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偉萍
伴隨全球新一代數字技術加速變革,工業化與資訊化“兩化”融合從內涵到手段不斷創新拓展,成為新時期加快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戰略路徑。《廣東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要推進“兩化”融合發展形成新優勢,這就要求廣東把握新一輪科技與產業革命的契機,加快提升“兩化”深度融合水平,著力推進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構築製造業國際競爭新優勢。
數字技術變革下“兩化”融合步入縱深發展新階段
“兩化”融合是工業化與資訊化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疊加演化過程。在全球新一輪技術革命的推動下,特別是隨著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新一代數字技術創新加速並與實體經濟不斷滲透融合,“兩化”融合的內涵已經從單一的技術、產品層面向工業全流程、全產業鏈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進一步拓展。
廣東的“兩化”融合水平一直居於全國前列,隨著數字技術加速與工業技術及企業業務融合,對傳統的生產、經營、管理及服務方式進行全方位變革,“兩化”融合正進入向縱深發展的新階段。一方面,廣東的數字產業化水平名列前茅,電子資訊製造業、軟體和資訊服務業、電信業等產業規模連續多年保持全國首位,通訊裝置、智慧終端、超高畫質影片等領域的產品技術及規模均領先全國;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5G產業等新一代資訊科技產業發展迅速,相關產業規模位居全國第一梯隊。另一方面,產業數字化也處於全國先進水平,透過加快數字技術在製造業、服務業等領域的融合應用,各行業的數字化程序明顯提速。其中,廣東重點圍繞製造業數字化開展工業網際網路、智慧製造的推廣應用,截至2020年底,累計推動1.5萬家工業企業運用工業網際網路數字化轉型。
深入推進“兩化”融合面臨的難點及挑戰
儘管近年來在“兩化”融合特別是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方面已取得較大成效,但與國內外先進地區相比,廣東在數字技術與產業發展融合深度、數字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新興數字產業叢集等方面仍面臨不少發展難點及挑戰。
數字技術與產業發展的融合度仍有待提高。廣東製造業企業整體仍處於工業2.0向工業3.0過渡的水平,數字技術與廣東各細分行業領域的融合程度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特別是在廣東的紡織服裝、傢俱、建材等傳統制造業領域,仍普遍面臨生產端與消費端數字化融合不均衡、供應鏈上下游數字化融合水平偏低等問題。
數字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及基礎支撐亟待增強。目前廣東在“兩化”融合領域的關鍵硬軟體技術仍存在不少短板,如支撐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的工業控制與感測、標識解析、工控安全等關鍵核心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較大。這些短板都制約著行業數字化轉型和產業升級的深入推進。
新興數字產業叢集化發展優勢尚待形成。廣東的數字產業新業態雖然發展較快,但大部分新興產業仍處在發展的初期,還未進入快速生長的階段,產業規模實力仍有待加強。
把製造業數字化轉型作為塑造“兩化”融合新優勢的著力點
製造業數字化是“兩化”融合的主戰場,廣東應著力推動新一代數字技術與製造業融合發展,加快實現全方位、全鏈條數字化轉型升級,增強制造業競爭力。
根據不同行業的融合水平差異,分類推進數字化轉型。一是聚焦廣東轉型升級需求迫切、帶動效應大的製造行業,包括電子資訊、家電、汽車、服裝、家居、建材等重點行業,深入推進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打造一批行業雲平臺和“上雲”標杆企業,驅動更多中小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二是加強廣東“雙十”戰略性產業叢集的標杆引領作用,促進叢集企業整體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升級。針對特色產業叢集和專業鎮,支援按垂直行業領域整體進行全鏈條的數字化改造。三是開展整合應用創新,鼓勵跨行業融合發展,培育智慧化生產、網路化協同、服務型製造等融合型新模式新業態。
最佳化產業佈局,加快建設世界級數字產業叢集。結合廣東戰略性產業叢集的佈局規劃,以重大平臺建設促進新興數字產業叢集化發展。發揮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深圳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東莞松山湖高新區等平臺作用,引導重點專案、企業、技術、資金等向平臺集中,在新一代電子資訊、智慧機器人、5G、超高畫質影片顯示、區塊鏈與量子資訊等新興領域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叢集及智慧製造產業集聚區。
提升製造業數字技術創新能力,改善創新生態環境。整合數字科技創新資源,依託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等建設數字技術創新平臺,加強在智慧製造、工業網際網路、工業晶片、工業軟體等領域的核心技術攻關,力爭關鍵核心數字技術自主可控,搶佔製造業數字科技創新制高點。完善“政產學研用”組合的數字科技創新機制,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建立數字技術戰略聯盟,構建協同創新共同體。
完善數字化轉型生態體系,強化製造業升級支撐能力。加快建設多層次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培育發展跨行業跨領域的“雙跨”型綜合平臺,鼓勵製造業龍頭企業與網際網路服務商共同建設垂直細分領域的行業型平臺。推動建設廣東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產業生態供給資源池,引進培育一批行業解決方案服務商。加強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深化“5G+工業網際網路”融合發展,有序佈局大資料中心,加強工業大資料的採集應用。推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引進培育複合型數字人才。
(作者系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