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對於孩子們的性格,父母之間開始流行這樣一些評價:
“這個孩子是來報恩的。”
“這個孩子是來討債的。”
“他們家孩子好可憐,是來還債的吧。”
······
雖然這樣的說法看起來比較迷信,但還是比較全面地概括了很多小朋友的特點,以及父母們在面對自己娃時的真實感受。
不同孩子和不同父母之間的相處,有多大差距
@泡泡媽
“我們家的女兒真的是小天使,我懷孕的時候沒有一點不良反應,每天都很開心,孩子出生之後也很好帶,從不莫名其妙地哭鬧。而且昨天天氣比較冷,她還主動試著自己穿衣服,說怕媽媽冷。”
@胖兜兜
“我家的孩子真的是太難帶了,全家人都因此心力交瘁,從一出生就開始哭,有什麼小動靜就開始鬧,睡覺的時候一定要人抱著才行,還特別容易過敏、起皮疹、生病,真的太累了。”
@豈不是啦啦
“鄰居家的孩子好像天生就和媽媽不和,剛剛出生的時候,媽媽就出現了全身過敏的情況,在鬼門關走了一趟,現在長大了,看著就像一個熊孩子,很不尊重人,爸爸媽媽稍有不順意的地方,就敢直接用腳踢。”
@東鹽西糖
“我認識的一個家庭,孩子與大人之間的相處也很奇怪,父母在大兒子出生不久後,就馬上懷孕生了小兒子,之後開始偏心小的,嫌棄大的。但是老大真的很孝順爸媽,不管父母怎麼討厭他也怨言。”
“現在兩個孩子長大了,也是老大在孝敬父母,老二則特別的不孝順,但是兩位老人依然喜歡老二,不喜歡老大,拿著大兒子的錢,也要和小兒子一起住。”
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這些奇怪相處方式,用“討債”“還債”等詞語來形容,再合適不過了。
比如案例一就是“報恩娃”,之後是“報怨娃”,然後是“討債娃”,再就是“還債娃”。
這四種孩子與父母之間的相處有哪些特點呢?
1)報恩娃
顧名思義就是來報答父母的,一般媽媽在懷孕的時候就沒受過什麼苦,出生之後也不用多哄,孩子就能保持良好的情緒。
而且不用父母事事安排,他們小小年紀就會自己穿衣、吃飯、玩耍,還非常的善解人意。
2)報怨娃
從小比普通的孩子要難帶很多,可以說是一個高需求的寶寶,非常地敏感,溫度、溼度,奶粉的口味稍有一點不滿意,就要開始哭鬧。
還有一些小朋友,小時候挺好,能自由活動身體之後,就開始作妖,比如打翻媽媽的化妝品,在牆上塗鴉,將便便塗滿牆,做的事情,順便想想都讓人崩潰。
3)討債娃
那些出生的時候,讓媽媽身體受到很大傷害,或者長大之後很不服管教,沒人教導就對父母散發出很大惡意,甚至動手傷人的孩子,真的會讓人覺得他們是來“討債”“報仇”的。
4)還債娃
有這個特點的孩子就很可憐了,他們一般從小就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常常是被家長忽略、欺負的孩子,卻意外地很孝順,也可能是家庭中最孝順的那一個。
孩子性格的巨大差異,和父母教育也有一定關係
雖說孩子的很多性格、氣質是由基因決定的,但也會受到父母教育的影響。
比如出生時為高需要、調皮的寶寶,自然會受到家人更多的關愛,但這些愛護沒控制好度,就很容易變為溺愛,讓小朋友成為一個自私自利、情緒失控的人,就像是“討債”的。
又比如性格溫和的孩子,雖然從小沒得到父母的關愛,但他們卻因為學校教育,或內心的善良,以及對親情的渴望,變成了一個孝順的“還債娃”。
那麼,父母的教育最好介於兩者之間,在給孩子關愛的同時,也讓培養他們的獨立性,注意品德的教導,避免培養出一個性格極端或太可憐的娃。
今日話題:你家娃屬於哪一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