並分散部分主力部隊與地方游擊隊和民兵廣泛開展游擊戰爭,保衛抗日根據地,堅決粉碎日偽軍的“掃蕩”。於是,我軍不顧連續作戰的疲勞,開始投入反擊日軍報復“掃蕩”的作戰。
太行地區的反“掃蕩”作戰
10月6日,駐沁縣、襄垣日軍獨立混成第4旅團、第36師團各一部,在榆社、遼縣的日軍配合下,集中近萬兵力,對太行地區榆社、遼縣、武鄉間的濁漳河兩岸和清漳河東西地區進行連續“掃蕩”,並把“掃蕩”的重點放在進攻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軍總部和邊區黨政機關所在地麻田、王家峪、磚壁、左會等地區,企圖尋殲第129師主力和我黨政軍首腦機關。為打破日軍企圖,10月14日,第129師新編第10旅一部在副旅長汪乃貴、政治委員賴際發的指揮下,在和(順)遼(縣)公路上的弓家溝設伏,殲敵1個運輸隊,擊毀汽車40餘輛。
29日,第385、第386旅和新編第10旅主力,以及決死隊第1縱隊2個團在八路軍副總指揮彭德懷的直接指揮下,將日軍第36師團1個大隊包圍於武鄉以東關家堖高地。被圍之敵搶修工事,固守待援。我軍冒著敵機的轟炸掃射,迅速突破日軍防禦陣地,將其壓縮於狹小地區,展開白刃格鬥。戰至31日拂曉,殲日軍400餘人。31日下午,日軍約1500餘人趕來增援,我軍遂停止攻擊,主動轉移。
援敵撲空後,分路西進,合擊磚壁、王家峪、東田等地區。為掩護總部機關轉移,第129師令第386旅在旅長陳賡、政治委員王新亭的指揮下,分路阻擊進犯之敵。各阻擊部隊,英勇頑強,戰況空前激烈,在予敵以重創的同時,第386旅也遭受較大傷亡。戰鬥從11月3日上午進行到4日凌晨,完成了預定任務。11月5日,日軍向白晉鐵路線撤去。至14日,各路“掃蕩”日軍全部撤退。
太嶽地區的反“掃蕩”作戰
11月17日,日軍第36、第41師團、獨立混成第9旅團各一部,共約7000人,開始分路對太嶽地區進行“掃蕩”作戰,並重點合擊中心區域沁源及其以北的郭道鎮地區。太嶽軍區部隊在第386旅旅長陳賡的統一指揮下將主力組成沁東、沁西2個支隊,轉戰於日偽軍合擊圈內外的沁河兩岸地區,尋機靈活打擊日軍。23日,日軍合擊撲空後,轉向分散“清剿”,瘋狂地燒殺搶掠我根據地人民。僅沁源一縣被害群眾即達5000餘人,被搶被殺牲畜近萬頭。23日至27日,沁西支隊第42、第59團於官灘、胡漢坪、馬背地區,殲日軍260餘人;沁東支隊第17、第57團於光凹、陳家溝、龍佛寺、吾元鎮、南衛村、南里等地,予敵以重創;同時,我游擊隊、民兵也積極配合主力部隊,廣泛襲擊敵人。在我軍民緊密配合反擊下,至12月5日,日軍陸續撤出了太嶽地區。
晉西北地區的反“掃蕩”作戰
10月下旬,日軍獨立混成第3、第16旅團各一部共4000餘人,開始對晉西北第8軍分割槽和第3軍分割槽米峪鎮地區進行“掃蕩”。晉西北軍民密切配合,廣泛開展游擊戰和實行空室清野。同時,集中主力一部,尋機殲滅小股日偽軍,或轉到外線,斷敵交通,襲敵據點。在晉西北地區軍民多種形式的打擊下,日偽軍整日不得安寧。日偽軍對我根據地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致使許多村莊被燒光,許多家庭被殺絕,許多婦女被強姦後又被殺害。在興縣,日偽軍將我男女老幼200餘人關進房內燒死。晉西北地區被殘殺群眾達5000餘人,被搶被殺牲畜達5000餘頭,被燒燬的房屋、窯洞達1.9萬餘間。根據地人民的生命財產,遭到空前浩劫。
但晉西北抗日軍民並未屈服,他們同仇敵愾,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游擊戰,反擊日偽軍的報復“掃蕩”。從12月14日至27日,晉西北地區軍民連續作戰近100次,迫使日偽軍由瘋狂“清剿”轉為修路、建點,並在其控制的點線內,如興縣、臨縣、方山等地區,停止燒殺,改取懷柔政策,企圖長期駐守,以割裂晉西北根據地。為打破日偽軍企圖,第120師分散部分主力部隊,配合游擊隊和民兵,堅持區不離區、縣不離縣的鬥爭;同時,集中部分主力部隊,破擊交通線,襲擊敵修路部隊和運輸隊,並於日偽軍撤退時殲滅其一部。晉西北軍民在反“掃蕩”中,共作戰217次,殲日偽軍2500餘人,迫使日軍於1941年1月下旬全部撤出了晉西北根據地。
我軍在第三階段作戰中,堅持以靈活多變的戰術,開展廣泛的游擊戰爭,經過艱苦奮戰,取得了反日軍報復“掃蕩”作戰的勝利,並最終結束了震驚中外的百團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