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抗戰故事,熟記將士英靈
1927年,對於中國共產黨是非常艱難的一年,3月,中山艦事件爆發,國共合作的局面徹底決裂,蔣介石在廣州實施戒嚴令,四處搜捕共產黨員,對共產黨和國民黨左派造成極大打擊,此時,中國共產黨應該何去何處?南昌起義爆發後不久,中共中央召開了一次緊急會議,會議上,毛澤東提出“槍桿子裡面出政權”,這才為中國共產黨指明瞭道路,毛澤東也因此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簡稱為毛委員。
何謂“槍桿子裡出政權?”,也就是說中國共產黨必須要有武裝部隊,不能像以往那樣依附國民黨,沒有武裝沒有火力,就如粘板上的魚肉,一旦時局有變,只能任人宰割,於是毛委員被派去湘贛邊領導秋收起義。
當時秋收起義部隊名為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總指揮由黃埔名將盧德銘擔任,盧德銘黨性強作風硬朗,對毛委員十分敬重,在前委會上,師長餘灑度以及團長蘇先俊多次刁難毛委員,認為他太過書生意氣,又不像他們讀過軍校,毛委員提出的方針策略,餘灑度和蘇先俊不屑一顧,但盧德銘的軍事才能卓越,看出了毛委員的雄才偉略,堅定不移的支援他的方略。
當秋收起義部隊途徑蘆溪時,遭到國軍夾擊,第三團官兵被國軍打散,為了留存革命火種,總指揮盧德銘從前隊折返,帶領一個連搶佔高地阻擊特務營和保安團,掩護被打散的第三團,就在盧德銘指揮部隊突圍時,一顆子彈擊中盧德銘右胸,盧德銘英勇犧牲,毛委員看到盧德銘犧牲,不由得捂住心口痛喊道:“還我盧德銘!給我3個師也不換!”
如果盧德銘還在世,別說三個師,就算十個師,盧德銘也能帶出來,盧德銘犧牲後,毛委員的處境越發艱難,總指揮還在時,餘灑度不敢做什麼,但總指揮一犧牲,師長餘灑度的軍事領導權就成了最大。
在部隊達到文家市後,召開了一次會議,討論部隊何去何從,毛委員提出目前我軍無法與國軍抗衡,前往井岡山,走農村包圍城市道路,修生養息發展壯大,而餘灑度等人堅持要武裝奪取瀏陽,直攻長沙!
當時就靠秋收起義部隊,連瀏陽等難以攻下,即便攻下又會遭到國軍反撲,只能徒增傷亡,可是餘灑度作為師長,毛委員難以排程他,所幸的是,秋收起義副師長餘賁民等人堅決支援毛委員,這才按下了餘灑度。
為了加強對秋收起義部隊的領導,毛委員提出要對部隊進行整編,於是著名的三灣改編來了,三灣改編的核心思想就是“連以上設立黨代表,成立士兵委員會,並由士兵民主選舉”,這也是為什麼師政委權力要比師長大的原因。
毛委員提出的改編策略,貫穿了整個戰爭年代,大大提高了我軍的作戰能力,這也是毛委員為了破解當時的危難出鏡提出來的策略,為了儲存革命火種實施的高明壯舉,後來事實證明,前往井岡山的確是明智之舉,深藏大山之中,紅軍得以發展壯大,而且井岡山易守難攻,國軍即便派遣大部隊圍攻也無濟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