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翻譯自「technode」,謝謝。
晶片設計公司必須將很大一部分收入投入到研發 (R&D) 中,以趕上競爭對手或保持領先地位。一家公司在吸引最好的研究人員和授權最好的工具上花費越多,公司就越有可能進行創新、跟上摩爾定律、在競爭中保持領先並贏得最多的市場份額。如果一家公司的支出不夠,落後於競爭對手一代,那麼它最終要麼不得不燒錢追趕,要麼尋找新的或利基市場去做。
長期以來,將 18% 的收入用於研發一直被認為是一個健康的份額。對於整個半導體行業來說,這個份額現在甚至可能達到 22%,這可能使其成為研發支出佔收入百分比最高的行業。但中國公司是否跟上這一步伐?一些國家支援的晶片製造商正試圖幫助實現中國雄心勃勃的目標,即用國產產品取代大部分進口半導體。他們是否花費了更大比例的收入來趕上國際同行?
從數字上看,我們看到大多數中國晶片公司將其收入的 18% 左右用於研發。這與全球標準相當。但由於他們的收入往往較小,您會認為他們必須花費更高的百分比才能趕上。
美國與中國的無晶圓廠研發支出
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估計,美國晶片公司在 2019年平均將其收入的 20% 左右用於研發。有些公司的支出更多:Marvell 在 2020 年的支出約為 40%,Nvidia為 26%,AMD 為 23%。然而,Microchip在2019 年的支出僅為 16.6%。
看看在上海和深圳上市的中國無晶圓廠公司,我們可以看到 2020 年的平均研發投入佔收入的 23% 左右。除去一個明顯的異常值,寒武紀,它在研發上花費了 167% 的收入(這是在燒錢到-catch-up 階段,在某些方面應該算作初創公司),這個百分比下降到 17.5%。這幾乎是上述健康的 18% 份額,但低於我們在美國看到的份額。
但是請稍等,如果中國無晶圓廠公司的支出與美國同行相似或更少,那麼以純美元計算,這如何比較?差距有多大?讓我們比較幾家類似的美國和中國公司。
最大的差距是圖形處理單元(GPU)的兩個設計者:納斯達克上市的英偉達和深圳上市的景嘉微。雖然成立於 2006 年的景嘉微顯然沒有在短期內取代英偉達的計劃,但它確實將自己宣傳為國產GPU/國產顯示卡的創造者。它還將 27% 的收入用於研發,略高於英偉達的 26%。
景嘉微和國芯
可以想象,這兩家公司的收入大不相同。2020 年景嘉微的收入為 1 億美元(6456 億元人民幣),而英偉達的收入為 109.2 億美元。也就是說,景嘉微在研發上投入的2700萬美元,相當於英偉達當年研發預算的不到1%。儘管盡了最大努力,甚至增加了一些政府投資,但景嘉微不太可能與英偉達競爭。
國芯設計微控制器、現場可程式設計門陣列 (FPGA) IP 和智慧卡晶片等。讓我們以在深圳上市的國芯為例,它是一家中國 FPGA 公司。國芯為清華紫光旗下的Pango Micro提供FPGA智慧財產權(IP)。它目前僅將大約11% 的收入用於研發,並且分配給各種產品,而不僅僅是 FPGA IP。假設所有 11% 都投入到 FPGA 研發中;這相當於 5500 萬美元。Xilinx 在2020 年將 27% 投入研發;相當於 1.952 億美元,這意味著國芯的投資約為 Xilinx 的 28%。
也許這是兩個極端的例子。中國臺灣的專用積體電路 (ASIC) 製造商GUC在收入方面大於中國大陸的Verisilicon(4.75 億美元對 2.6 億美元),但GUC 的研發支出約為 8900 萬美元,佔其收入的 19%,而 Verisilicon花費高達 35%,即 9100 萬美元。看起來 Verisilicon 想要與 GUC 的美元研發支出相匹配,考慮到 GUC 本質上是全球最大的代工晶片製造商臺積電的一部分,這是一個明智的決定。總部位於深圳的匯頂科技以其指紋感測器晶片而聞名,其研發支出約為 26%,相當於 2.6 億美元,在該領域顯然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結論:花更多錢
雖然研發支出佔收入的百分比和研發總支出是我們可以用來確定公司創新程度的因素,但它們並不是一切。許多公司將有其他資金來源用於研發支出,例如風險投資或政府基金,這些資金可能不會出現在這些統計資料中。
此外,任何研發預算的很大一部分都花在了薪水上,雖然我們看到中國大陸半導體行業一些公司發放鉅額薪水的頭條新聞,但大多數公司支付不起。平均而言,工資低於美國、歐洲和中國臺灣。這意味著其中一些研發資金在中國大陸可能會比在其他地區走得更遠。事實上,這些公司中的大多數每年都在顯著擴大其研發團隊。例如,匯頂科技在 2020 年的研發團隊中增加了 578 人,而Verisilicon則增加了 168 人。
總之,這些上市的中國公司在研發支出方面遠遠落後於國際競爭對手。只有像寒武紀這樣有實力支援的公司才能承受鉅額虧損,才能達到世界一流的地位。對於有更高目標追趕甚至超越外國競爭對手的中國企業來說,加大研發支出至關重要。
*免責宣告: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半導體行業觀察轉載僅為了傳達一種不同的觀點,不代表半導體行業觀察對該觀點贊同或支援,如果有任何異議,歡迎聯絡半導體行業觀察。
今天是《半導體行業觀察》為您分享的第2794內容,歡迎關注。
晶圓|積體電路|裝置|汽車晶片|儲存|臺積電|AI|封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