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肖亮升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使用者嘗試使用移動端上的金融平臺進行借貸。然而,當前一些生活中的常用App,儼然成了“金融App”,設定並開通了不少與自身主要業務毫不相干的借貸功能,並以低息、紅包等作為噱頭引導使用者開戶。針對App“借錢”滿天飛,背後暗藏多重風險的問題,九三學社廣西區委會參政議政部部長羅筱寧呼籲,相關部門要引起高度重視,並採取有效措施進行監管。
據羅筱寧瞭解,App“借錢”業務氾濫,在百度輸入關鍵詞“App借錢”,顯示的相關結果約5370萬個,絕大部分是App“借錢”廣告,很多廣告打著“無門檻、無徵信”的詞語吸引眼球。手機上一些社交、出行、生活服務類App,大多都有借款功能,部分App還把借款功能作為重點模組進行展示。如“滴滴出行”,其借錢功能按鈕就擺在App主頁,與打車、順風車、共享單車等功能並列;在“餓了麼”上,借貸功能不僅出現在首頁,而且接入的借款服務有七八種;在社交App“陌陌”上,其提供的借貸服務宣稱最高額度為6萬元,且“無擔保、無抵押,有手機和銀行卡就能申請”;“去哪兒旅行”“哈囉出行”“58同城”“美顏相機”等App,顯眼位置均可看到“借錢”……
“‘輕鬆借錢’背後暗藏誘導開戶極易產生逾期、審批不嚴且給予高額借貸額度、暗藏高息深坑、借貸功能極易侵害使用者個人資訊保安四重風險。”羅筱寧表示,網貸平臺的低門檻讓一些青少年“以貸養貸”,導致貸款金額如“滾雪球”般增長而逾期還款,給金融安全和社會治安帶來風險。而不少App對開通借款功能的稽核都頗為寬鬆,填寫個人姓名、身份證號,進行人臉識別後,繫結收款銀行卡就可借錢。不少App的借款功能都以“實時審批、極速到賬”為賣點,並且承諾的額度不低,動輒宣稱可提供30萬元到50萬元的額度。
羅筱寧透露,個別平臺為追求利益,會把個人資訊“打包”賣給第三方,只要使用者在一家借貸平臺上申請過借款,其他借貸平臺的騷擾電話就會“蜂擁而至”。國家網信辦在今年5月的一次通報中指出,84款App違法違規收集個人資訊,其中半數以上App都具備金融功能,這些App存在非法獲取、超範圍收集、過度索權等侵害個人資訊的問題。
“要持續加強對App開設借貸功能現象的監管。”羅筱寧認為,對於當前什麼App都可以“放貸”的局面,相關部門要制定更精準的規範和約束進行有效監管。比如在平臺的借貸資質、使用者申請門檻、推廣方式、貸款用途和流向等方面,要有更明確和嚴格的標準,以實現App借貸業務有序、有度發展。
羅筱寧建議加強宣傳引導,提高公民防範意識,行業監管部門定期在校園、社群等場所開展金融知識的普及教育,培養更多人形成良好的金融素養,增強抵抗金融風險的意識。
來源:人民政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