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成松,1951年3月從四川達縣入伍,1951年7月隨部隊入朝作戰,擔任第3野戰軍第26軍後勤醫院通訊員,戰時曾立三等功。1952年受傷後回國內治療,被保送去軍校學習醫務專業。2005年11月退休,安置在漳州市第二軍休所。
抗美援朝,一場中國人民永不忘記的偉大勝利。那一年,中國人民志願軍走出國門為正義而戰,跨越半個多世紀,這份鐵血榮光依然寫滿獵獵飄揚的戰旗之上。
星霜屢移,曾經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的熱血青年,如今都已是近百歲高齡的耄耋老人。他們曾立下赫赫戰功,和平年代卻深藏功與名。
今年已近鮐背之年的何成松滿頭白髮,言語緩慢,行動也有些不便。每逢七一、國慶等重要節日,何老總是拿出軍裝,反覆摩挲金光閃爍的帽徽,想起戰場上出生入死的戰友……
年輕時的何成松
16歲少年參軍入伍
何成松是個農家放牛娃,小時候靠叔公資助讀了幾年私塾。因為是家中長子,家裡人堅決反對他上戰場。
16歲那年,身高還沒有槍桿高的何成松瞞著家人偷偷報了名。全鄉185個人參軍入伍,他站在人群中幾乎被淹沒。
後來,機智的何成松找了兩塊磚頭墊在腳下面,身高勉強過了關。稽核人員看他態度堅決,也足夠機靈,就讓他順利參軍。全鄉185個新兵,何成松還作為代表講話。
經過短暫戰前訓練後,1951年何成松隨部隊入朝作戰,被分配到三野兵團第26軍後勤醫院當通訊員。
“我們隨部隊入朝時,橋被炸燬了,大家脫光衣服頂頭上,手舉衝鋒槍涉水過江,那個冷啊,真的是刺到心裡一樣的痛。晚上溫度急降至零下幾十度,我們只能在山洞裡抱團取暖。戰友們見我個子小,把我圍在中間,用來取暖的稻草也儘可能多地往我身上蓋。”談起剛入朝時的情景,何老總是激動落淚。
初上戰場,16歲的何成松沒想到跟戰爭距離如此之近,更沒想到會直接參與戰鬥。
何成松與戰友家庭合影(二排左三)
孤身消滅8名美軍
1951年10月左右,何成松所在的醫院接到上級通知,馬上要打硬仗了,需要把戰地醫院的床位騰出來,做好接收傷員的準備。
何成松因為腦子機靈、反應又快,被單獨派去尋找附近可以應急安置傷員的山洞,不僅要標註位置,同時要摸清敵情。
在執行任務的道路上,為尋找適合的隱蔽山洞,幾次失足打滑差點要了他的性命。小小的年紀,端著衝鋒槍,何成鬆緊張到大氣都不敢出。
要命的是,還發現有兩名美國兵在走動。為了不打草驚蛇,何成松悄悄跟在兩人身後,來到一個山洞口。
一進去山洞,不得了。罐頭擺了一地,一群美國兵圍坐著一堆食品在閒聊。“戰場上最大的敵人來自於飢餓,這些東西都是連隊急需的,我當時就想一定拿回去。”正當敵人也發現了他想要取槍時,何成鬆一下子清醒過來,想都沒想,一唆子彈掃過去,倒下好幾個。3名沒倒的美國兵看著身邊倒下的“戰友”,乖乖舉起雙手成了俘虜。
他一個人消滅了8名美國兵,俘虜3名,還有一大堆食品。因為這次意外行動,何成松立下戰時三等功一次。
隨著戰鬥日益激烈,朝鮮也迎來了寒冬臘月,到處冰天雪地。美軍敵機向陣地扔下成千上萬噸的高爆彈、燃燒彈、照明燈……何成松看到戰友一批批倒下,使著蠻勁往前衝,被班長一把拉住。
如果沒有班長,那麼何成松頭上,就不單單只是帽徽被飛嘯而過的子彈打穿,頭頂留下灼傷的痕跡。經歷一次次戰鬥,何成松從班長那學會了依靠炮彈聲音長短、大小,判斷落點遠近。
1952年12月,在一次夜晚行軍中,部隊遇到美軍機槍掃射,何成松腿部不幸被彈片擊中,隨即被送回國治療。傷愈後又被送至軍校學習醫務專業,未再返回朝鮮,在醫療戰線上一干就是50年。
何成松學醫留影
從戰場到病房 一樣不勝不歸
“我醫術還是可以的,嘿嘿。”何成松研究的是細胞學方向,現在說起自己的醫學成就,一輩子謙遜的老人,卻毫不吝嗇對自己的讚美,並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這是出於對自己的自信,更是給醫治的患者最大的信心。
其實,在少時的幾年私塾生涯中,何成松只讀過幾本儒家經典著作。由於識字不多,何成松的學醫之路頗為坎坷。1968年,他到了武漢醫學院進修,後來又到河南醫學院和北京協和醫院學習。
面對艱澀難懂的醫學知識,他從學習看體溫計開始,一頭扎進書海里,甚至晚上不睡覺,點燈夜讀,不懂的字就拿著字典一字一字查。通常回過神來,已是天明。
從醫經歷也讓何成松遇到了一生所愛。祖籍漳州的陳愛珍是原河南平頂山煤礦醫院護士,在河南駐防期間,兩人相識、相戀。
後來,兒子何偉東也成為一名軍醫,兒媳婦羅毅紅也是護士,女兒何偉蘋也在解放軍152醫院從事管理工作,一家子齊齊整整,都是醫護人員。
每一枚勳章都有一個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是一段歷史。交談中,每當何成松講到一同參加戰鬥犧牲的戰友時,總是激動落淚。
70年代,何成松帶著兒子回到四川老家,當年全鄉一起參軍入伍並且從朝鮮戰場回來的只剩下4人了。他們找了一間小酒館坐下,點了花生米、豬耳朵、豆腐三個菜,端杯前都沒有吭聲,動作一致地把酒灑在地上。
“為活的乾杯!為犧牲的兄弟敬杯酒!”四個漢子,彷彿要把這一輩子的話都說完,卻又什麼都說不出口。
2005年11月,何成松退休安置在漳州市第二軍休所,他積極參加軍休所組織的各項活動。他酷愛運動,65歲還參加原部隊舉辦的3公里徑賽,獲得第二名。
他,就是軍休所耀眼的“明星”。
現在,何老因為身體原因,很多時候詞不達意,但對於戰場上的事情,卻仍然記得十分清楚。他現在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坐在家裡看電視,尤其是軍事頻道,對一些武器裝備、戰鬥故事講起來頭頭是道。
何成松參加漳州市第二軍休所紀念抗美援朝70週年活動
時隔70多年,朝鮮戰場的硝煙已遠,但它留給每一個老兵的記憶卻仍然刻骨銘心。精神如磐,一脈相承。我們無法想象那代人的艱辛困苦,但別忘記那些曾經為保家衛國而拋頭顱灑熱血的志願軍將士。
來源:漳州市第二軍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