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年前特朗普挑起了中美貿易戰,拜登上臺後繼續戰鬥。中國一直建議白宮停止雙方貿易戰,因為中美經濟脫鉤不會有利於美國經濟發展。
其實在美國國內,這種聲音也開始陸陸續續傳出來。但是也有人認為,在中美貿易戰之中中國未必就一定有勝算,因為30年前美國和日本之間也曾經爆發貿易戰,其特徵與當前的中美貿易戰極為相似。
雖然美日貿易戰以美國宣稱美國贏了而結束,實際上事情並非如此簡單。當代中國的的經濟結構不同於日本,中美關係也不同於日美關係,所以中國不但不會出現形式上的敗局,中國甚至會從貿易戰中獲得更多的好處。
美日廣場協定有利有弊
日本偷襲珍珠港使美國介入戰爭,結果日本迅速戰敗,但是美國反過來開始扶持經濟衰退的日本,日本趁機迅速發展,人均收入很快與美國相當,GDP總量也開始出現要與美國持平的趨勢,這其中日本的高新技術產業貢獻率最大。
日本的發展讓日本民眾很高興,卻讓白宮很不痛快。為了削弱日本的發展對於美國帶來的挑戰,美國開始指責日本單方面操縱匯率,美國批評日本的理由是日元對美元的匯率偏低。日元對美元匯率偏低讓低廉的日本製造高科技產品的銷量遠超美國,高科技產業明顯優勢的美國竟然出現了週期性的經濟危機。所以美國要與日本進行談判,雙方簽訂廣場協定,從而縮小美日之間的貿易逆差。
廣場協定簽完之後,日本開始拋售美債,隨即美元開始貶值。隨著日元對美元匯率上升,日本商品出口減少。由於外貿貢獻下降,因此日本經濟衰退。與此同時日本的房地產產業出現過熱的現象,房價的上漲速度已經超過了日本民眾收入增加的速度。日本房地產經濟出現泡沫,經濟危機開始蔓延。
此時日本政府馬上提高銀行利率,結果房價大跌,最高時降幅達到了16%。地產泡沫戳破之後,日本經濟開始趨穩。這個時候,日本在海外的投資額度增加,投資收益反哺日本經濟建設,日本經濟繼續低速增長。
雖然美國透過低價收購日本優質企業,但是日本經濟卻並沒有落入美國挖好的陷阱,所以說日美貿易戰實際上日本反敗為勝,現在日本的人均GDP依舊能達到4000美元就是最好的說明。
當然,畢竟受到了貿易戰的衝擊,因此日本的人均GDP水平增長幅度很小,與幾十年前的水平相比,並沒有太高的增長。另外日本還受到了人口老齡化程度加劇問題的影響,不過日本政府認識到了科技水平的高低與經濟水平的正比例關係,因此一直在推動科技進步,在科研方面的財政支出一直比較多。
以2015年為例,日本的科研經費達到3.4萬億日元,還年年上漲,這也是日本在半導體市場能夠長期保持優勢的一個重要原因。在光學儀器、高精度機床的生產上,日本產品也佔據了大量的市場份額,日本放棄低端產業,重點發展高階產業,生產大量的高附加值產品,還得益於日本非常重視人才。
貿易戰是美國立國基礎
美國經常主動挑起經貿戰,美國為何如此執著地要開展貿易戰?揭露美國頻頻發起貿易戰的真相,要從美國的歷史說起。
美國是殖民者建立的國家,貿易主義貫穿於國家發展始終,是美國進行原始資本積累、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的主要途徑。雖然美國也曾經推動多邊貿易和貿易自由化,但是全面貿易保護主義從來就沒有被美國掘棄,在發生經濟危機的時候,貿易保護主義也是白宮保證美國度過危機的主要方式。
之前每一次發生經濟危機的時候,美國提高關稅、保護國內企業、降低海外進口產品,都能夠使美國經濟迅速復甦,但是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卻會受到美國政策的重挫。
進入新世紀,中美經濟差距縮小,美國感覺到中國經濟對美國產生了威脅,同時美國的經濟正在衰退,因此特朗普又一次開始實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
為了讓自己師出有名,美國還美其名曰為維護國際正常的經濟秩序。2017年特朗普到中國訪問,兩國簽訂2500多億美元的合作協議。然而一年後特朗普就翻了臉,中國出口美國商品被大量增加關稅。
多次談判後,互徵關稅行動停止。一週多以後美國再次翻臉。美國前副國務卿對白宮的做法提出了批評,他認為增加關稅不可能讓300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被縮小。
由於美國製造業空心化,因此美國仍然需要大量從中國進口商品,增加關稅只會增加美國人的生活成本。但是中美磋商的程序一直受到一些美國“反華”政客的破壞,他們無法以平靜的心態看待中國的崛起。
中美貿易戰結果已分曉
中美經貿戰已經持續了好幾年,美國對付中國的方法與當年對付日本的方法如出一轍,包括遏制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推動人民幣匯率升高等。日本當年都沒被擊垮,中國更不會,中國很難出現和當年日本相同或者相似的結局。
單就人口老齡化問題來說,中國的優勢就比日本明顯,而當今中國的經濟規模也遠非30年前日本的經濟規模可比。中國的科研水平逐年上升,中國與美國在內的多個國家的經貿往來比較密切,特別是與美國經濟聯絡相當緊密。
美國用對待日本的方法對待中國不能發揮效力,當年日本對美國經濟具有較高的依賴性,中國並非如此,在某些方面中國經濟還是美國經濟的依靠。連德國總理默克爾都無法容忍美國這麼做,多次對美國提出批評,要求美國支援多邊主義。
中美貿易戰也許會成為持久戰,不過支援美國的聲音越來越少,認為美國會失敗的意見已經佔據了世界輿論主流。多個國家都表示不會在中美之爭中選邊站,墨西哥的杜塞爾教授認為,美國正在走下坡路,美國的國際影響力在下降,即便是在拉美地區,美國商品的出口數量也在下降,市場空白的填補者很可能就是中國。
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正在建立新的全球秩序,亞投行等新的全球性組織的建立給中國擴大影響力鋪平道路。實際上美國也認識到了這一點,因此現在美國對中國的打擊也不僅僅侷限於經濟手段,已經擴充到了政治層面。
美國企圖重新使用冷戰工具,不過當今世界已經進入多極化格局,多邊主義是主流,因此冷戰思想沒有生存空間,況且拜登可用的工具並不多。200多年的貿易戰史中,美國幾乎逢戰必勝,只是這一次美國曆史上最大規模的貿易戰雖然還沒有結束,但是勝負已經可以看到苗頭。
斷供晶片、建立全球統一企業稅、阻止華為在海外開展業務、開展疫苗外交等等方法,都不可能使美國重新成為世界製造業中心。美國經濟復甦繞不開抗擊新冠肺炎取得成果,也繞不開重新恢復與中國正常的經貿關係。拜登未來唯有一條路可選,就是停止中美經貿戰,當然之前還要停止繼續執行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