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
“作為一個留學生,坐在國外的地鐵上看這個,本來忍住了,但看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那裡眼淚就出來了。表白祖國媽媽一百遍!”在條漫《百年圖鑑》評論區,一條簡短的留言,引發許多網友共鳴。流暢的敘事、富有衝擊力的視覺效果、適應智慧手機螢幕的長條式畫面,使《百年圖鑑》簡潔而藝術地展現了黨的百年光輝歷程。以創意條漫講述生動故事,正成為網路美術發展中的新趨勢。
條漫《百年圖鑑》
條漫,是近些年網路中出現的一種新漫畫形態,常見於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平臺。相較於刊載在雜誌、圖書等紙質媒介上的傳統漫畫,類似卷軸式中國畫的條漫,沒有明確的框格,突破書頁形狀、篇幅長度的限制,賦予漫畫師更自由的創作空間,也更符合手機閱讀習慣。縱向的內容排列方式,令讀者只需上下滑動螢幕即可閱讀。從黑白向彩色的轉變,更為條漫增添了不少吸引力。
最初,條漫大多聚焦愛情、校園、職場等題材,在漫畫愛好者圈內小範圍傳播。隨著自媒體的興起以及受眾型別的多樣化發展,一些創作者開始在微信公眾號等平臺藉助條漫開展趣味科普,開拓知識傳播新渠道。詼諧幽默的敘事手法、圖美文精的表達方式,不僅讓科學知識更加通俗易懂,還滿足了人們利用碎片化時間開“卷”知新的需求。如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推出的“圖說天文”系列條漫,在對“嫦娥五號”“天問一號”等重大工程的生動解讀中,回應了人們對宇宙星空的好奇,展現出大國逐夢的堅實步履,激發了廣大網友的愛國情懷。條漫,不再是供人們消遣娛樂的讀物,更在表現重大主題、深刻內涵等方面顯示出旺盛活力。
不少主流媒體也推出創意條漫,將國家發展中那些令人熱淚盈眶的感動時刻、振奮人心的偉大成就一一濃縮於“移動畫卷”,凝聚起砥礪奮進的力量。比如,人民日報先後推出《中國抗疫圖鑑》《中國脫貧攻堅圖鑑》《中國軍團東京奧運圖鑑》等,以畫筆提煉、表現典型人物和感人故事的精神核心,傳遞正能量,實現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傳播效果。在諸如此類的創意策劃中,條漫綜合展現出連環畫的敘事優勢、傳統漫畫生動直觀的語言優勢,以較短的創作週期,與影視、動畫相似的分鏡方式,更迅速地反映社會熱點。在瞬息萬變的網際網路中,較高的時效性、強大的藝術感染力和情緒帶動力,使條漫成為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載體。
儘管條漫的畫幅被固定為長條式,但這並不意味著其只有一種呈現或開啟方式。有的創作者充分利用豎屏滑動閱讀的特點,營造出線性時空,使讀者能夠在藝術織構的故事空間中享受沉浸式體驗。像央視新聞策劃的《一張長圖帶你攀登“地球之巔”》,從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切入故事,讀者滑動螢幕,便可“跟隨”身著紅色隊服的中國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一起“攀登”珠峰。“一鏡到底”的手繪畫卷,賦予讀者強烈的代入感,也點燃人們向勇者致敬、為中國加油的熱情。這種富有影視藝術特點、蘊含豐富資訊的創作手法,為條漫創作帶來一股新風。
隨著音訊、動畫等多媒體以及AR(增強現實)、VR(虛擬現實)等技術的引入,條漫不再是純靜態視覺藝術。以多元感官體驗助力講好中國故事,成為條漫創作者努力的方向。在湖北日報推出的動態條漫《沙礫》中,讀者不僅可以閱讀“80後”扶貧幹部謝睿盡職擔當的感人事蹟,還可以點選圖示聆聽謝睿父親、同事、幫扶物件等人的音訊講述。多種表現手段共同還原出這位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的精神風采,不少讀者留言“看哭了”。類似評論與彈幕的出現,也顯示出條漫的互動性。讀者可以隨時寫下自己的閱讀感受,也可以對作品提出不同意見建議,並與作者進行交流。知識、觀點、創意的碰撞,既增強了讀者黏性,也進一步推動了條漫創作。
如今,一些優秀條漫作品衍生出影視劇、文創周邊等產品,專業人士和普通受眾的創作潛能得到廣泛激發。在題材內容多樣化、藝術表現多元化的創作生態中,爆款條漫頻現。但是,較低的創作門檻與較短的創作週期,也帶來了部分作品藝術質量不高、敘事水平較差等問題。隨著發展空間不斷擴大,條漫還面臨媒介載體與日俱新、大眾閱讀習慣不斷變化等新挑戰。能否堅持精品意識、緊隨時代脈動、創新藝術表達,將成為條漫能否持續火熱、健康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