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1月26日日本侵略軍攻陷無錫時,首先看到的是一批身材高大,絕不是想像中的矮東洋,而且滿臉鬍子拉碴,目露兇光,見人就殺,十足是一群凶神惡煞,這就是劫後無錫人所說的“衝鋒隊”,據說這不完全是日本鬼子的純種,很多是僱傭兵。
日本由於兵力有限,每佔領一地,大都只控制點、線。無錫淪陷後,日本的佔領軍除由鐵道警備隊控制京滬鐵路(現在的滬寧線)沿線外,在無錫只有幾個駐軍點。一個是城外社橋頭的教育學院(原老輕院)的駐軍軍部,另一個軍部設在新開河華繹之宅中,還有設在復興路唐曄如宅內的日本憲兵隊。這裡才是日本佔領軍控制無錫的真正統治者,其負責人武植隆,軍銜不高,僅是一個軍曹,但權力之大,殘害中國人之多,令無錫人談之色變,也是無錫人最恨之入骨的日本戰犯。在圓通路被日本人燒燬的中南大戲院廢墟上,曾搭建過幾間臨時建築,作為無錫憲兵隊的分駐機構。
剛佔領無錫期間的日本守備部隊,士兵個個身強力壯,冷天一身黃呢制服,熱天咔嘰軍服,腳穿老頭皮鞋或是嶄新膠鞋,軍容整齊,平時除巡邏外,街上很少見兵士行走。出現在中國人面前時,那種不可世的樣子,一副佔領者奴役別人的神氣。
隨著日本在各條戰線上的潰敗,兵力奇缺。原來佔領區內駐紮的精銳主力部隊,紛紛調到前線作戰。替代的是一些二線或三線的部隊。到抗戰後期,逢到駐軍兵力空虛的時候,日本駐軍常會派出一支約一箇中隊百餘名計程車兵,扛著較新的武器,穿著稱得上還整齊的軍服,穿著皮靴,踏、踏作響在馬路上無事列隊來往行走,虛張聲勢。
到1943年下半年,日兵駐老北門城門口的衛兵結構起了明顯的變化,士兵中出現了鼻架眼鏡的中年人,結實粗壯的年輕人已很少見到。顯而易見的是日本由於兵源缺乏,放寬了徵召士兵入伍的年齡,適齡的青年越來越少,只得超齡徵召,像這些40歲左右的兵也出現在兵士隊伍中。
到1944年,日本軍隊內部給養也越來越差,以至於近似實行限額定量供應。吃不飽肚子的日本兵,常跑到居民家中索要吃食,當年住在沙文井的居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這些巡邏的日本兵敲門進來要求吃食,有些還亮出自己的身份,有來自臺灣的,有來自朝鮮的,居然還有來自東北的青年。這些被迫強徵入伍的人,常受正宗日本兵的歧視。
1945年抗戰勝利前夕,尤其這年八月上旬,美軍在日本廣島、長崎扔了兩顆原子彈後,日本兵站起崗來也無精打采。8月15日上午,駐守在老北門口的警衛部隊聽到上級宣佈:日本天皇接受《波茨坦公告》,宣佈無條件投降。駐錫的日本兵解除武裝後,在有關方面的監管下,推著垃圾車,拿著工具,清理街道,昔日不可一世的氣焰,現在變作階下囚,灰頭土臉、垂頭喪氣。儘管如此,無錫百姓十分大度,除少數孩子外,沒有人對這群放下武器的日本兵進行人身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