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全職媽媽,一個不斷實現自我價值的全職媽媽。拒絕焦慮,拒絕“內卷”,輕鬆育兒,理性對待婚姻生活,寬容應對婆媳關係,希望我的一些觀點能夠讓你豁然開朗,能夠帶給你正能量,解決你的現實問題。
文|家有小甜椒兒(原創不易,請勿抄襲,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圖|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扶弟魔”是近年來比較火的一個詞,形容的是,女孩子結婚之後,一門心思為家裡的弟弟,讓男方家庭異常鄙視。
其實“扶弟魔”,只是對這類人群的一種統一的不太尊重的稱呼,有的人毫無原則和底線地去扶持父母和弟弟,只把弟弟和父母當成家人,把公婆當成是外人。
其實換一種角度想,有的時候,一個家庭就是統一的整體,兄弟有困難的時候,當姐姐的扶持一下,幫助弟弟渡過難關,弟弟之後會加倍償還,這也是很感人的姐弟情深。
姐姐掏空積蓄供弟弟讀書,弟弟回贈姐姐兩套房子
鄧超,是我們都熟悉的演員,有著非常不錯的成績。
鄧超是江西南昌人,家庭條件一般,他出生在一個重組家庭中,他出生前母親帶著三個孩子改嫁到父親家,他是家裡最小的孩子。
生活條件差,孩子多,父親嚴格,這是他們家的基本情況,鄧超回憶說,小時候吃飯,為了避免有人多吃有人少吃,都是先分開。
物質生活匱乏,是童年生活的真實寫照。
鄧超小時候是很乖巧的,兄弟姐妹多,父親又嚴格,家庭生活條件差,他和很多這樣家庭的孩子一樣,學習好,懂事。
不過後來進入青春期之後,長期的壓抑讓他變得很叛逆。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最後才有機會走向表演這條路。
鄧超先後來被北京電影學院和中央戲劇學院同時錄取,他選擇後者。
那個時候上學每年需要3000元學費,這對他的父母來說,根本就是拿不出來的。
那個時候他的姐姐幾乎是掏空積蓄供他讀書,父母給他提供每個月500元的生活費。
對大姐的恩情,鄧超銘記在心。
如果用現在的話說,大概人們會管他的姐姐叫“扶弟魔”吧。
鄧超畢業之後一年,大姐患上了癌症,如果想要救人需要一筆很高的費用。
當時鄧超就拼命拍戲,他的想法只有一個:一定要救我的姐姐。
也正是因為有鄧超的捐助,大姐最後才能控制病情,身體得到康復。
那個年代,足夠努力的人,都會有好的結果的,鄧超就是其中的一個。
日子越來越好了,他後來還贈給大姐兩套房子,讓大姐過上好日子。
現在還有多少記掛著“兄弟姐妹”的親情?
很多男人會認為,女人結婚了,就是自己家的人了,不能再為孃家做事情了,也不能再為孃家人著想了。
這種思想也該摒棄了。
女孩子即便是結婚了,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也和原生家庭有著聯絡。
女孩子不應該去盲目地顧家,但是在能力範圍之內,去幫一幫需要幫助的兄弟姐妹,收穫的不僅是親情。
而且,從一個獨立的人的角度來看,兄弟姐妹各自成家之後,幫忙不是“無償”的,兄弟姐妹願意幫忙,如果有良心,當自己的條件好了,加倍奉還,這才是合情合理的。
實際上,現在生活中,很多人成家之後,兄弟姐妹就變成了普通的親戚,彼此之間的關係甚至趕不上朋友。
小時候親密無間的玩伴,到最後關係越來越疏遠,一個人有困難的時候,兄弟姐妹不僅不會幫忙,還會有多遠就躲多遠。
這是挺讓人心寒的一種現象。
為什麼面對越親的人,越容易斤斤計較
之前聽媽媽講了一個兄弟兩個反目成仇的案例,實際上在老家,兄弟反目的例子太多了,成家之後,兄弟和睦的反而是少數的。
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跟外人相處的時候,顯得格外大方,越是和自己人相處,越是斤斤計較。
其實,原因很簡單,人們都有一種心態,和外人相處只是偶然的,不會長期處事,但是和兄弟姐妹就是長期共事,禮尚往來,婚喪嫁娶,所以經常會有“你佔便宜,我吃虧”的感覺。
兄弟姐妹之間斤斤計較的另一個關鍵原因是老人的態度,但凡老人對兒女的態度有不公平的地方,兄弟姐妹就容易記恨在心中,老人越是偏向誰,那些被忽視的兒女越是記恨。
這也提醒二胎或者是三胎家庭,理想是美好的,現實卻是蒼白的,你想讓孩子們未來有個伴,孩子可不會去珍惜,想要讓孩子和睦相處的唯一方法,就是給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給孩子提供一個愛的氛圍和環境,儘量一碗水端平,讓所有孩子都在“愛”的沐浴中成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